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三明学院怎么样

2011-09-23 
三明学院怎么样

三明学院怎么样


学校概述


三明学院

 英文名:SANMING UNIVERSITY

  三明学院坐落在福建省中部新兴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占地面积1012亩,校园景色优美,环境宜人。学校被评为省文明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现有教职工667人,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

  学校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立足三明,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11个系,即中文系、政治法律系、外语系、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系、教师教育系。目前有28个本科专业(方向)和25个专科专业(方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

  近年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教授31人,研究员2人,副高职称教师15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64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三明市拔尖人才3人。教师爱岗敬业蔚为风气,已故曹云露教授光荣入选 “感动福建”2008年度十大人物。


校园风景(20张)

  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9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70万册。拥有计算机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文献资源信息中心,配置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田径场、游泳池、室内体育馆等。校园网覆盖教学、办公场所以及学生公寓。 [1]

  三明学院重视开展科学研究,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设有客家文化、林产化学与涂料、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等研究所。目前在研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重点高新科技项目和省社科联科研项目共10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5项、三明市科技项目9项。


学院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学校稳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三明学院是公办全日制学校,隶属三元区教育局,是事业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示范校、省课改基地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市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办学规模为初中3个年级,44个教学班。每班学额为50名左右。学校承担着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而且承担着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探索中学教育教学规律,为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实验性、示范性的任务。

  第三条:学校在坚持和体现教育方针所确立的人才总目标和总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条:学校应为实现“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科研领先、管理科学、特色鲜明、 优质高效、示范辐射、省内外知名的现代化中学”的办学目标而积极工作。主动参与社区教育,为形成良好的教育大环境而努力。

  第五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学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并定期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会议、社区调查等形式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把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学校。

  第六条:

  培养目标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勤思善学、基础厚实,主动探究、实践创新, 体魄强健、人格健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师资目标为: 师德高尚、敬业爱生,观念先进、业务精湛,善于科研、开拓创新, 团结合作、无私奉献;

  管理目标为: 结构合理、精干务实,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科学民主、文明治校, 信息畅通、运作高效。

  校训为:厚德、博学、砺志、创新;

  校风为:严谨、勤奋、求实、进取;

  学风为:勤奋、诚实、求真、创新;

  教风为:敬业、博学、爱生、奉献 。

  第七条:学校于1972年创建,校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新市中路110号。9月10日为校庆纪念日。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由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政府任命。党支部书记由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员会任命。

  第九条:学校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和政教处行政职能处室;各处室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处室主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支委会提名,党组织考察,区委宣传部任命,处室副主任由学校支委会提名,党组织考察,区教育局任命,并在校长的领导下履行规定职责。

  第十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奖惩制。校长有下列权利: (一) 重大事务决策权。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校长对学校的重大行政事务有最后决定权。 (二) 人事任免决定权。校长有权按规定程序任免中层干部,有权决定对教职工的聘用。 (三) 财务、基建审批权。学校财务在校长的领导下实行一支笔审批制。除重大基础项目须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外,有权决定一般建设项目的列项与实施。 (四) 自主招生权。按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招生规定和指标,保证招生片区内小学毕业生入学,并依据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有关费用。 (五) 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权。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积极实现办学目标。

  第十一条:校长履行下列义务: (一)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宪法》和《教育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依法治校,认真组织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和汇报工作。 (三)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文件,保证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执行。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并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 (六)加快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努力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七)强化法制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 (八)廉洁从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九)领导组织德育工作,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领导组织教学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第十二条: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是校长的助手,受校长委托分管负责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校长外出时代行校长职权。

  第十三条:学校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应积极发挥其在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正常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监督和保证作用,除完成好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在学校的任务主要包括:(一)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认真抓好党组织自身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保证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切实加强对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的领导,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的积极性。(三)加强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四)加强对学校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 (五)积极参加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六)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七)其组织机构及相关事项依照《中国章程》。

  第十四条: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 一、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一)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审议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二)评议监督学校的领导干部,建议校长或上级主管部门,给教职工予以记功、晋升或处分、免职。根据区教育局统一部署,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选。(三)评议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学校章程制度。(四)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五)学校工会是教代会的常设机构。二、学校教育工会接受学校党组织和上级教育工会的领导,在学校中配合党、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教育广大教职工,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加强教师师德规范建设,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其组织机构及相关事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

  第十五条: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认真搞好自身建设,配合党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团结、教育青少年学生,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其组织机构及相关事项依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

  第十六条:学校行政会议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行政会议由校长主持,成员为校党、政全体负责人和行政职能部门、工会、团队及年段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为决定学校重大事项,贯彻执行和落实学校工作计划。

  第十七条:学校设立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工作的顾问参谋、咨询、论证机构。校长任主任,成员由校长聘任,由学校全体党、政负责人和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工、团、队负责人、民主党派人士及教师代表组成,。

第三章:教育教学管理

  第十八条:贯彻国家德育大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接受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及学校优良传统教育。

  第十九条: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法与学法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十条: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知识视野、兴趣特长、心理体魄等基本素质方面都得到普遍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第二十一条:按学科设立教研组,设组长1-2名,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及教科研活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模式,科学运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十二条:学校要充分发挥省课改基地校的作用和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实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造新鲜经验,获取科学结论。

  第二十三条:要形成具有特色的主课题。课题的研究要在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 学校课题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前瞻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等原则,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校为本,围绕中学教育的目标、管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研究。

  第二十四条:要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的网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培训科研骨干。要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教科研的各项制度,加强课题研究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保障教科研的成效。

  第二十五条:要培育学校内的学术氛围,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举行教科研成果的评奖,搞好成果的汇编,充分发挥教科研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十六条: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质量检查、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实行全员、全局、全程管理。

  第二十七条:执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组织好期中和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及各学科的毕业考试和考查。

  第二十八条:开展评价改革,运用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方式,组织好教学质量评估活动。

  第二十九条:依据《福建省全日制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办法》,加强学籍管理,健全教育教学各类档案资料。

  第三十条:学校以班级为教育教学工作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并负有协调本班级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联系的责任。

第四章:后勤管理

  第三十一条:学校经费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自筹经费为辅,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学校必须规范收费行为,严肃收费纪律,按照上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依法向学生收取规定费用。

  第三十二条:坚持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原则,强化服务育人意识,积极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改革进程。

  第三十三条: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勤俭办学,搞好经费的预算、执行和决算。经费开支实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三十四条:加强校舍、校产、物业的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学校校产按严格有关制度管理。

  第三十五条:学校按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合理进行基本建设和维护管理,创设符合学校特点的净化、绿化和美化的文明校园。

  第三十六条: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电、防毒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隐患,确保学校师生和财产的安全。

第五章:教职员工

  第三十七条:学校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主体力量,学校必须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校教师、职员、工人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维护学校的荣誉和利益,遵守学校的章程和规章制度。学校必须依法维护、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条:学校教师享有《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利,履行《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自觉做到治学严谨,期初有计划,过程有记录,期末有小结,学年有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第三十九条:学校依据办学规模,核定编制,设岗定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教师、职员和工人应履行聘约,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的任务。

  第四十条: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专业技术聘任制。

  第四十一条: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鼓励并支持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参加进修或其它方式的培训。

  第四十二条:学校在保障教职工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结构工资制,努力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第四十三条:学校依据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有关规定每年对教职工的政治与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考核。

  第四十四条:学校教职工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等方面成绩优秀的,由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可按程序报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学校对违反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产生错误的教职工予以教育、批评,并上报主管部门予以处分或离岗培训、解聘、辞退等处理。对因重大过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的,学校有权依法追偿的权利。

  第四十五条:学校依法维护离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由学校办公室、工会具体负责教职工的管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学校设立校内申诉委员会,教职工认为合法权益受到学校侵犯或对所受处理不服的,可向学校校内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述意见,并可向上级机关提出申诉,直至按法定程序提起诉讼。

第六章:学生

  第四十七条:凡按有关规定被本校录取或转入本校学习的学生即取得本校学籍。学校按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规定管理学生的学籍。

  第四十八条:学生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受教育者的权利,必须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受教育者的义务,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四十九条:对取得优异成绩和对学校作出重大贡献的学生,给予表彰与奖励。学校对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予以教育、批评和处分。

  第五十条:学校对符合入学条件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第五十一条:学生有下列权利: (一) 接受平等教育。对学校或教师不公正待遇,有权提出申诉。 (二) 在学习成绩和操行评语等第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三)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参与评议学校教育工作。

  第五十二条: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 尊敬师长,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三) 勤奋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立志成才。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章程须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三明市教育局批准。

  第五十四条:本章程的修订须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三明市教育局批准。

  第五十五条:学校依据本章程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原订规章制度与本章程有抵触的,应予修订。

  第五十六条:本章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章相抵触的,一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章为准。

  第五十七条:本章程解释权属于三明市学院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本章程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教学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  三明学院著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办学理念


  三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校园活动剪影(12张)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将立足三明,面向全省,努力办成一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和谐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校史沿革


三明师范学校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陈宝琛倡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

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

三明职业大学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办学原则,具有地方性、职业性、综合性的特点。先后开设水泥、化学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子工程、中文秘书、英语、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纺织、医疗等9系1科,

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

  于1979年1月在原三明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学校主要任务是承担对中学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以及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院内下设教务处、培训处、中学教研室、初级教研室、职教科研处、总务处、党团组织、工会等。处室下设有11个学科和小学、幼儿等教研组以及1个电教室。2000年10月,该院中学教师培训职能划归三明高专,部分人员随同并入;在原址另成立三明市教科所,直属三明市教育局管理。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于1999年9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200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高等专科学校。

三明学院

  于2003年2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校园文化


校训

    校训“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论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求三明学院学生努力在品德、学识等方面锤炼自己,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胸襟开阔,志存高远,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成为品德高尚、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校标

    校标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

校歌

  歌词

  起 航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

  闽师源头活水流淌。

  年轻的我们扬起风帆,

  让青春闪耀光芒。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世界怀抱理想,

  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搏击时代的风浪!

  菁菁校园,桃李芬芳,

  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们开创,

  让事业更加辉煌!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向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民族的腾飞富强,

  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思路

  该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院已有的学科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三明市区域  三明学院经济特征,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强强扶弱、突出重点、和谐发展,努力构建三明学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根据我院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我院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其内涵与基本要素应包括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使我院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使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是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做好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我院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方面,努力建设特色学科、品牌学科。

  按照我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09年,要把我院建设成为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形成7个优势学科、4~5个特色学科与品牌学科,努力争取1~2个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的分年度目标是

  2005年,进行我院第一次学科结构的整合,对部分系(部)进行结构调整。数学系与计算机科学系合并,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系;公共基础部中的公共外语教研室并入英语系,“两课”教研室并入政治法律系,“两学”教研室并入初等教育系,并扩大原初等教育系的功能,更名为教师教育系。学院在本年度开始对学科建设进行专项投入。

  2006~2007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进行重点学科和各学科和谐发展的建设。选出共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作为院级重点学科,加大投入,进行规范的建设。把原有较强的学科做得更强,同时扶持社会需求量大而目前还较弱的学科。积极争取组建机械工程系,争取创办电机电气工程类专业,形成土建、机械、电机电气所组成的工程技术学科群。

  2008~2009年,在10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的建设,通过考核验收遴选前7个优势学科,作为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培育对象,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通过努力,争取1~2个学科的条件符合省级重点学科的要求。


教学成绩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拥有3个省级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项目、2个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项  三明学院目、1个省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共有4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以及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三明学院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开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和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发展,努力办成一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三明学院也于200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确定为新增承担“专升本”任务的高校。这使普通高职高专应届优秀毕业生通过选拔进入本科高校继续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上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


现任领导


  郑建岚,男,汉族,福建平潭人,1962年4月出生于福建上杭,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要简历:于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3月至1997年11月参加浙江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1997年11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10月起任副处级职务;2000年3月晋升教授;2001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起任福州

    三明学院大学科研处处长(其间: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参加省委党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3年3月起任福州大学科技处处长;2004年5月起任福州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赵峰,男,汉族,福建闽侯人,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要简历:1971年12月参加工作,1988年4月起任三明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2年8月起任三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1998年8月起任三明师专校长;2000年7月起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若灿,男,汉族,福建福清人,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专学历,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若灿同志于1968年3月入伍,1985年6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84年10月至1987年10月参加厦门大学自考党政干部基础科学习;1991年1月起任三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1992年7月确定为正处级);1996年9月起任三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梁一池,男,汉族,福建福鼎人,195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简历:于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91年9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95年1月起任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1998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10月起任福建农林大

  学资源与环境系主任;2001年4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2001年6月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4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江芳俊,男,汉族,福建宁化人,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简历:于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93年4月起任三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96年1月起任尤溪县委副书记(正处级);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政治学专业学习;1998年10月起任三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9月起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叶良茂,男,汉族,福建大田人,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学历,教授,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简历:于1970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起任副处级职务;2003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9月起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三明市社科联副主席(兼)。


机构设置


  党政群团 :

  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 组织部 宣传部 纪委办(监察审计处) 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保卫部(处) 工

    三明学院会 团委 人事处 教务处 科研处 计划财务处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招生与就业处 评建办 继续教育学院 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后勤服务中心

  教学单位 :

  中文系 政治法律系 外语系 经济管理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艺术系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体育系 教师教育系

  校办产业:

  图书代办站

  附属单位: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三明学院后勤服务中心

  2001年,按照闽政办[2001]11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关于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明政办[2001]113号及明高专(2001)116号教代会通过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后勤服务中心正式成立。随着学校从“三校一院”合并到“升本建院”和三明学院成立的不断发展,中心通过9年的努力也不断发展成为三明学院后勤服务中心。

  三明学院后勤服务中心目前下设中心办公室、餐饮管理部、物业管理部、水电管理部、车队、医务室。中心成立之初,学校在编教职工35名,目前为22名。

  后勤服务中心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餐饮管理部:

  1. 负责学校食堂及服务网点的饮食卫生安全管理。

  2. 负责为学校收缴食堂及服务网点的管理费(租金)。

  3. 负责组织食堂及服务网点出租承包的招标工作。

  二、物业管理部:

  1. 负责学生宿舍公共卫生保洁。

  2. 负责学生宿舍、教室、办公场所、公共活动室、实验室的桌椅、门窗等项目木器类的维护、维修工作。

  3. 负责学生宿舍的学校财产管理。

  4. 负责学校办公、公共活动室、公共教室、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及部分校园道路保洁。

  三、水电管理部:

  1. 负责学校水电设施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

  2. 负责学校缴纳水电费的校对和师生用水用电量的抄表、制表、水电费收缴工作。

  四、车队:

  1. 负责教职工上、下班的车辆接送。

  2. 负责学校公共活动的用车。

  五、医务室:

  1. 负责三校区师生的医疗服务工作。

  2. 负责新生入学体验及学生健康建档管理。


专业设置


  三明学院设置的专业情况(截至2011年)

  中 文 系

  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方向)

  专科:秘书、 秘书(涉外文秘方向)。

  政治法律系

  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科:政史教育(师范)、法律事务

  外 语 系

  本科:英语(师范)

  专科:应用英语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本科:化学(师范)、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

  专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园林技术、园林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五年制专科:城市园林设计与花卉

  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本科:物理学(师范)、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网络工程

  专科: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系

  本科:土木工程

  专科: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

  经济管理系

  本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会计、旅游管理

  艺 术 系

  本科:美术学(师范)、艺术设计、音乐学(师范)

  专科:音乐教育(师范)、艺术设计、音乐表演、鞋类设计与工艺

  五年制专科:艺术设计

  体 育 系

  本科:体育教育(师范)

  专科:体育教育(师范)

  教师教育系

  本科: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

  专科:初等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五年制专科:小学计算机、小学英语、小学教育

  2010新增专业

  海峡动漫学院

  本科:动画、汉语言文学(媒体创意方向)

  海峡理工学院

  本科: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方向)、市场营销


著名教授


  郑建岚:男,1962年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领域主攻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与应用、纤维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等。现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一、主要学历、工作经历和社会兼职

  1979.9~1983.7福州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9~1989.1福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3~1997.11浙江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

  2001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全国一级刊物《工程力学》编委;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二、主要荣誉、获奖项目

  主要荣誉: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2002年;

  4、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优秀员”荣誉称号;2003年

  5、福建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4年

  6、2001年评为“福州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7、2002年评为“福州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8、2004年评为“福州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

  9、福建省人事厅评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97年。

  获奖项目:

  1、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钢纤维钢筋高强混凝土受压受弯构件受力性能研究”,2000年;第一完成人;

  2、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4年,第一完成人;

  3、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的研究”,2002年,第一完成人;

  4、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第一完成人;

  5、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钢纤维高强砼复合受力构件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2002年,第三完成人;

  6、第八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2001年;

  7、福建省交通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第一完成人;

  8、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混凝土结构技术》 ,2002年,独立完成。

  三、主要在研的科研项目

  作为第一负责人的主要在研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8003):“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抗裂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19):“钢纤维高强砼预应力扁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2F007):“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抗裂研究”,项目负责人。

  4、教育部重点项目(JA02137):“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缝机理及其控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5、福建省发改委重点项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产业化及其成套技术标准研发”,项目负责人。

  6、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7、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0Z001):“高强度高抗震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新技术”,项目负责人。

  8、福建省交通厅项目:“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四、主要专著及论文

  1、专著 郑建岚《现代混凝土结构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8月.

  2、主编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程》DBJ13-55-2004.

  3、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梁一池,男,福建福鼎市人,195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福建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同年留校从事大学本科《树木、经济林、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和研究生课程《高级林木、园林植物育种学》、 《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等职。现任三明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林学会第五届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鲜果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第二届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第六届遗传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参加或主持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课题,以及省级课题30余项,其中 《侧柏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区划的研究》 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福建省杉木第一代改良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与高产技术的研究》等5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杉木配合力第一轮回选择研究》 等18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独立或合作在《林业科学》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20篇;编著 《树木育种原理与方法》 、 《绿化苗木培育新技术》 等著作6部,超过100万字。1988年获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1996年评为“南平市劳动模范”,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1998年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叶良茂,男,福建大田人,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1978年福建师范大学政教专业毕业分配到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6年在湘潭大学进修哲学硕士课程。2001-2002年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任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人事处处长、三明职业大学副校长、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现任三明学院党 委委员、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三明市社科联副主席。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三年来,承担完成校内2项重点科研项目;承担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性规划(第2期)科研项目。已在大学学报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道德与文明》上发表 《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经济全球化》 《略论需要的客观性》 《集体主义过时论辨析》 《生产关系与交往》等学术论文四篇。2003年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佳作奖,2003年三明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王宗篪,男,福建永安人,1956年8月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物理学教授。现任三明学院科研处处长、 《三明学院学报》 编辑部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物理学会普及与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 《师专物理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价的CAI系统及应用》 课题,参与国家攀登项目“纳米巨磁阻抗效应”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和三明市科技项目各一项。已在大学学报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著作一部,其中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上发表研究论文三篇,并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收录。

  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2001年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员。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三明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三明学院首届科研优秀奖。2004年被评为三明市拨尖人才。

  周文富,男,1952年9月生。7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1980-1981年于福建微生物结构研究所进修,1991-1993年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班学习(硕士结业)。1997-1998年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访问。中共党员,2000年评聘为教授,现任三明学院教务处处长,学士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林产化学与涂料研究所所长,三明市拔尖人才,中国化学会会员,福建省化工学会理事,福建省高校实验研究会常务理事。省专家,涂料研究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近十多年来,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42篇,出版编著4本(共165万字),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其中 《钛螯合漆酚缩酚醚/IPN系列重防腐涂料》 发明专利获中国第十届发明专利新产品“金奖”。已完成省部级重大及重点项目五项,有三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其中《以σΔE度量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新定量判据》, 《钛螯合漆酚缩酚醚/IPN系列重防腐涂料》 ,《以σI、σC效应分离与FMO能量的关系研究》 ,经国内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三明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三明市“八五”期间科技成果奖1项;获福建省教学科研成果优秀奖1项,三明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获三明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获三明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首届三明学院优秀论文奖1项。所教课程被评为福建省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 ,主持省级地方性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项目,并推选入国家参评。

  1997年被评为全国师范院校曾选梓优秀教师三等奖,1998年被评为三明市拔尖人才,2000年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2002年评为三明市优秀员, 2004年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2006年评为三明学院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邓天杰 男,湖南省资兴市人,1955年9月生,教授。1985年6月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1985年8月至今先后在贵州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三明学院任教。现任三明学院中文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美学、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撰写并出版 《经济美学概论》 (专著)、 《美感分析》 (专著)。担任主编或参加编写 《司法应用文写作》 (主编)、 《法律口才学》 (主编)、 《犯罪控制论》 (主编)、 《国家公务员制度纲要》 、《古代汉语》 、 《形式逻辑》 等著作,审订了大型辞典 《辞谱》 (主审之一)。在 《学术月刊》 、 《学术交流》 、 《社会科学战线》 、 《写作》 、 《法学》 、 《法学研究》 、 《安徽大学学报》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论毛泽东诗词“山”的人格隐喻》 、 《张扬生命价值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内核》 、 《审美心理时空在美感生成中的意义》 等有关法学、美学、写作学方面的论文50余篇,其中《试论中国先秦崇高的美学内涵》一文2003年获三明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从用典看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一文2003年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三等奖。完成福建省教育厅项目 《乡约文化建设》 、 《法的美学研究》 和三明学院项目 《CI设计与美学》 三项课题,担任省级精品课程“普通话口语”的项目负责人。1999年被评三明市拔尖人才。2004年获三明学院首届科研优秀奖。


图书馆


  三明学院图书馆前身是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于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所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唯一设在省会城市之外的分馆。

  原三明师范学校图书馆,其前身是由清朝末年光绪帝太师陈宝琛于1903年在福州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图书馆。近百年来,该馆积累和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源,藏有明末版《玉海》 、清版 《四库备要》 、民国版《万有文库》等历史参考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15455册,为研究福建地方历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史资料宝藏。

  合并后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现有馆舍面积15877平方米,各类藏书总量69.2万册(含电子图书10万册),现报现刊1771种,各类光盘800多盘,为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检索、镜像查询、下载服务等。

  现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男10人,女2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党员8人。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篇。

  现设总馆一个和分馆三个,下设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工作部、系统技术部、电子阅览部等主要职能部门;4个流通书库;7个阅览、自习厅,座位855席,每周开放96小时;电子阅览室2个,配备计算机140多台。

  全馆拥有各类现代化设备300余台(件)。应用Perfect V6.5管理系统,与校园网接轨,馆内业务全部实行自动化网络管理。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CNKI知识网络服务站(二级站)、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专利题录摘要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科技)资源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光盘》 、 馆藏书目数据库等封闭式镜像站点。

  馆藏图书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种类,重点收藏涉及我校所设各专业的社会、政治、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教育、体育、数理化、生物、计算机、建筑、环境等学科的图书,现有藏书69.2万册(含电子图书10万册),中文期刊、报纸1771种,外文专业期刊30余种,多媒体光盘资料800余张,古籍15455册。建立有中国期刊网数据库镜像、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镜像、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镜像,在全校局域网内任何终端均可查询全文数据库的资料。

  图书馆在北校区设有总馆,南校区、三元校区和列东校区分别设有分馆。总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系统技术部等服务部门。四个区的图书馆均有现刊现报阅览室、过刊过报阅览室和流通书库。南、北校区设有电子阅览室。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分布情况,在各校区图书馆配有相应的专业图书。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图书流通借阅、期刊报纸阅览、光盘资料检索、互联网在线浏览查询、数据库全文镜像等各项服务。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网址: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wz/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