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教育硕士 >

2012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2012-07-23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和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藉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这指的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2、从黑暗处到明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

  A.嗅觉 B.皮肤觉 C.触压觉 D.痛觉

  3、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去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形成方式中的( )。

  A.综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4、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 ) 。

  A.反射 B.反映 C.感应性 D.感觉

  5、“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金纳 B.班杜拉 C.卡特尔 D.克瑞其米尔

  6、依据兴趣有无效能,可以把兴趣分为( )

  A.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B.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C.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D.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7、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目视黑板,坐端正,这是(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8、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 )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9、主要用于精神异常者诊断的性格测量方法是( )

  A.评定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墨渍测验 D.问卷法

  10. 一个人是自信、自尊还是自负、自卑,反映了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认知特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_________的机能。

  2.比率智商是用智龄和___________的比率来代表的智商。

  3.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___________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

  4.“暴跳如雷、欣喜若狂”是描述情绪的__________状态。

  5.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之为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言语

  2、随意注意

  3、信度

  4、归因

  5、认知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2、简述测验的标准化。

  3、简述性格结构特征。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6.简述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2. 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及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B 3.D 4.A 5.B 6.D 7.C 8.D 9.C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整合信息 2.实足年龄 3.本能 4.激情 5.自我效能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信度:是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程度,也称为可靠度。

  4、归因: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之为归因。

  5、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条件,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答:兴奋和抑制在进行活动中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有二:

  (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临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达,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结合,其中一种神经过程能够引起或加强另一种,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分为负诱导和正诱导两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2、简述测验的标准化。

  答:为了减少测验结果的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这个控制过程就叫标准化。

  (1)内容标准化。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对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如果测验的内容不同,所得的结果就无法比较。

  (2)施测过程标准化。尽管对受测者使用了相同的题目,但如果在施测时各行其是,使受测者在不相同的环境下完成测验,所得的分数同样不能进行比较。为了使测验条件相同,必须有统一的指导语、时间限制和相关情境的要求。

  (3)评分标准化。评分的标准要客观,否则不能把分数的差异完全归因于受测者的个体 差异。

  (4)解释的标准化。同样的得分,若没有统一的解释方法,将会造成结果的混乱。大多数测验通常使用常模作为解释分数的依据。

  3、简述性格结构特怔。

  答:(1)性格结构的完整性。每个人的性格都包含了多种特征,这些特征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在机能上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有机系统。这种联系的存在,使得性格的推测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2)性格结构的完整性复杂性。性格虽然是完整的系统,但它的完整与统一又不是绝对的。

  (3)性格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能认识一个人的性格并对其行为作出预测,正是因为性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态度越坚定,与作为态度的理论基础的核心价值也就越稳定。但社会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就必须保持相应的变通性。如果性格中某些部分不适应特定环境,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进行调整,这种性格调整的变通性就是性格的可塑性。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内在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他把需要分为五层: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低级需要是高级需要的基础,高级需要中有低级的成分。个人的需要结构的演进是波浪式的。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答:(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固定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做到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地更迭,即所谓轮流注意。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6.简述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答: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并且有其规律性。

  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个体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时间上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

  (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就构成能力结构的差异。了解了这些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答: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是否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人们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能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因而识记效果好。反之,则差。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如果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效果就好。另外,识记效果也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要求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就越好。这是因为所要识记的材料成为人们智慧活动的对象,从而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识记效果好。

  (3)识记方法。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是由于意义识记把所要识记的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先理解材料的意义,再把它纳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样,识记的效果就好。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就是编码,若对输入信息按自己已有经验体系进行编码最好。对同一识记材料,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码,识记效果就不一样。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增加识记材料的数量,其识记所需要的时间比材料的增加量的比例大得多。另外,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抽象材料的效果好,识记课文比识记单独的句子要好;识记诗篇比散文要好。这些都说明材料性质不同其识记效果也不一样。

  2、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保持一定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既 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第二,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第三,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 要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

  (2)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师往往是吸引学生学习的直接力 量,他们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能使课堂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包括学年、学科等远期目标,也包括章节、课时等近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和使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一般来说,具体目标的设置应以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宜。

  (4)及时、有效的反馈。反馈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它不仅能使学生 纠正错误,澄清认识,还能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进步了,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也能起到鞭策和警醒的作用。做为教师,则应注意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多鼓励他们。

  (5)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时应注意其合理性,避免引起 学生的过度焦虑和其他不良反应。在开展竞赛活动,鼓励学习竞争的同时,也要强调团结、合作以及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力争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及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答: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则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与知识和技能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它既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又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和技能水平的高低。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较之能力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与技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有利条件,促 进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发展能力。(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加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