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怎么样
烟台大学位于烟台莱山区,西依青山,东临黄海,是山东省属重点综
烟台大学合性大学。原教育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承先同志一直担任烟台大学名誉校长。
学校创建于1984年,在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名誉校长张承先同志关怀与指导下,原国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直接援建,并要求两校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由山东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任主任。“援建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指导烟台大学教学、科研及改革发展。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进入21世纪,学校抓住机遇,实施二次创业,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发展步伐,现已建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学设施比较完善、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独具特色、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方综合性大学。1995年,学校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部)、5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9个学科门类。有15个一级学科,127个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门类、25个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领域、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在校研究生1600余人。为适应“科教兴鲁”、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需要,积极发展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艺术设计、传播学等学科专业,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学科专业布局合理。
学校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 烟台大学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00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8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1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73人,院士1 人,硕士生导师2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不含离退休),“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山东省首届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优秀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3人,硕士学位者435人,占专任教师的51.64%;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到56.74%。学校聘请了12位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275名国内外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名人士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教学实验用房总面积28万平方 米,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实验中心45个,多媒体教室50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49个;教学管理基本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学校图书馆总面积43800平方米,藏书146万册、音像资料10962盘(盒)、中外文数据库18个;校园内建成千兆以太网;体育场馆77个,总面积72253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面积25000平方米。近三年教学经费总投入达2.05亿元。
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 烟台大学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人(含留学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5000人。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行学分制,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转专业制、主辅修制、双专业制、重修重考制和奖励学分制等,改革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探索“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途径,基本实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知识、能力、人格、体格”四位一体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校20年,向社会输送近3万名合格人才。
学校近5年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00项,厅局级奖励310项;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项目共24项。2001—2003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立项93个,省(部)级以上奖励93项;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49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78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9篇,出版著作144部,鉴定成果21项。学校一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国民法典》起草单位,参与国家立法工作。
建校之初,学校即被列为全国首批可以接受留学生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教师210余人,聘请短期外籍专家、教师350余人,外派访问学者130余人,外派讲学、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会议120余人次;先后培养长期留学生800余名,短期留学生2300余名,其中88.2%通过HSK考试;外派交换留学生80余人次。迄今已与韩国高校举办了1 烟台大学4届中韩学术研讨会;MI国际商学院与英国的南安普敦大学签订并实施了3+1模式的教学合作协议;朝鲜语专业与韩国木浦大学、大佛大学等签订并实施了2+2模式的教学协议。2003年,组建了国际教育交流学院;2004年增设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注重以严谨的学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高雅的校园文化,创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人文环境。200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评估,荣获“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3年,在山东省高校德育评估中,被评为“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同年获“山东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
院系设置
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由北京大学选派教师支援创建的烟台大学物理系。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以及光学、物理电子学、理论物理、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七个硕士专业点,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的二级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骨干教师为主导的师资队伍。其中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22,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6人,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4.4%,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学院拥有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和5所研究所(室)。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在2001年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验收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顺利进入山东省“十五”期间重点资助和强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验室行列。
学院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与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他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结构材料及器件、目标环境光信息获取与处理、生物医学光学、能动光学应用技术、粒子物理唯象理论和凝聚态物理等。各个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具有制备与检测纳米结构材料的先进配套的仪器设备,如高分频投射式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掌握国内先进的制备技术;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激光散射特征测量研究实验室,形成了信号测量、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的完整研究体系,拥有功率10000瓦的可调式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建立了生物医学光学跨国研究平台;能动光学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可以直接利用自适应光学奠基人的最新研究思想;粒子物理唯象理论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重夸克强子动力学、胶球和混杂态物理等方面。
在过去几年里该研究方向在《Phys. Rev. D》、《Phys. Lett. B》、《J. Phys. G》、《Int. J. Mod. Phys. A》等国际重要的物理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凝聚态物理方向积极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纳米系统制备和研究结果,并根据本院在纳米结构研制实验中的发现,建立新的理论模型,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同时理论结果也为本实验室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拥有可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机,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该研究方向在《Appl. Phys. Lett》、《J. Chem. Phys.》、《Chem. Phys. Lett》、《Phys. Lett. A》等国际重要的物理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
计算机学院
由建校初期的电子系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 烟台大学术、自动化和软件工程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 90人,其中教师 70 人,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博士后和博士12人,硕士 52 人,在读博士1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已达90%以上。学院聘请清华大学张钹院士、石纯一教授、郑纬民教授、孙富春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等人为兼职教授,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重点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总体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以本科教育为主、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多个勇于开拓、充满活力、刻意创新的学科团队,全院上下建立了和谐、有序、自强、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学院实现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的坚实基础。
至2007年12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达1400余人,今后的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400人,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随着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计划到2010年,学院在读研究生将达到100人以上。在学科总体布局和结构上,目前,学院以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重点二级学科方向。在学科研究方面,目前已形成了分布式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各方向都有教授、博士后或博士作为学术带头人,为学院的后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校园活动剪影(11张)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教学成果奖,省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科技开发类项目30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千万余元经济效益。发表各类核心专业期
烟台大学刊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学院目前建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校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学质量优秀,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研究活跃,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及学校专家的好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以及各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大赛中屡屡取得骄人成绩。近2年,有多篇本科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认同,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影响力。 学院建立了较好的实践与实训环境与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目前设有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嵌入式系统等多个实验室,正在筹建图像与图形处理、数字媒体、分布式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验室;自动化专业现有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集散控制、智能控制、工厂电气、设计与创新等实验室。良好的实验设备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院负责组建的学校“计算机技术综合实验中心”项目,已获省教育厅批准,列入了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程支持计划,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学院综合实训环境与平台的内涵和条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丰富和完善的环境和条件。
目前,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科专业布局合理,队伍结构充实,发展后劲良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学院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厚基础、宽口
烟台大学径、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院学科建设、科研、教学质量等综合指标全面达到省属重点大学的先进水平。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网址: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wz/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