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负债表(非重点)
1、概念: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包括“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3张附表
2、编制方法
①、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短期借款”等。
②、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存货”等
③、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的借方余额+预收账款的借方余额、类似的还有“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项目
④、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要把一年内到期的分出来
⑤、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的大部分项目,用余额减去准备后的净额填列:
A、“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目按科目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的净额填列;
B、“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其科目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余额的净额填列;
C、“存货”项目按照其科目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准备”科目余额的净额填列;
E、“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按照其科目余额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余额的净额填列;
F、“无形资产”项目按照其科目余额减去“无形减值准备”科目余额的净额填列;
G、“在建工程”项目按照其科目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余额的净额填列;
H、“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子目余额,作为“委托贷款”一级科目余额的减项,按长短期性质分别在“短期投资”或“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反映
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作为“委托贷款”的子目核算外,其余均作为一级科目核算。
在资产负债表中,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单列一个项目反映
3、特殊问题:(补充、了解)
①、“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列入“存货”项目; “代销商品款”科目余额作为“存货”项目的减项。
②、“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余额列入“存货”项目。
③、“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作为“长期应付款”项目的减项
④、融资租赁出租方“递延收益”科目的余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目的减项,其他情况下产生的“递延收益”科目余额作为一项负债处理
⑤、实收资本减去已归还投资等于实收资本净额,是外商投资企业比较特殊的做法。其中已归还投资,反映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利润。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及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利润表还应包括“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业务分部)”、“分部报表(地区分部)”等附表
三、现金流量表(本章重点)
没考过大题,都是些额观题。
1、概述
①、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
②、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主要指购买日至到期日小于3个月的短期债券投资。
2、现金流量的分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除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现金流量,归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涉及到各项投资业务以及非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动业务的现金流量,一般归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涉及到各项借款业务、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业务的现金流量,一般归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编制原则
①、总额反映现金流入流出信息:一般情况下应以总额反映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但下列情况可用净额反映:
A、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通常为3个月或更短时间)的项目
B、金额不大的项目,如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相关支出
******注意:“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出售收入或保险赔款,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的净额。当支付的有关费用大于所取得的现金时,不能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以负数列示,而是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以正数反映。
C、不反映企业自身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如代收代付款
②、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A、债券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属投资活动,而债券利息支出、股利支出则属筹资活动。
B、财务费用,应视其形成原因,分别反映。
票据贴现息: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的减项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固定资产产生的汇兑损益:列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列入“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C、有些支出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特征,如缴纳所得税、自然灾害保险索赔款等,如不能分清,通常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
③、不涉及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在补充资料中适当反映
4、工作底稿法的编制程序
①、将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将损益表本年发生数过入工作底稿本期数栏
②、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
③、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相应部分
④、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损益表项目中调整分录借贷金额应当等于本期数
⑤、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计算—直接法(正表中使用的方法)
直接法是直接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来计算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各项目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①、根据企业的会计记录直接取数计算;
②、根据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调整计算
A、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当期核销的坏账-票据贴现的利息
写出调分录,有助于理解:更有助于做题:)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差额
应收账款 增加额
应收票据, 增加额
财务费用 贴现+现金折扣
坏帐准备 本期核消的
贷: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本年发生额
销项税金 收入*17%
预收账款 本年增加额
坏帐准备 本期收回前期核消的
B、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应交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存货的期末余额—存货的期初余额)+在建工程领用的存货+盘亏的存货-盘盈的存货+非正常损失的存货+(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搞清是谁减谁,理解为主,避免死记硬背。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发生额
其它业务支出 发生额
应交税金-增值税 进项税
存货 本期增加额
在建工程 工程领用的
管理费用 盘亏的材料
营业外支出 非正常损失
预付账款 本期增加额
贷:应付账款、票据 本期增加额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这也是个差额
C、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提取的工资、福利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应付工资期末余额-应付工资期初余额)-(应付福利费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其他应收款中代垫房租、代垫家属医药费等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中代垫房租、代垫家属医药费等明细科目期初余额)
借:存货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提取的工资及福利费)
营业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
管理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
其他应收款(代垫房租、家属医药费等明细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付福利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差额,计算数)
D、支付的各项税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存货的税费+交纳的增值税-(除增值税外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除增值税外的应交税金期初余额)-其它应交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本期发生额)
其他业务支出 (计提的税费)
管理费用 (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营业外支出 (计提的税费)
货等资产 (计提的税费,如资源税)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方支付税款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借方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 (VAT以外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其他应交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 (差额,计算数)
E、补充一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问题:一个基本原则:看补价的对方科目而定。如:
收到补价方,如果对应的是“应收账款”科目,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支付补价方,对应“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对应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如果是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抵偿债权,在现金流量表中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对于支付的相关税费,也比照补价的处理方法。
4、间接法(仅仅在补充资料中使用此方法)
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项目的调整,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其调整方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涉及现金流量的损益项目±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项目±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的变动额。
有关项目内容说明如下:
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该项目不包括从财务费用中预提的费用(如预提的借款利息),只填列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预提的各种费用(如预提的修理费、报刊费)。从财务费用中预提的费用,由于已在“财务费用”项目中作为筹资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所以不能在本项目里重复反映。
②、“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收入,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利润表所确认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回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这部分收入已经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经营性应收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内容分析填列。
③、“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即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付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发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计提税费、分配工资福利费等行为时,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通过成本费用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利润表所确认的成本费用,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经营性应付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内容分析填列。
④、“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在一般情况下会对当期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是由于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大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产生的,通过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递延税款,应交税金”,不难看出所得税费用大于应交税金的差额(递延税款贷项)并不会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是由于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小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产生的,通过会计分录“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不难看出所得税费用小于应交税金的差额(递延税款借项)已经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