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黄冈师范学院怎么样

2011-12-04 
黄冈师范学院怎么样学校简介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武汉城市圈内人口第二多的地级市,现有人口七百多万的鄂东大黄冈师范学院明珠校区市——黄冈市。黄冈史称 “吴头楚尾” ,西靠武汉,东邻九江,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京广、京珠、沪

黄冈师范学院怎么样


学校简介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武汉城市圈内人口第二多的地级市,现有人口七百多万的鄂东大  黄冈师范学院明珠校区市——黄冈市。黄冈史称 “吴头楚尾” ,西靠武汉,东邻九江,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京广、京珠、沪蓉等交通大动脉贯穿全境。黄冈素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人文底蕴丰厚,英才辈出。这里有全国闻名的 “教授县” (蕲春)、 “报人县”(武穴)、“黄梅戏之乡”(黄梅)、“将军县”(红安)、“博士街”(蕲州)、“文赤壁” 、“四祖寺” 、“五祖寺”和黄冈中学;这里诞生了毕升、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黄侃、  黄冈师范学院校徽熊十力、王亚南、胡风、废名、杨度等历史文化名人;近现代革命史上,这里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李先念、刘华清、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等一大批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黄冈师范学院作为黄冈市第一高等学府,是鄂东这块人才宝地上孕育各类人才的摇篮。


办学规模


  黄冈师范学院坐落在黄冈市府所在地——历史文化古城黄州,学校北依东坡赤壁、南临浩瀚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幽雅。学校由珠明山、银盘山、南湖三个校区组  黄冈师范学院成,现有校园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近 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4 亿余元。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7000 多台套,总值 8000 余万元,建有省级生物课实验示范中心;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140 余个;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有各类藏书120余万册,设有国家一级“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站”;校园网络服务系统完善。


师资力量


  学校面向全国 27 个省市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 23000 余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册学生 2000 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176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865 人,教授 108 人、副教授 312 人,博士 180人,兼职博导硕导 70余人。现有各类荣誉专家30人次,其中,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选2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1人,黄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学校还聘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教师20余人。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源、年龄结构得到整体优化,师资力量日益雄厚。


学院成绩


  历经百年耕耘,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农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 2 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同时是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传统体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美术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分析化学、动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 14 个学科为湖北省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点学科。生物、化学、媒体传播、电子电工、艺术与设计、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英语语言学习中心等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等3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生物资源研究所、不确定系统研究所、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设有“十大基金”资助各类研究活动。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文化部、新闻出版署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项目37项。出版专著、教材174部,发表科研论文554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556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摘录或转载的论文1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343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18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


院系及专业设置


  现有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教职教学院等 15 个教学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日语,美术学、动画、艺术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旅游管理、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艺)、翻译等 43个本科专业;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艺术教育、应用日语、贸易经济、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会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 11 个专科专业;有继教职教本专科专业 60 个。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音乐学、艺术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本科专业可授予双学士学位。艺术教育专业是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是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植物学》、《动物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学》、《器乐》、《素描》、《无机化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数学建模与实验》、《遗传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11门课程是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4 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通过该评估的高校之一。黄冈师范学院已成为省考试院公布过的2008年具有自考招生资格的32所院校之一。

文学院

  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黄冈师范学院设置最早的院系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中英文高级文秘)、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一个专科专业,其中汉语  文学院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为湖北省属高校在建本科品牌专业。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教师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全院教师总人数的57.69%。教师中有博士14人(含在读6人),硕士研究生26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硕士生导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得者、全国和全省先进教师等多人。文学院还聘有国内著名高校专家20余人、国外专家2人为兼职教授,他们不定期来文学院讲学。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语言学学科为校级扶植学科。拥有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下设的鄂东名人文化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和语言学3个学科为省级立项在建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湖北省高校精品课程;外国文学、中国文字学、语言学概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写作学两门课程为省级优质课程;大学语文为校级优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湖北省高校科研优势与特色领域,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为湖北省先进教研室。

  文学院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几年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院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基金70余万元。在国内外权威、重要、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二次文献全文转载50余篇;《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对应性研究》、《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与教改》、《比较文学研究与教改》等三项教学成果获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文学院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际学术活动百余人次,主持、承办了“文选学与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多次。10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的协会、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文学院的学术研究在省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

  文学院拥有丰富的文献图书资料。除校图书馆馆藏专业图书外,还专设有文献馆1个,鄂东名人文化研究室1个,品牌专业研究室1个,各种馆藏图书资料4万余册,期刊50余种,报纸10余种。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科研条件。

  全院师生秉承着“立学术之根,强专业之干”的办学理念,在学校二十字办学方针指引下,夯实基础、锐意创新,领荆楚风骚育世纪桃李、揽华夏星月书千古华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是我校设置最早,师资力量雄厚,影响较好的学院部之一。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政法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实践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及要求,努力探索,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面向未来的教学、科研、管理之路,成为黄冈师范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政法学院是在原政史班(1972年创办)的基础上创建的。197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9年,黄冈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黄冈师范学院后,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并同时开办了法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函授。

  目前,政法学院共有在校生607人。政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教学作风严谨,经验丰富,学术成果丰富,训练有素,结构合理,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干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9名,下设8个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其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7人,讲师12人,助教10人;已毕业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已毕业硕士19人,在读硕士3人;有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有湖北省“两课”教学先进工作者3人,有湖北省优秀班主任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21人,还有2人在攻读博士学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政法学院科研实力强,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潜心科研。“十五”期间,获各种科研立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近30余项,院级重点项目10多项。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世界大通史”科研项目和“清实录.农业资料卷”的研究工作,独立承担了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三个代表与政党执政研究”、“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与发展研究”、“鄂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状及理性思考”,“鄂东现代革命史略”,“鄂东近代革命史”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已出版专著1000万字,参编著作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获省、市级奖10多项。有20多篇科研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生学术活动活跃,在校学生已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80多篇,有1篇被评为全国二等奖,3篇获院级一等奖,有4篇发表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篇发表于《理论月刊》,6人次先后获院级科研成果奖,2篇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科研成绩十分突出!

  政法学院注重教学,办学思路明确,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历史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室,政治教研室等多个教研室被评为院级优秀教研室。在黄冈师范学院教学质量月活动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学单位”,在全省高校“两课”教学检查评估中我院多次获优秀组织单位。政法学院学风建设更是硕果累累,学生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率,计算机省二级一次通过率,普通话等级测试二级甲等以上通过率,院级学科综合知识竞赛,政法学院始终名列前茅。学生考研更是硕果累累:2002-2004年,连续三年考研率位居我校第二名,共有66位同学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深造,学生考研的成功,极大振奋了我学院同学的精神,鼓舞了他们的斗志,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我们政法学院、对我们黄冈师范学院的无比热爱!2004年全国法学专业综合实力排名,我院法学专业排名82位,办学实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政法学院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省级优质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共党史》等课程为校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我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并获硕士点建设立项。

  政法学院紧扣时代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构建学生综合能力结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宽适应性,高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精通专业,英语,计算机,拥有演辩,科研,创作,书法等特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深受社会各用人单位的好评。政法学院毕业生专业基础牢固,社会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

商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其前身贸易经济系成立于1994年。现有全日制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4个本科专业以及贸易经济、会计学2个专科专业,另外还设有国际经济贸易、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等成教本科专业以及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等自考本专套读本科专业,本专科生1200余人。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设有国际贸易系、市场营销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及一个教学实验中心,专职教师38人,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人;博士8人(含2人在读),硕士19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7人。

  商学院现有产业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一个,在建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一个,校级精品课程4门;设有鄂东农村经济研究所、鄂东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鄂东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室、电子商务实验中心、会计实训中心等机构,在农村城镇化与鄂东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与鄂东中小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基金6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5部,编著5部,教材5本,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以及人大报刊复印材料中心收录20余篇。

  2008年,商学院领导班子以学校“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20字办学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继续搞好我院的改革试点工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教研室为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主体,丰富专业内涵,拓展管理外延,构建和谐院系,努力促进商学院各项工作攀层次、上水平、创特色。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我院2002级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居全校第三名,并且被学校评为优秀组织奖;制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使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与市场接轨;建成校级优质课程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成人高等教育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同黄冈市信用联社签订了员工培训协议,分三年、三十期轮训全社职工。二是坚持“内涵发展”,加大专业、学科建设力度。产业经济学立项硕士点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国际贸易学学科通过省级第一轮评审,成为我校校级重点学科;成功争取了与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资格,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收5名研究生,研究生培养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成功申报了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使全院本科专业总数达到4个。三是坚持以科研促学习,提高科研工作上台阶。动员和组织了我院青年教师参加了硕士学位班的学习;成功引进管理学博士2名,培养博士1名,经济学或管理学硕士4名,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1名;聘请了校内外相关专家、教师来我院讲学14余人次,学院有16人次先后参加了各自专业和研究领域相关的培训或者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兼职(或者客座)教授3名(万后芬、赵先德、徐敦凯);科研队伍中成功晋升副教授职称的1人,晋升为讲师职称的3人;出版编著1部,教材2部;发表科研论文共80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一般期刊50篇);成功争取到省教育厅课题6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学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校学术一般重点项目1项,校青年研究项目11项;在学校的首届科技大会上,鲍宏礼教授荣获“黄冈师范学院‘十五’期间科研十佳”称号,刘汉成副教授等7人的科研论文获得了“黄冈师范学院‘十五’期间优秀科研论文”一、二、三等奖。四是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促进学生工作上水平。社团工作和文体活动丰富,在全校性的文艺、体育和辩论比赛中共获得3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学生参加教师资格培训、报关员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达到90%以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创业大赛”和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在2006年电子商务大赛(湖北赛区),取得3金5铜的好成绩,在2007年电子商务大赛(湖北赛区),又取得1金3银3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随着学生规模扩大,商学院毕业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公司企业、政府机关、金融证券系统、公共教育事业等众多部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毕业生不仅成为促进鄂东地区经济发展营销管理精英,并且毕业生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以基础扎实、特点突出、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见称于各用人单位。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是我校较早设置的院(系)之一,现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学专业和公共体育教学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和中等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管理,社区体育指导等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现开设有如下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  体育学院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武术、排球、足球、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运动保健学与按摩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科研方法等。

  体育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人体生理、体育保健实验室,健身房、体操房、乒乓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室内场馆,能够满足体育系教学、训练和科研所需。现代化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正在筹建之中。

  体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3人,教师学缘结构合理,主要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专业院校和华中师范大学等综合大学。教师们科研教研成果丰硕,学术研究和技能比赛蔚然成风。近年来,有2位教授被武汉体育学院聘为硕士生导师;有两位青年教师获湖北省青年教学比赛二等奖;有三人次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一支结构合理,学缘广泛、科研突出的教师队伍业已经形成。

  体育学院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毕业生的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勤奋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迄今,共为社会培养了近两千名毕业生。他们有的考取了硕士、博士;有的考取了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为优秀体育教师;有的成为成功企业家……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拼搏,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塞外高原。

  十一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体育学院正扬鞭策马,积极筹建社会体育学专业,努力申报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立项工作,体育学院必将成为鄂东体育人才成长的摇篮,必将成为辐射城乡体育人才培养的基地。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是黄冈师范学院开办历史最早、培养人才最多,既有传统数学专业优势,又具现代信息与计算学科特色的最具影响力的学院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学院已逐步由单一的数学教育向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多学科方向发展,由师范专业向非师范专业渗透。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非师范类)2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专科专业。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已成为鄂东数学师资和信息计算技术人才的摇篮。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师资结构合理,学科建设突出,教学设施先进,教科研条件优越。学院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20人,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聘请校外兼职教授6人。学院现有数学建模及专业教学实验室2个,研究所1个(不确定理论研究所),实验教学设备能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和不断创新,学院现拥有省级在建硕士点1个(运筹学与控制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应用数学),院级精品课程2门(数学模型、高等数学),院级优质课程2门(数学分析、数值分析),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多门。学院还拥有一支学术过硬的科研队伍和一批业务精良的学科带头人,以刘焕彬教授、彭锦教授等为首的学术专家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课题20余项,并在“不确定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应用统计”、“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数学建模”和“数学教学研究”等特色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学院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30余篇,在《系统科学与数学》、《应用数学学报》、《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有多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具有国际影响的权威期刊转载或引用,出版学术专著多部。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00余人。学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教风严谨,学风端正,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构建可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并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毕业生质量高、信誉好,就业前景广,适应能力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历届数学毕业生已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当中有国家级名师、中学特级教师、有国际“奥赛”金牌教练、有大学教授、全国重点中学校长等等。数学建模是学院的“亮点”工程,自1999年开始,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就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连续7年获得全国本、专科一等奖,雄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在2000年“网易杯”建模竞赛中,更是与清华大学共享“网易杯”。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已蔚然成风,录取比例逐年攀升。近两年来,学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过线人数达58人,其中36人被分别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录取。现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已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骄人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黄冈师范学院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十一五”期间,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将恪守学校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攀层次、上水平、创特色,努力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77年,现有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电子信息工程(工科)和应用电子技术(专科)四个专业,其中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要是培养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电子类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35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5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学院学术氛围浓重,科研水平较高,每年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教师执教严谨,注重教学研究与实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有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优越,现有专业教学实验室21个,教学仪器设备4000余套件,总价值近千万元,物理实验室曾三次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并且在1998年通过了省级基础课实验室合格评估。2006年我院成立了黄冈师范学院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所,并且正在创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和物理与电子实验示范中心。

  近年来,在学校“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办学思路的指导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以市场导向的需求式教学模式。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狠抓本科教学和实践环节,特别强调常规式教学过程的管理,密切关注高等教育现状与趋势,在较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使每一次修订的教学计划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深圳建辉塑胶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的高质量人才。

  学院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十分注重教学条件的立体化建设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使教材数字化、模块化、网络化、双语化,并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研究和考研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教师教学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同时注重高、中、低职称搭配,注重理论课和实施科教搭配。同时通过加强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来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此外,为了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实际同步和接轨,正进一步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目前学院已建成电子技术基础和量子力学两门精品课程。普通物理实验、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5门优质课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思维,亲自动手开展科研。学生学风纯正、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代表团自1999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2000年“网易杯”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两个,并且与清华大学共享“网易杯”,2001年参加数学建模获省级二等奖一个,同时2001——2003年度参加了两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先后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一个、省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一个。

  近几年学生国家计算机二级通过率高达100%,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60%以上,此外,连续三年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率都保持在20%以上。

  就业成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彰显实力的一个窗口,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们通过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积极创造条件筹备专场招聘会,网站上及时的公布相关就业指导、招聘信息等,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此外还常常对毕业学生进行回访调研。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高达96%。

  为了全面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在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坚持抓大放小、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自主管理的管理理念,毅然抛弃原来的监督式管理模式,采取以两条例为纲的量化两级管理模式,这一转变可以说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先后采取了学生党员带牌进考场、党内党外民意测评和党员问责制等措施确保党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建工作抓学生思想建设,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成效显著。

  真情关怀、以人为本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又一个特色,每学年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子尽快适应大学的美好生活。对于贫困学生尽全力帮助其办理助学贷款等绿色入学通道手续,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寝室安全、出行安全等。关怀无处不在,电子邮件、QQ、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早已成为领到老师和学子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针对学子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等都能及时的给予帮助、指导。

  此外,每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都会举办新生杯歌手大赛、篮球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学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每一位学子欢乐的天堂、学习的天堂、娱乐的天堂,他们正在或即将尽情演绎自己无悔的青春年华。

  教学创新化、实践常规化、设备数字化、管理人性化、人才现代化是“物科人”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承传五千年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千万人民的寄托和希望,乘借教育改革之东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我校“十一五”规划目标,扬帆远航!

化学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较早、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且融传统专业优势与现代学科特色于一体的理工结合的院系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已逐步由单学科教育向多学科教育方向发展,师范性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现有化学(师范类)、制药工程和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化学学院已不仅成为鄂东中学化学师资和制药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化工技术人才的基地。化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建设突出,教学设施先进,教研条件优越。现有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5人,具有硕、博士学位13人。专业教学实验室9个、  化学学院研究室12个,其中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学实验设备总价值1000万元,拥有国内先进的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热综合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CHI电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实验设备。通过教学改革,化学学院还拥有省级精品优质课程1门(无机化学),校级优质课程1门(分析化学),院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分析化学学科是省级、校级立项硕士点建设学科,我院与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是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学院科研队伍强大,科研水平一流,近年来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研究项目20多项,在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子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功能纳米材料的微波合成及电化学分析应用研究、功能无机复盐材料的固相合成与热分析方法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且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收录的有20余篇,名列省内同类院校之首。

  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学风正、纪律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努力探索综合化、多学科化的"大化学"教育模式,倡导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构建可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并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毕业生质量高、信誉好,就业前景广,适应能力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考研”是化学学院的“亮点”工程,从2001年至2006年,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毕业生中共有9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录取率达到30%。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在2006年7月份举行的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和华中科技大学共享团体第三名;个人单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的好成绩,在省属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黄冈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的教学院系之一。学院现有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科学教育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近700人。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人,经过多年打造,一支以高职称高学历为骨干的教师团队已经形成。在岗教师中有正高5人,副高1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3人;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冈市学科带头人,黄冈市劳动模范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

  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学院已形成较强的专业办学实力与学科优势。生物科学专业创办于1976年,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历经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乃至在全国同类院校的相同专业中一直有较大的影响。1985、1987年两度被教育部指定为牵头单位,负责制订全国生物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方案和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1992年,生物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通过专业办学水平评估,2003年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生物科学专业获准省级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008年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鄂教高[2008]11号)。

  生物基础课实验室于2001年通过省级合格评估,2003年组建“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04年列为我省生物(医学)类首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立项建设(鄂教高[2004]19号),2006年通过中期检查,2007年9月通过绩效评价与项目验收(鄂教高[2007]18号);生物学实验室面积7500平方米,拥有价值1400多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5年和2006年分别承担黄冈师院教学改革项目“生物基础课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05CI08)和湖北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院校生物科学(师范)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060369),2008年4月通过省级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探索了地方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成效显著,创新性强,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性和师范性特色,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继《植物学》课程在1997年和2002年两次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后,《植物学》(鄂教高[2004]9号)、《动物学》(鄂教高[2006]16号)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植物学优质课程建设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植物学网络课件》、《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分获湖北省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多媒体课件》还获得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长期致力于鄂东大别山、长江流域的特种生物资源的评价、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科研优势与地方特色。2000年,“生物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被确认为湖北省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2001年,“动物学”学科被确定为我校首批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鄂学位[2006]13号),已形成3个相对稳定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即特种资源植物的评价、保护与利用方向,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方向,天然药物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和“动物学”两个学科被省教育厅列为在建硕士点建设项目(鄂学位[2006]13号)。2007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近5年我院共承担总项目数34项,其中基础研究10项,应用研究16项,技术开发8项,科研经费317.5万元;200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研奖5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

  我院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近5年大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4篇,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奖35项;应届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考。涌现出在毕业2年之内连续获得市、省、国家奖项的毕业生典型;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生物科学专业近四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分别占应届毕业生的28.5%、33.0%、43.8%和46.2%。

  加强辐射与示范作用。每年为中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强化训练和辅导,2004年我们受湖北省教育厅的委托,主办一期“湖北省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骨干教师培训班”,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2006年底,经湖北省青少年学科竞赛委员会批准,湖北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2007年经过基地培训的学生中获全国中学生物学竞赛一等奖13人,二等奖16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师技能培养体系,坚持专业发展的地方性,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坚持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办于1995年,前身是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中心。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专业是随着我院1999年升格为师范学院后首批被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其基础是1985年创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历经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办学水平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培养了数千名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和计算机应用人才,办学规模、办学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黄冈老区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计算机系现有教职工44人,教授4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24人,教职工中有硕士学位的37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人,外籍教师1人,外聘客座教授4人,其中工程院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已建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硬件)实验室、计算机基础课(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接口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拥有微型计算机840余台,Sun工作站一台,另有三层网络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等其它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725万元,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本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在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中取得了多项成果,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科研立项30余项,编著、参编教材14部,翻译一部。

  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一、二等奖,其中2000年获“专科组”全国第一名,与清华大学共享“网易杯”;2001年获全国本科组一等奖。2001年,我院学生首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就有3人荣获全国二等奖,省一、二等奖;学生科研中有多项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我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教育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生中有133人通过了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取得了程序员、网络程序员资格,4人获得了高级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证书,2人获得了网络设计师证书。由于我们严谨治学和精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几十名学生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我校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院系调整,整合了原教育技术学院与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而新组建的教学院系。下设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影视、网络教育5个教研室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所2个科研机构。该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助教3人;博士6人(含有3人博士在读),硕士1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 该学院教研、科研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十五”以来,先后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出版教材、专著计有210余篇(部);获国家、省部厅级各类评奖20余项,其中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该学院承担的《教育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同时,教育学原理学科被确立为立项建设硕士点。

  该学院现设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其依托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2001年被确定为校级首批六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03年被学校遴选为首批品牌专业,目前,该专业又因其特色和优势,2006年被确立为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

  该学院建有专业教学资料室和音像资料室,订购了10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购置了专业图书3000余册;建有数字化媒体实验中心,设置有教育技术学公共课、信息技术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微格教学、音响技术、有线电视、摄影技术等7个教学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育技术学专业彰显“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三力”学生,——具有技术动手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2006年在全省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三项。毕业生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踏实肯干的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生中有15人在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咸宁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25人先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研究生,有10余人考取国家公务员,大多数毕业生在各类中等学校和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教学工作,也有许多毕业生成为各级教育技术机构、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建设和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技术骨干。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两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01年开始招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04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学校于2006年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院系调整中新成立的教学院系,于2008年5月由新闻与传媒系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教学院系,学校整合了原文学院和教育技术系的教育资源,优化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学队伍,呈现出新的有活力的发展态势。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正副教授6人,博士3人,硕士16人。另聘华中科技大学申凡教授、石长顺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九洲教授,原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剪辑师、原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傅正义先生等9人为兼职教师。

  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功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省级媒体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设备齐全,建有演播厅、虚拟演播室、录音棚、摄影实验室、电视摄像实验室、大洋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单机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照明实验室、音响技术实验室、造型艺术实验室和计算机房等,设备资产达800多万元,能充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新闻与传播学院建有广播电视业务重点学科、数码影视技术与艺术研究所和《电视设备与系统》、《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两门精品课程。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新闻界》、《国际广播影视》、《影视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电视研究》、《中国有线电视》、《文艺争鸣》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期刊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被CSSCI、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二次文献索引及全文复印20多篇,有十多部电视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新闻与传播学院以“高素质、宽口径、应用型传播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视学生传播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评比中共有两人获得二等奖,五人获得三等奖;在2007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比中,共有一人获得一等奖,四人获得二等奖,九人获得提名奖;纪录片《守望》和学生DV剧《疯狂的钱包》在2007年“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暑期实践团队“阳光行动小组”获湖北省优秀服务团队称号;《扬黄师人资教风采,看新农村文化建设》系列采风活动的纪录片作为湖北省教育厅资教宣传典型材料被广泛推介;多名同学在首届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省级校园歌手大赛和演讲比赛中获奖;目前,已有多名学生进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北京电视台、《人民公安报》、《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等媒体工作。


对外交流


  学校国际交流广泛,已与美国拉马坡学院、印第安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加拿大新加里东学院、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摩尔多瓦国立艺术学院等 10 多家国外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100 多位外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讲学,先后派遣100 多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问和讲学。2002 年起,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


人才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得社会认同。全国闻名、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取得 “七金四银一铜 ”佳绩的黄冈中学迄今三任校长、绝大部分国际奥赛主教练、黄冈九大县市区 70% 以上的中学校长、副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纷至沓来的参观考察者无不感慨地说:“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在黄冈师范学院”。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1999 年以来,学生“国际建模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七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CCTV 杯”外语竞赛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 以上, 2003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湖北高校中居第一位;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近 3 万名历届毕业生中,许多人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知名专家学者,一大批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


所授荣誉


  “十五”以来,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湖北省安全文明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湖北省‘楚天杯’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两课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发展


  1998 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健、张思卿、陈至立以及教育部长周济先后到我校视察,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黄冈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亲临我校,就学校基本建设、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指导。

  目前,全校教职员工正深入贯彻学校首届党代会精神,开始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和深化“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二十字办学理念和“攀层次、上水平、创特色”九字发展观,践行“厚德 博学 力行 致远”八字校训,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省属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史沿革


  黄冈师范学院是1999年3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自1905年成立“黄州府师范学堂”,黄冈师范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办学历程。

  1905年创办的黄州府初级师范学堂,后更名为黄州府师范学堂。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一度由黄冈县三解元(黄冈县泗泊河)迁址到新洲大渡村,并改名为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设普师、简师班,培养中小学师资。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曾几度迁移校址,1945-1947年由新洲大渡村迁至黄州,1947年到1948年又由黄州迁到汉阳,1949年再度迁回黄州,学校虽历经辗转,校名则始终是“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

  黄州解放后,黄冈师范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接管,改为“湖北省黄冈师范学校”;1949-1950年,普通师范和艺术师范合并,组建黄冈行政区立中学师范部;1953年7月恢复成立了湖北省黄冈师范学校,广济师范学校并入;1960年,学校更名黄冈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秋,黄冈大学、黄冈幼师撤销,60级学生共五个班并入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文革”时期,学校复名黄冈师范学校,挂师范学校和进修学校两块牌子,1975年开始招收高师班。1977年秋,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由省政府批准成为大专院校。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黄冈师范专科学校,从此,学校作为正规的普通高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6年,学校升格为副地级;1988年,学校被评为首届“全国先进师专”。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省教委下文,黄冈教育学院并入,学校的教育功能和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1998年12月17日,该校的“专升本”考察评估以90%的高票通过专家评审,“专升本”获成功。1999年3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黄冈师范学院;2000年11月28日,黄冈师范学院在珠明山新校园隆重举行了“黄冈师范学院”的挂牌庆典,标志着黄冈师范学院的发展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4年,黄冈师范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在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率先通过了这项评估。12月25日至30日,教育部专家组莅临黄冈师范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6天的认真评估,专家组认为黄冈师范学院定位准确,办学思想正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突出;重视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风校风优良,社会声誉良好。

  至此,历经百年耕耘,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师范院校。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学术氛围浓郁,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进入“十一五”,黄冈师范学院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今天,在“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全校15000名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攀层次、创特色、上水平”。我们深信,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健康发展,黄冈师范学院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明天,新的辉煌!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