只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是思维条理性的要求,也是文章内容表达更清晰明了的需要。思路是作者构思行文的线路,层次就是文章内容按排的次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
下面,实结实例谈谈不同类型文章按排层次的不同方式。
记叙类文章安排层次方式主要有:
1.时间为序。
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如写一天,从早晨、中午写到晚上;写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写到老年;写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写到结束。这样写事情经过有头有尾,文章脉胳清楚,层次井然。
以时间为序作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二要学会彩线串珠,用一条红线把所有的材料贯串起来,做到脉胳贯通,头绪清楚。三要巧设悬念,灵活穿插,或运用先抑后扬、疏密相间、张驰结合等手法,做到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免落入记“流水帐”的俗套。
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日记式”作文,也属于以时间为序的写法,这种文体给作者选材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也便于抒写真情实感。
如,2005年高考江苏考生写的《足迹》:
足 迹
月圆月缺,365天的征程,留下一串清晰连续的足迹在我身后……
凤头
2004年6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看着学长学姐们忙着估分,填志愿的身影,我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明年这个时候就要轮到我了。
作文课上老师说写作要注意凤头、猪肚和豹尾,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圆梦的征程。如果我没有走好关键的一步,没有一个漂亮的凤头,就会难得猪肚,更难得豹尾。回想刚进高中时信誓旦旦的自己,现瞅瞅上次考试自己可怜兮兮的分数,看看日历上醒目的日期,我知道圆梦的征程,月圆月缺,我只有365天了,我告诉自己该启程了,于是,认真地整理好课本和笔记,准备出发……
要想让梦想起飞,就要从第一步开始努力。
……
猪肚
2005年3月20日 星期日 雨
二模的成绩下来了,看着自己的名字在成绩单上又前进了一截,我心中满是高兴,同时,我也明显感觉到同学们在学习中那一份开始按捺不住的骚动,似乎大家都在企盼黑板上高考倒计时能转快点。其实,我也希望能早点上考场,用自己的努力成果去实战高考,可是时间依然按它那亘古不变的步伐前行着……就在我站在浮躁和自满的边缘时,老师告诫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于是我打开日记本,又一次给自己注射镇静剂:“稳住!我要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我要做笑到最后的成功者!”算算日子,365天的征程已过278天了。在剩下的时间里,我要继续脚步踏实地,坚持到底!因为我要给自己寻梦的过程一个充实丰富的猪肚,以获得最诱人的豹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豹尾
2005年6月9日 星期四 晴
转眼间,两天紧张而充实的高考很快就结束了。我走得很稳健。当昨天下午我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充满身心的是激励与轻松,我似乎已经听见了花开的
声音。今天上午去学校估分,结果和自己当初的目标差不多。看着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回首寻梦时激动的泪水,还有摔倒后再爬起来的倔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成功了,在漂亮的凤头和充实的猪肚之后,我终于拥有了诱人的豹尾,月圆月缺,365天的征程上留下了我清晰的足迹……
“风雨过后,我看到了天际那美丽的彩虹。”
考生“精选”高考生活中的四篇日记,按时间为序组织在一篇文章之中,将自己备战高考的经历概括为凤头、猪肚、豹尾三个阶段,在时间的链条上让评卷老师感受到考生的坚强意志和成功背后辛勤的努力,选材既注意时序的先后,又体现了选择性,以时间为序而能扬其长,避其短。
2.空间为序。
文章以空间转移为序,通过对人物在不同地点、场合表现的描述,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或通过对不同地点、方位等发生的事件的描述表现一个主题。
以空间为序作文,整体运思上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作者行踪的先后顺序来写。例如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中学课中的名篇《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等。二是按景物所处的空间方位来写。这种写法常见于写建筑物及名胜景观。例如《故宫博物院》、《蒲松龄故居》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写作,都要交代清楚方位,都要让读者清楚的感知写作的立足点(观察点)。
近年来的高考中,一些考生写的“镜头组合式”作文,也应属于以空间为序作文。这种写法,选材空间广大,取材自由,且层次清楚,可操作性强。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爱心永驻”三幕剧》。
“爱心永驻”三幕剧
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老师别出心裁地让我们看了一组关于“爱心”的三幕剧,要求我们说说看后的感悟,老师最后做了简要点评,下面就是这次班会的简要记录情况。
第一幕
地点:硝烟弥漫的战场
时间:抗战时期
人物:排长与战士小吴
剧情:排长和小吴一直坚守着这块战略高地,敌人的火力仍然凶猛无比,很多战士都已经光荣牺牲了。突然,一声呼啸,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小吴却猛地扑向排长,用瘦弱的身体掩护他……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小吴原先趴的地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
第二幕
地点:街巷
时间: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与路人
剧情:一个盲人竟然提着一只灯笼在街巷中行走。俗话说“瞎子点灯——白照”,这种思想一直支配着人们,所以一路人感到奇怪,便问盲人原因,盲人回答:“我虽然看不见路,但我提着灯笼,别人就能看见我,而不至于撞到我,同时他也能看清路面。”
第三幕
地点:医院
人物:小汤姆和他的父母
剧情:小汤姆不幸得了绝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父母想替小汤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就问他还想要什么,小汤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还健康的身体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父母对视良久,然后表示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小汤姆从小就充满了爱心,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孩子的最后愿望也在情理之中。小汤姆虽然将要离开人世,但他的器官在救了别人的同时,生命还在人间延续……
感悟:出自爱心的举动,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在我们于献出爱心帮助他人度过难关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换句话说,助人也是在助己!
“硝烟弥漫的战场、“”、“漆黑的街”、“医院”三个场景、三幅画面、三种真情,是作者在生活之流里精心摄取的三个“爱”的镜头,经过巧妙的剪辑、组合,表达了爱心永驻这一主题。
3.事件为序。
文章以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某种主题。
以事件为序行文,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作者要明确事件本身的含义,并能将这种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是要善于使用悬念、抑扬、渲染等艺术手段,把故事讲得跌宕多姿、有声有色、曲折动人。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豹子飞奔》。
豹子飞奔
在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无数的观众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闪光灯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解说员在静静地等待着,夜空中的月亮在静静地等待着,孙海平教练也在静静地等待着。
所有队员一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预备——砰!
刘翔像平原上疯狂的豹子,开始狂奔,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第一个栏轻松过了……
又是那凶狠的豹眼,盯住前方,咬紧了牙,似乎用尽所有的劲,开始第二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第二个栏也过了!
此时所有的中国观众,都紧跟着刘翔;孙海平教练,左手握紧药瓶,右手按住心跳早已超过120的胸膛,眼睛紧盯着刘翔。
第三个栏开始,依旧是那凶猛的表情,一步,两步,三步……右脚稳健地落地,刘翔开始兴奋了,因为在他最弱的前三个栏,并未吃亏;孙海平平缓了……
进入倒数第二个栏。依然是那双凶猛的豹眼,只不过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自信。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又轻松地过了。刘翔开始发狂,孙海平又握紧了药瓶,全场的中国观众屏住了呼吸。身旁的“法国”被刘翔的气势锁住了,倒下了!开始进入最后一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了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主持人嘴里喊着刘翔,刘翔快到终点,他不再死盯着前方,而是充满自信地左右各瞥一眼,一个狮子甩头……无数的观众沸腾了,无数的闪光灯沸腾了,无数的解说员沸腾了,孙海平……
完美的前三个栏,完美的后三个栏,过硬的栏上技术,充满自信的神情,将刘翔送上了世界之峰,豹子——飞奔!
优雅的凤头有力的豹尾,刘翔的飞翔是那么完美。这是一个成功的速度,这是新时代需要的速度。漂亮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强劲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豹子在加速!
中国在飞奔!
考生刘翔“飞奔”为序组织写作,却能瞬间事件写波澜起伏。作者聚焦赛场,又笼袖广阔的世界,能放能收,挥洒自如。不断重复的“一步,两步,三步……”如阵阵鼓点,强化了文章的节奏感。孙海平手中的药瓶和砰砰的心跳,也被引来助战,有张有弛。文末的“诗”句,突现了速度,突现了豹子雄风,为中国点睛,为世界点睛,十分有力。
4.情感为序。
文章以人物的情感跌宕为序,让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发展中如大海的波涛,时起时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物的情感富于变化,更显真实动人,事件的发生矛盾迭起,情节更为曲折,更能引人入胜。
以情感为序作文,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学会“制造”情感的波澜。感情跌宕,文势起伏,实质就是揭示客观世界的矛盾,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要避免无冲突、程式化,力求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显美。二是要感情真挚,人的喜、怒、哀、乐都是有其原因的,或触景生情,或因事动情,或写物寄情,绝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例如习作《维纳斯,你在哪里?》
维纳斯,你在哪里?
维纳斯不见了。
我翻箱倒柜地寻找着,心房完全被气愤和悲哀占据了。我心里明白,它肯定是被他们拿走了。
这座维纳斯小石膏像是我放假时从学校里借回来的。我爱绘画,想在假期里画几张不同角度的维纳斯素描。她那优雅、端庄、娴静的姿态,虽然断了臂,却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更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可是,这种美带给家里的却不亚于一次六级地震。两个姐姐目光一触上它,就“呀”的尖叫一声,满脸羞红地躲开了,爷爷气得胡子直抖:“这,这成何体统!伤风败俗啊!”爸爸更是拍桌子,瞪眼睛,骂我不要脸,没教养。我急忙解释说这是艺术品,是美!可他们就是不听,认为赤裸裸的,见不得人。倒是妈妈没有说别的,只是问我这东西有什么用处。我说用来画画。妈妈叹了口气:“又是画画!你考进了,干么还要画个没完没了?看都把你瘦成什么样子了!我该怎么说呢?妈妈,你能够理解儿子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吗?”
妈妈挑水回来了,见我急得发狂风似的,爱怜地叹气:“唉,昨晚爷爷对你爹说家丑不可外扬,要从速处理。一早,你爹去山里翻地,顺手用布包了带走了。妈劝不住……”
我狠狠地跺跺脚,往外就跑。
是的,生息在山沟里的爷爷、爸爸他们是勤劳、善良、纯朴的,可同时又是落后、愚昧、无知的——多么令人悲哀的一面啊!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大山、小溪、田野、村庄,一切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爸爸到哪儿去了?他是埋了它?还是扔了它?或者——我不敢想下去,急忙朝最可疑的地方——溪谷跑去,进了溪谷,视野顿时狭窄了。谷壁上爬满了野葡萄。谷底是一大片一人多高的蒿草,神秘地簌簌地响动着,我正四处张望着,不防脚底一滑,“噗”地一声摔倒在篙草丛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两只脚拔了出来 ,我顾不上洗去污泥,又急急地寻起来……爬过一道陡坡,却仍然没有找到维纳斯。我气喘吁吁地在一块被骄阳烤得烫人的岩石上坐下来,头一阵晕眩,豆大的汗珠一粒粒地摔碎在岩石上,一眨眼就被吸干了。瞧瞧裤子的污泥早已变成干块脱落得差不多了。我只觉得全身又累又乏。可是,要找维纳斯的决心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坚定了。
愚昧无知可以扼杀美,却无法阻止我对美的追求!
维纳斯呵,你在那里?
作者在叙述自己创作过程的文章里说:“去年暑假,喜欢涂涂画画的我从学校带回一座维纳斯小石膏像,没想到竟引起一场家庭风波,面对父亲的责骂,我抱怨、气愤!这原始的情感冲动,是促使我写作《维纳斯,你在哪里》的最初因素。可以说假如没有这次情感冲动,没有这种切身的体验,《维纳斯,你在哪里》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我”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美的追求,对美的热爱,对破坏美的庸人的思想行为的愤懑,交织着向前发展,跌宕起伏,激情层层推进,产生了震摄人心的艺术力量。
议论类文章安排层次的方式主要有:
1.并列式。
文章论述的几个方面是平等的,同属于一个层面,可以不分主次先后,可用并列式安排文章的层次。例如,2004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带上自信上路》。
带上自信上路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变的罗盘:自信。 ——题记
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啊,梦想成功的青年,面对险象环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带上自信,满怀希望,才能扬帆破浪,从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从险滩恶水驶向碧水蓝天------
听一听潘多和小泽征尔的故事,或许你会增长几分自信。
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和冰凌无情地打在脸上,稀薄的空气让人窒闷,脚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从那块巨石上滑了下来。就快到峰顶了,队友们都翻过了巨石,就剩潘多一个了。作为唯一的女队员,她并不认为比别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巅。队友们也都鼓励她。她脸色发紫,气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紧牙关,一点一点------潘多翻过了巨石,和队友们一起登上了峰顶,立在雪中,她感到不尽的骄傲和自豪。
自信给潘多以力量,给潘多以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以巨大的毅力冲破层层险阻,翻过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点,实现了梦想,成就了历史上的那次壮举。
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也是一位在自信中获得成功的典范。在一场国际音乐指挥大赛的决赛上,前两名选手在指挥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小段不悦耳的演奏,但都“认真”指挥过去了,还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泽征尔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登上指挥台的。演奏十分顺利的进行着,跟前两位一样,他忽然看到乐谱上有一小段不和谐。他试着指挥,但终于停下来,问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错了,裁判冷眼相待:“请继续演奏,这是最权威的乐谱!”小泽征尔又试着指挥,但终于又停了下来,说是乐谱搞错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视权威,他却坚定地喊道:“不!这一定是弄错了!”这时,裁判都站起来,热烈的鼓掌,恭喜小泽征尔,获得了大奖。
前两位指挥家难道没有发现错误吗?然而,成功只垂青于小泽征尔这样有自信的人。
面对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对面“权威”,小泽征尔用自信质疑。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挚着,带上自信上路,用实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文章用爱迪生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主体部分用小征泽尔凭自信挑战权威,潘多凭自信翻越高峰两个事例,两层之间形成一种强势的并列,共同证明中心论点,结构严密,中心明确。
2.对比式。
文章论述的两个方面,在事理上形成一种对照,这种方法更有利于说清事理的是非曲直。例如,2005年高考陕西考生写的《米卢与孔明》。
米卢与孔明
大丘体育场的新闻发布厅,面对着众多的记者,米卢依稀感到自己的使命结束了。三战一球未进,一分未得,在媒体与国人眼中,他早已不是那位回天有术的神奇教练,而是一位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
我们铭记着他的失败,却忘记了他的成功。
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我们铭记着他的成功,忘却了他的失败。
米卢走了,带着人们对他的责难,带着人们对他的唾弃,也带着满腹的辛酸与不解。
孔明也走了,留下了一片未完成的大业,留下了一堆难以收拾的后事,也留下了一个朝代的遗憾。
米卢与孔明,一样的曾经辉煌,一样的大业未成,一样的离去。为何结局竟如此迥异?
当年米卢在中国足球落魄之时接手中国队,在一纸“必须率领中国队打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硬性合同上毅然签字,在他的率领下,中国队过五关斩六将,以如虹的气势提前杀进决赛。米卢完成了合同,更完成了一个民族几代人的心愿,创造了历史。而在世界杯中的战绩,合同并未标记,米卢也在面对世界强手时回天乏术。而我们却因此忘记了他的贡献,铭记着他的失败,最终将其辞退。
孔明在刘玄德三顾茅庐之时与其大谈天下大势,一番隆中对策为刘备指出三分天下的趋势,并答应出山为他完成此业。孔明帮助刘备分得一分天下。而他在隆中并未与刘备签下一统天下的合同。他也只是完成了大业的一半。而我们却宽宏地忘记了他的失败,铭记着他伟大的智慧和不朽的人格。
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发的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
巧妙地采用了对比之法,一个是当代知名足球教练,一个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初读文章我们可能会感到把他们放在一起有些莫名其妙。但考生从独特的角度进行审视,认为国人忘却了米卢的贡献,铭记着他的失败;而对于孔明却忘记了他的失败,铭记着他伟大的智慧和不朽的人格。尤其可贵之处在于,考生并不停止于此,而是由此反思我们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这种对比,这种思索,处处都显示了作者的智慧。
3.层递式。
当文章论述的各个分论点之间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后一个分论点是在前一个分论点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各个分论点是顺次步步深入的关系时,便可采用递进式安排文章的层次。例如,习作《欣赏万物》。
欣赏万物
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序》,你看了一遍还想看;《二泉映月》《高山流水》,你听了一遍还想听。这就是欣赏。可是欣赏却又远不止这些。
善于欣赏者,不仅会时常沉醉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而且能在平常中欣赏不平常的景致。对他们而言,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而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却有一种故知重逢的欣慰。清华园的小池塘日过千人,朱自清却能别具慧眼欣赏到园荷泻露、蛙声虫鸣。欣赏并不在于美好的景致,而在于欣赏者的气质。游名山大川大自然可喜,即使是平常山水,亦可觅出无穷情趣,因为山水之乐存乎一心,情由心生,景由情设,哪怕是短松岗、野草径、几堆乱石、数丛小花,情之所至,即为胜景。
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却也有悲欢离合、失败与挫折。最伟大的欣赏是在身处逆境时,也同样能欣赏到美好的景致。心情好的时候,看到的是蒙娜丽莎迷人的眼睛、甜美的微笑;面临失败的时候,也不把它当作对自己的嘲讽,而是把它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在得意的时候会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在失意的时候,也能“对酒当歌”,用另一只眼去对待失意。
人生在世总会有失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失败。正确对待失败。当别人嘲笑爱迪生做了上千次试验也未能发明电灯时,他却坦然地回答:“虽然我失败了,但我却发现了几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在这方面我是成功的。”这是多么伟大的欣赏者!
欣赏使人气质超脱俗韵,能够胜不骄败不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遭受挫折时,欣赏者见苍松擎天,芳草铺地,万绿竞发,勃勃生机,悟人生必须奋进,切不可消极彷徨,于是豪情万丈,搏浪击风,百折不挠。
春风得意时,欣赏者见青山如壁,江河如带,天高地迥,造化无穷,知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夜郎自大实在可悲,于是顿收骄焰,兢兢业业面对人生。
用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你将会活得更轻松。
考生从欣赏“自然美景”,谈到欣赏“失败挫折”,再谈到欣赏“使人气质脱俗”,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