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怎么样
成立时间
山西省教育学院诞生于硝烟战乱之时,1929年在国民师范旧址成立;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民族复兴之际,1958年在山西大学堂原址成立;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创办于改革开放年代,1988年在大营盘开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教育。
199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山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师范类高等学府——太原师范学院。
联系方式
校址: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邮编:030012
学校简介
太原师范学院系国家教育部1999年3月批准,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
新建的太原师范学院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图书馆纸质藏书100.5 万册,电子图书26.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额566000.77万元,计算机总台数2072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2729个,多媒体实验室座位数4509个;师资力量明显增强,现有专职教师1727人,其中教授91人、副教授233人、讲师263人、博士52人、硕士192人、在读博士及博士后98人;2009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分别是地理学、文学、数学。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专业门类更加齐全。
本科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美术学、历史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英语、经济学、教育学、学前教育、音乐学、舞蹈编导、应用心理学、法学等43个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专科有英语(非师范)、英语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舞蹈教育、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学科专业优势更加突出,教育科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文地理研究、自然地理研究、政治理论研究、艺术科学研究、数学研究、音乐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省内一流。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形成科研优势与特色为目的,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激励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1、设立了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基金,筹集资金5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2、设立了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每人每年资助10000元;3、设立了科研成果奖励基金, 2004年度颁发科研成果奖金200万元;4、设立了院立科研项目基金,每个项目资助50000元; 5、设立了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科研管理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发展。仅200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600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学用书20部,被SCI、 EI、ISTP等权威索引期刊收录100篇;学院目前承担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人文地理学科、计算数学学科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被确立为山西省重点学科;王尚义教授、张瑞君教授、王川龙教授被确定为省级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学院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合作办学形式多样。学院向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派出留学生,在国内与北京师大、河北师大、太原理工大学建立联系,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跨入21世纪的太原师范学院,在“崇德、博学、团结、创新”的校训指导下,将继续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本科教育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均衡发展的、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等师范院校。
重点学科
省重点扶持学科
人文地理学
计算数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入选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
数学与计算数学
校级重点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自然地理学
国民经济学
音乐学
课程与教学论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原理
历史沿革
太原师范学院由原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山西省教育学院诞生于硝烟战乱之时,1929年在国民师范旧址成立;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民族复兴之际,1958年在山西大学堂原址成立;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年代,1988年在大营盘开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教育。
199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山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师范类高等学府——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05年太原官立师范学堂创建
1906年太原官立师范学堂更名太原两级师范学堂
1911年太原两级师范学堂撤销
1912年太原师范学堂复校
1913年太原师范学堂更名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
1942年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更名山西省太原师范学校
1953年太原师范学校更名太原第一师范学校
1958年在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斎原址创办太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太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并入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省教育学院
1929年国民师范(高等师范部)旧址改创建山西省立教育学院
1937年山西省立教育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1950年文教厅文教干部轮训班复校
1951年文教厅文教干部轮训班改建为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文教干部训练班
1953年山西省文教干部训练班更名山西省教育干部训练班
1955年山西省教育干部训练班更名山西省教育干部学院
1958年山西省教育干部学院改为山西省教育学院
1970年山西省教育学院撤销
1973年山西省教育干部学院复校
1978年山西省教育干部学院改为山西省教育学院
1999年并入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
198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校址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为省会太原唯一一所本科师范大学。 承担着全省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1999年并入太原师范学院。
主要院系介绍:
文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由原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太原师专中文系于2001年9月合组而成,下设汉语言文学、书法、戏剧影视、新闻与文化传播四个本科教学系,共有教职工76人,承担着13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及近万名成人脱产、函授和自考的教学工作。
文学院现有教师66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9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院级学科带头人3名;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大任兼职硕士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2名,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上实现了硕士化。
文学院现有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傅书华、王巧凤、杨矗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学、性别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现有太原师范学院院级重点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张瑞君、王增斌教授、杜改俊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戏曲。书法专业是太原师范学院特色专业,专业带头人是刘锁祥教授。
文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各界及知名高等学府的欢迎;每年约有11%——18%的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学生成为省内各中学欢迎的中学语文教师,一部分学生走上了电视、报社、宣传、文化媒体的工作岗位。文学院拥有比较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现有教学办公用房近700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3个。影视专业配有拉片室1个,非线编辑室1个,新闻专业配有计算机机房1个。另外,文学院拥有占地面积170平方米的资料室,藏书总数近2万册。
城市与旅游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的是我校办学历史较早的院系之一,本科专业始于1988年山西大学师范学院的地理教育专业,专科专业始于1981年太原师范专科学校的地理教育专科,2000年10月原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和山西省教育学院地理系合并成立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2004年11月8日,地理系更名为城市与旅游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导游方向的旅游管理专科。在校学生规模913人。现有教职工队伍56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教师中,博士5人,硕士2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61%。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跨世纪杰出青年人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5人。
城市与旅游学院设地理科学系、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系和旅游管理系等四个系,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土地规划与评价中心、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心、旅游规划与培训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心),拥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人文地理学科和校级自然地理重点学科两个重点学科。城市与旅游学院是山西省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
城市与旅游学院自组建以来,全院师生以“高起点、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为基本指导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党团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好评。先后荣获山西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太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党总支”、“考研先进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学科建设先进单位”、“模范分工会”等奖励。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社会科学课题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软科学课题9项,山西省教育厅及规划课题科研课题9项,山西省社会科学课题9项,在历史地理、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区域经济等领域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出版论著15部。先后获得多次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近五年来,先后有200多名学生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著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0%多,位居全校各院(系)前列。城市与旅游学院自组建以来,全院师生以“高起点、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为基本指导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党团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好评。先后荣获山西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太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党总支”、“考研先进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学科建设先进单位”、“模范分工会”等奖励。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社会科学课题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软科学课题9项,山西省教育厅及规划课题科研课题9项,山西省社会科学课题9项,在历史地理、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区域经济等领域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出版论著15部。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近五年来,先后有200多名学生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著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0%以上,位居全校各院(系)前列。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以“完善学科建设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理念,提高育人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务实严谨,和谐奋进”的院风建设,建设省内外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高雅、文明、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提高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点,健全办学功能,扩大办学规模,使我院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数学系
发展简史
太原师范学院数学系是由原三校区(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山西省教育学院)数学系合并组建,三校区的数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本科主要是由原山西大学师范学院计算机与数学系发展而来,创建于1988年,成立“数学教育系”设立“数学教育”专业,主要开设数学本科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课程。1994年,增设“计算机教育”专业,招收了第一届计算机专业学生。1995年11月,教委批复同意将“数学教育系”更名为“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系”。 2000年,三校区数学系合并组建太原师范学院数学系,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3年,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目前,数学系下设两个专业:一个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7年11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另一个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2年,依托的计算数学学科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有四个教研室:几何代数教研室、函数论教研室、数学教育教研室、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有两个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和信息与科学计算实验室;还有一个计算数学研究所。
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46人、管理人员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讲师12人,助教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8人,硕士19人。46岁以上教师有14人,36—45岁教师有23人,35岁以下教师有9人。
科研成果
数学系有好的学风。三校合并前已发表论文620余篇,其中国家级40余篇,被SCI、EI摘录的论文36余篇;出版著作25部;主持或参加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教改、课改课题两项,获科研项目奖励3项,其中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全系教师十分重视科研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科研风气。
从2001年三校区合并以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90篇,其中SCI收录20篇,2001年以来,我系有3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王川龙教授,宋儒瑛教授,王文霞教授),主持山西省教育厅课题12项,主持多项院级科研课题。省科技进步奖3项,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计算数学”在2002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建设学科。
2001年以来,我系王川龙、宋儒瑛、王文霞、韩素青、韩龙淑…等教授、博士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受邀做学术报告20多场次。
图书与实验条件
目前,实验室有两个,一个是数学建模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的数学实验和应用数学方向的科学研究。另一个是信息与科学计算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的科学计算。这两个实验室,基本满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需要。数学系资料室藏书已达一万册,长期征订外文期刊16类,中文期刊33类,基本满足本学科教师、学生了解学术动态、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
学生概况
我系设有两个专业:一个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另一个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有16个自然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7个自然班,共有766名学生。
经济系
专业设置背景
经济系是学院合并组建后,以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研究所为支撑点发展起来的。2001年在政法系、社科部和外专部等经济学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成立了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3年3月以经济研究所为基础成立经济系,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收经济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生,目前已经招收普高经济学专业6届。
教学和研究机构
2个教研室: 理论经济学教研室和应用经济学教研室
2个实验室: 经济学综合实验室和ERP实验室
1个资料室: 经济系图书资料室
1个研究所: 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研究所
专业与学科建设
1个本科专业: 经济学专业——校级品牌专业
2门校级精品课程: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1个校级重点学科: 国民经济学学科
师资队伍
截止2007年底,全系共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42.1%;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3人,硕士以上学历占到教师总数的73.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7人,占到教师总数的89.5%;毕业于重点大学教师9人,占到教师总数的47.4%;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山西省优秀教师1人。
办学思路与定位
1.办学思路
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
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
2.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提高质量。力争3~5年内达到省内同类院校中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类型定位:
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建设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型单位。
学科定位:
发挥重点学科优势,面向市场,强化应用,培育特色,力争在山西经济研究方面能够跻身省内经济学同类院系先进行列。
服务面向定位:
充分发挥经济学科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强的特点,立足山西,强化区域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培养规格定位:
努力培养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有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专门人才。
办学成绩与特色
1.以科研促进教学成绩显著
⑴ 依托国民经济学学科研究团队,组织编写了《中国经济问题前言》一书。该书作为经济学专业选修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课程的教材,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被山西出版集团确定为21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
⑵ “《中国经济问题》教材建设与研究性学习探索”课题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⑶依托国民经济学学科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山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一书的编写工作。该书结合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山西经济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山西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2008年2月23日已经被《山西经济日报》全文刊登,其他24个专题正在写作中,陆续也会在《山西经济日报》全文刊登。本书作为经济学专业选修课程——“山西经济专题研究”课程的教材,将于今年8月份出版,直接为教学服务。
2.重视实践教学,成绩比较突出。
○建立了比较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个实验室:经济学综合实验室和ERP实验室
4门课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 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
企业经营实战演练
4个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 社会调查与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多家实习单位:海尔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双星集团、青岛港、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太原钢铁集团、汾酒集团等。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课程——ERP沙盘模拟课程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热情极高。2007年9月,我系李梅、李博两位教师带队参加山西省首届“金蝶杯”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对抗赛荣获二等奖。
通过组织职业资格培训和经济系大学生实训俱乐部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系312名学生,获得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的有64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79人,还有15人取得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从业资格证书。这些岗位技能证书,成了学生就业的一个通行证。 外国语专科部
社科部
历史地理研究所
历史系
教育评估研究所
学习科学研究所
创新教育研究所
应用技术研究所
腐殖酸研究所
城乡经济研究所
土地规划与评估研究所
城市开发与规划中心
经济研究所
人才研究所
传统体育研究所
比较文学研究所
教育系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是在2000年由原来的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心理教研室合并而成。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共有学生504个,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专职行政及教辅人员10人。2005年到2007年,教育系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0篇;论著35部;省级以上课题103项,其中国家课题18项,省级课题85项。论文与课题中获省级奖5项。其中获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2项,获首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校徽、校训释义
校训释义
太原师范学院校徽标识设计是以汉字“太”、“师”为基本设计元素,进行篆体与宋体变形组合,体现本校全称属性意义缩写;同时相互缠绕的线条又构成三个“人”形,象征新校是由三校合并而来,也传达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深刻教育理念。
变化丰富具有动势的线条又寓意出生命的价值含义,如颗颗绿芽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又如一团充满活力、燃烧不止的红烛烈焰,表达出人民教师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校训释义
崇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德育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教育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党的教育方针更把德育放在培养新型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首位。高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崇德,即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教育传统,同时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崇德,关乎培养什么人,关乎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我院是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崇德,放在校训首位,寄寓着“德高为范”的师范理念,意味深长。
博学:博学语出《中庸》之“博学之,审问之,笃行之。”博学思想无论古今中外均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博学涵盖并体现为“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博学,综也。博学,警示着全院师生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变化发展的时代。
团结:团结强调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我院为新组建院校,由三校合并,团结尤其重要。团结体现在校 校区分布图训里,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要求。只有全院师生员工牢牢铭记团结的校训,凝聚在共同的目标下,努力奋斗,开拓创新,才能尽快实现我院宏伟的发展目标,才能迎来我们太原师范学院的美好未来。
创新:创新放在校训后面,旨在激励,隐含面向未来。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机勃勃的未来。创新,应该成为新组建的太原师范学院共同的理念。创新,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实施创新的教育理念,追求新的科学知识。创新,对于学生而言,激励学生永远面向未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太原师院人,师生时刻谨记创新,创新,再创新!
八字校训涵盖着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体现着太原师范学院的精神内涵,精炼易记上口。对学院每一分子,既是时时刻刻的勉励,也是殷殷厚寄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