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学校简介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坐落在美丽江城芜湖的一所中医药类普通高校。学校占地900多亩,藏书30余万册,设有医疗、药学、康复保健、护理系及公共基础部等5个教学系部,共有教职工455人,其中正、副教授77人,博、硕士142人。学校是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
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是安徽省中医药高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步提升。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万人。学校下辖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七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及一个中药研究所和一个天然药用植物园,其中附属中医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现已成为安徽省具有较大规模的融中西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指导下级中医医院业务技术等职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全国中医界素享“江南中医一枝花”的美誉。
教学理念与原则
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基层、社区医疗单位、社会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机构及中药行业,培养医疗、预防、保健以及药品生产、营销、检验、配剂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操作型、保健服务型中医药专门人才。学校设有医学影像技术、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药学、中药等26个专业,其中生物制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药专业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中药制药技术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护理学专业为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学校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位于同类学校前列,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截止到10月31日已达96.6%。
学校近年来承担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市级课题数十项,1987年创刊的《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目前研究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牵头组织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63门课程的编写工作,有10名教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担任教材主编,13名教师担任副主编,另有参编教师22名。《方剂学》、《中药化学》、《针法灸法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等四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坚持重点建设、注重特色、突出亮点的原则,以加大教学投入、狠抓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125个,形成了综合性校级公共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二个层次的实验室体系。学校还拥有遍布全国十多个省的120多家临床教学实习医院和药学专业实习机构。
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2004年4月成立了“涉外教育中心”。2005年11月,与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缔结为友好学校,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双方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教师访问、信息沟通。
当前学校正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全校教职工正满怀激情、发奋工作,为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历史沿革
1960年1月10日经安徽省卫生厅教字0064号文件批准成立,校址设在芜湖市中长街中医院内,初名为“芜湖市中医学校”,首批学员为本市名老中医之学徒共35人,半医半读,初定学制五年。
1960年7月8日更名为“安徽省芜湖中医专科学校”,校址迁至下二街13号,纳入我省中专招生计划,首届全日制班录取初中毕业生40人,中医士专业。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6月2日,经省卫生厅0444号文件批准,学校定名为“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正式纳入调整后的省中等卫生学校建制,由芜湖市卫生局主管,学制统一定为三年。
1963年5月7日,学校迁入芜湖市赭山公园东大门对面,校址邢家山7号,同年11月首届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1966年6月至1971年9月,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学校被迫停止招生,其间,1969年1月学校下迁至广德县柏垫中学。
1972年学校恢复中药士专业招生。
1973年恢复中医士专业招生,推荐入学。
1977年恢复了三年制中医、中药专业招生,全省统一考试招生录取。
1984年机构改革,学校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
1996年11月,经市卫生局芜卫字(96)43号文件批复,学校党总支改设为党委。
1999年7月30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省中医药学校”。
2001年6月7日,经省政府皖政秘〔2001〕74号文件批准,学校升格为“皖南职业学院”,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因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设置审批权在教育部,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我校升格重新评估。
2002年3月21日,经教育部教发函 〔2002〕59号文件批准,建立“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撤销“安徽省中医药学校”建制,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由芜湖市委宣传部主管。
2002年10月,学校搬迁至城南高校园区,校址为荆山西路16号,原校区整体置换给安徽金鼎集团。
2004年6月22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芜政秘〔2004〕100号文件批准,芜湖市中医医院作为学校附属医院。
教研成果
学校先后承担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市级课题数十项。主办的《现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于1992年创刊,是中国目前研究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由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起草组首席专家、中国药科大学周荣汉教授担任主编,GAP起草组的全部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与编委工作。学校还牵头组织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63门课程的编写工作,有10名教师担任教材主编,13名教师担任副主编,另有参编教师22名。《方剂学》、《中药化学》、《针法灸法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等四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农村基层、城镇社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单位、社会康复保健机构及中药行业,培养医疗、预防、保健以及药品生产、营销、检验、配剂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操作型、保健服务型中医药专门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亮点。学校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机制构建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用团建助党建、党建团建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斐然。
专业设置
医疗系成立于二〇〇一年五月。现有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骨伤、医学影像技术四个专业,在校生达到3000余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医疗系现下属中医、西医、护理三个教研室,拥有解剖实验室、“三理”实验室、微寄实验室、骨伤实验室、模拟病房、护理操作训练室、模拟手术室等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学校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骨伤、护理、药学、中药等24个专业,其中中药专业被评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在中医药教育结构调整中与本科及其他教育层次形成了互补关系和错位竞争的态势。学校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位于同类学校前列。
药学系始建于2001年,学生来自全国近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前设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技术、医药营销、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8个专业,在校生总数达2300余人。
康复保健系建于2001年,下设10个专业,现有教职工30人,我系专业设置是学校办学由传统中医药领域向同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多元化发展的前沿,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针灸推拿、中医美容、旅游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要目标,就业前景非常好,05、06届针灸推拿、美容。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公共基础部始建于2001年,承担着学校所有院系所有专业的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公共基础部下设五大教研室,即两课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英语教研室、语文教研室及数计教研室,分管多个学科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任务。
交流合作
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同时积极开展国际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交流。2004年4月成立了“涉外教育中心”。同年9月启动医药营销(工商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5年11月,与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缔结为友好学校,双方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教师访问、信息沟通。
学校自2004年起,与加拿大戴尔特商学院合作办学,开设医药贸易、涉外护理、旅游保健专业;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联合办学,开设国际护理(护理学)、美容与健康管理(中医美容学)、国际旅游管理(旅游保健)专业。学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网络教育学院在安徽的唯一教学点,承办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等专业的本科(专升本)教学任务;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安徽考点之一。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