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进了高三 为什么语文成绩提高不快
进入高三已经快半个学期了,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高三学生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不快?高三语文究竟应该怎么学?
其实,语文学习无非听说读写四字。但是,和外语听说读写的要求不同,语文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要求更高。这种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是基于对汉语的语言表达特点的深刻领悟,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中国文化的浸润。所以,进入高三之后,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忙于寻找所谓的解题秘籍,或者陷入题海。反而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培养自己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除了按照学校的语文复习的一般进度完成复习工作以外,在提升阅读能力提升方面,我建议不妨在以下两个方面下一点功夫。
第一,真正沉潜到文本中去,体会语言在表情达意过程中的意趣,提升语言理解的能力。
从高考(微博)的角度来看,现代语文,一般要求能够阅读较复杂的语体文和文学文本。与中考相比,文本本身的阅读难度增加,考查的语言运用能力更为复杂。但是,概括起来无非是内容、形式以及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联这几个方面。从能力上说,特别关注理解、概括、分析、迁移、评价等能力的考查。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知力。因此,近期应该在这个方面下大力气。
如何才能够有效改善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呢?很多人都会说学语文应该多读。多读固然不错,但是读多少,才算多读,高三有没有时间多读都是问题。所以,我的意见是“精读”。每周可以挑一篇语体文(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一篇散文,仔细去读。所谓仔细,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心态上要沉静,不要任务观点,要能够沉浸到文字中去。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不妨挑选一些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文字去读,培养自己的耐心。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圈划点批的习惯。圈那些表明结构关系的词语,比如“首先”、“然而”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思路;划那些具有字面以外深意的语句,这样便于我们判断这些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点便是对文中具体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的地方或者能看出作者写作动机的地方适时评点;批就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将自己的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样的训练,古已有之,目的是通过外部刺激强化自己沉潜到文本中去的能力。一旦能够沉入文本,真正用专注的心态去分析揣摩文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也就有了可能。
从古代诗文的角度看,当务之急也不是急于做题,而是增加阅读经验,真正将古诗和文言文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现在有的人在复习的时候喜欢搞归类,根本无视诗歌的具体抒情特点,忙于为诗歌穿鞋戴帽,这样做对于提升古诗文阅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时候反而会起负面作用。我的建议还是要在对于诗歌的深入阅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阅读诗歌的经验。至于文言文,重温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做到字字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围绕考纲尽快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刚进入高三复习的阶段,可能面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或者词性、句式等等一头雾水。但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应该积累了一些运用经验了。这时候就需要适时的总结分析,形成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大致说来,可以从字词句段篇的角度,从语法、修辞、意义表达途径三个维度进行梳理。比如,修辞,就可以从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个角度,进行整理,意义表达途径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整理。有人说,这些东西不少教学参考资料上都有,还需要整理吗?事实上,整理本身不是目的,让自己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语文知识谱系才是最关键的。唯有对这些知识的适用范围、逻辑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有了合理的思考工具,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所以,在平时做题或者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万分注意概念运用的准确性,多揣摩高考试卷以及标准答案是如何使用这些概念的,对答题角度和牵涉到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这样反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做到这两点,就为下一个阶段的阅读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语言敏感性提升,概念及概念关系清晰的前提下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项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