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成立于1998年10月,由原社会科学部,外语系和思想品德教研室组建而成。2003年正式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名为人文学院)。人文学科齐全,并承担着全校的马列、思政和外语等公共课教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副教授34人,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有24名博士和在读博士生,80多人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本科学生近千人。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英语语言学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社会科学、英语、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和俄语六个系,有中文、日语、德语三个直属教研室。有英语、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旅游管理、俄语六个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以培养高级英语专门人才为目标;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级行政、科研管理及文秘人才为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外商独资或合资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培养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心理咨询、公关策划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理论,能够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从事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现代化酒店、旅行社管理与运营,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俄语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并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俄语人才。学院这六个文科专业,为建设一流的多科性农业大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学院承担着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列的教学任务。学院设有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并设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与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院的科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外国语言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为方向。现主持和参加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校级课题80余项。近年来,共出版专著10部、全国统编教材28部、其他教材8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师资队伍正日益壮大,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修身、明德、求是、创新"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正逐渐成长为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学院。整个人文学科的建设独具特色,已成为东北农业大学几大主干学科之一,对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建设与未来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和译的交际活动。主要培养能在外事、旅游、教学、科研、外企等部门从事翻译、涉外文秘、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培养能在外事、国际商务、旅游、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涉外文秘、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材。该专业通过系统的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和译的交际活动;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发展、地理面貌、政治制度、文化思潮、风俗习惯和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提高学生语言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并依托农业大学的优势,突出科技英语翻译和经贸英语翻译的特色,学生在学期间可选修2-6个学分的专业英语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双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从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主要课程
精读、泛读、听力、语音、影视、报刊选读、词汇学、英美概况、口语、写作、翻译、二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语言学概论等。
毕业去向
在外事部门、外企、旅游、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涉外文秘、研究工作,可担任教师、翻译人员、导游、文秘和外语语言研究人员等。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政治学、法学、现代文秘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文秘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可从事公务员、行政助理、公关助理、业务助理、教学、科研、新闻宣传工作及从事文秘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系统传授行政管理、政治学、办公自动化、现代文秘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行政法学、经济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文秘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具备高水平的社会调查和公文写作能力;具备适应现代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技能。
主要课程
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学、领导科学、政治文化、企业文化、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与诉讼法、经济法概论、公务员英语、管理心理学、计算机应用软件、办公自动化、现代文秘学、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企业管理等30余门课程。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省、市、县、镇等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公司、军队、文教、社区、新闻宣传、社会保险、劳动人事部门等单位从事公关助理、业务助理、行政助理、国家公务员、高级文秘、教师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调查、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劳动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筛选、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专业外语。
毕业去向
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外商独资或合资公司、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理论,熟悉我国旅游与餐饮业发展方针、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具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行政管理以及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从事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现代化酒店、旅行社业管理与运营,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突出旅游管理的国际化特色与我国产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在以信息和技术管理为支撑的框架下,采用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强调以参与式、训练式和实战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上紧跟市场,突出应用性、灵活性、重视社会实践、技术开发等。实行"3+1"模式,即3年的理论课学习和1年的专业综合实习。
主要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学、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经营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导游业务等。
毕业去向
各级各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部门,包括:旅游局、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与管理、旅行社、五星级以上宾馆、各类国际会议展馆、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从事外联、票务、人力资源、业务开发、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岗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或在旅游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
★俄语专业
培养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俄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交际活动。毕业后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材。
专业特色
该专业通过系统传授俄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俄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地理面貌、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礼仪礼节,提高学生语言及文化修养能力。掌握俄汉互译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依托其他学科优势,突出科技俄语教学,并根据学生个人实际选学和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经贸、旅游等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从而造就高素质、实用型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俄语精读、俄语实践语法、俄语听力、口语实践、俄语泛读、科技翻译理论及实践、俄罗斯概况、现代俄语概论、语言学概论、农业类专业俄语、俄苏文学史及选读、报刊选读、口译、写作、国际贸易、经贸俄语等。
毕业去向
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介绍的延伸内容:高考热门专业:理工科专业推荐院校与就业方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应用化学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