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牡丹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2011-11-06 
牡丹江师范学院怎么样校训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崇德尚学内涵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

牡丹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校训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崇德尚学内涵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日积月累、求博达深、蓄势而发。


学院简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英文名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座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6个二级学院、10个系,1个国际教育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大学外语教学部,1个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共计20个教学单位,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8个,非教师教育专业30个,涵盖9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门省级精品课程。现有研究生280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700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3896人。

  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24379名毕业生,在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几年位于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校主办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内涵、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强校之路,努力把学院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大学。


校史沿革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师范院校,现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中路文化街19号,牡丹江山的脚下。学院前身是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9月,1964年停办。在停办的嫩江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年1月国务院下文批准。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原宁安县良种繁育场,更名为黑龙江省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12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扩建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当时只有农教、数学和中文3个专业。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历了30年的农村办学,终于在1995年7月迁入牡丹江市,步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之路,迎来了再创辉煌的历史新时期。学校现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院系专业


  学校现有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政法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管理、教育、音乐、数学、美术、西语、商务英语、东语16个院系

  有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体育教育、物理学、俄语、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科学教育等18个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汉语言、法学、文化产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园林、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社会体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舞蹈学、生物制药、艺术设计、对外汉语、制药工程、动画、绘画等30个非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逾4.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583万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先进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00.5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良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770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3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10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7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院级教学名师5人。

  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和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学院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投入经费额逐年增加,许多年轻教师通过学院资助的学历教育或者进修,成为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学院还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实施了百名硕士引进工程,共引进毕业硕士研究生150余人,给予  牡丹江师范学院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极大地改善了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学院教师中近一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学院还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教授队伍,编著出版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的著作和教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形成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学院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探索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学院每年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教学优质奖”等评奖活动,这些措施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了钻研业务、奋发有为的风气。


学科建设


  学院根据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凝聚态物理学、动物学、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  牡丹江师范学院育、体育教育训练等几个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艺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态物理、体育教育训练学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化学(J)、思想政治教育(J)、英语(J)、物理学(J)4个省级重点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国家特色专业和黑龙江省第一类特色专业;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有文学理论、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分析、结构化学、现代汉语、基础英语Ⅱ、高师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俄语、中国经典文学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数学实验、大学英语读写14门省级精品课程。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2007年,超硬材料与新型碳基功能实验室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物理、生物2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合作办学


  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多种方式与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有多名海外知  牡丹江师范学院名学者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韩国清州大学、英国西敏斯特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日本富士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从1996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日本等国的学生来校学习进修。学校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访问,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增多。


办学成果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深入报道。  牡丹江师范学院在保证科研成果数量、争取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同时,学校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合作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校通过“内引外联”、“借船出海”等方法,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促进科研成果向高级别、高层次、高水平方向迈进。学校有教师教育、生物技术、渤海文化、民俗学、数学、应用化学6个研究所,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及教育部青年教师骨干项目等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48项,市级7项,校级86项。获得专利4项,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01项。共有13项教学成果和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出版专著、教材108部;公开发表论文1,142篇,其中,在国外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800于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95篇。


战略定位与阶段目标


  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学校的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在未来的十五年中,学校发展将分三个阶段,五年打基础,十年建大学,十五年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远景目标。

  第一步,2011—2015年,按综合性大学标准起步建设,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突破点,力争“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跻身于省属高校前列,实现更名为“大学”的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两个具体目标:1、2014年,以质量工程项目为牵引,跻身于省属地方高校前列。 2、2015年,以建设“大学”标准为重点,实现晋升为“大学”的目标。同时,达到或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博士授予权单位的要求。

  第二步,2016—2020年,以扩大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为重点,提升学校办学在国内的核心竞争力,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第三步,2020—2025年,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办学特色国内知名、国外有一定影响,由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实现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历任领导


  于志远,黑龙江省泰来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历任泰来县政府财政科副科长、科长、政务秘书兼财粮科长;中共泰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委员;中共富裕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第一书记;1959年10月,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1961年任代理书记,1964年春调离。

  张学礼,山东省临沭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志愿军某团副政委、政委;铁道兵某师干部部部长;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党总支书记。院党委副书记;1963年起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顾问,1983年离休。

  李天伶,黑龙江宾县人,1947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历任黑龙江省宾县民运部(县委)文书、组长;宾县糖满区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共青团学校学员、组长;共青团松江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长、副书记;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书记;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政治部


牡丹江师范学院(17张)主任;省进驻呼盟军工宣队副政治指导员;满洲里市革委第一副主任;197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调离。

  刘祥,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历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共青团牡丹江地委副书记,团中央组织部副科长,中共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鸡东县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10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5年11月任调研员,1990年离休。

  刘东辉,黑龙江省兰西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历任副连长、司令部参谋、连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副团长;国营锦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黑龙江大学党办副主任;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7年任院长,1990年调离。

  高文满,黑龙江省林口县人,中共党员。1964年大学毕业,历任宁安县渤海公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组织科副科长、副处级巡视员、副部长;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91年调离。

  励树武,黑龙江省阿城市(今为哈尔滨市阿城区)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穆棱县磨刀石公社社长、革委副主任;穆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科级干事、副科长;中共林口县委副书记;东宁县委书记;牡丹江市委常委、秘书长;牡丹江市副市长;1991年6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93年8月调离。

  张凤,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师专、宁安师专教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治系副书记、副主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党委副书记、院长;1993年9月至1996年11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1998年11月退休。

  荣广明,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嘉荫县公社秘书,教育局副局长;团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党委书记、医学院纪检委书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96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0年3月调离。

  张国柱,黑龙江省双城市人,中共党员。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双城市希勤乡中学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二一三部队文书;希勤公社农建干事;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经济系;1982年毕业后,任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五常县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黑龙江团省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2000年3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2年10月因公遇难。

  修朋月,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  8月加入中国。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木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2003年12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付军龙,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教授。付军龙同志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入党。1983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分配到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历任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校办主任兼产业总公司经理、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校长兼副书记、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8年7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月调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学院期刊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牡师院学报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空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学术刊物。发表学院和省内有价值的自然科学论文,交流学术信息,从而为高校理科以及中学数理化、生物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学、科学人才服务。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