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调整地方政权组织。统一后的地方政权组织,主要是推行郡、县、乡、亭四级行政组织。 刚统一时,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后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总郡数最多曾达四十六郡。 郡置守、尉、监,守治民,尉典兵,监御史则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职务类似于中央的御史大夫。郡守、 郡尉和监御史明确分职,是与中央政权的“三公”明确分职的原则相一致的。
郡下为县,县的长官为县令(长),属官有丞。县以下以乡、亭为单位,“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乡三老、啬夫、游徼的职责大致与郡的守、尉、监相仿,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乡以下为亭,亭为秦时重要的地方基层组织。 亭有亭长、亭父、求盗各一人,任务是平时练习五兵,接待往来官吏,兼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 书等。
秦王朝所推行的封建官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改变了世袭制,而且取消 了“食邑”、“食封”制,规定了每一个官吏俸禄,自丞相至下层官吏皆有定秩,由“二千石”至“斗 食”不等。这种制度自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历封建社会两千年之久而基本未变。
第四,以“五德终始说”为加强统治的思想武器。秦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为自己的一统天下寻找 正当的理论根据,采用“五德终始说”,宣扬秦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根据“五德”说,“更命河曰德 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衣服旄旋节旗皆上黑”,“数 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将“六”神秘化并与“五德”说联系起 来,使它渗透到政治措施、典章制度和文字记述中去,成为统治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
第五,颁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律令。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 令,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国家呈报,这就意味着秦王朝承认他们的 私有权,并给予保护。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上农除末”,打击非生产性活动,鼓励从事农业、手工 业生产的政策。这一措施对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封建经济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