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怎么样
北华大学简介
概况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馆藏图书272万册。有各类在籍生35 034人,其中本科生19958人,研究生1011人,留学生495人,学校2006年被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优秀”院校。
拥有30个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
学校景色图集一(20张)、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交通建筑工程学院、林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
学校景色图集二(20张)验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个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学科与专业
学校现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 南校校门、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38个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临床医学硕士、教育学硕士),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21个一级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6个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临床检验诊断学、专门史、内科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重点实验室(森林与生态环境实验室);1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院);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电力电子装备吉林省高等教育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采育林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
师资力量
至2009年10月末,师资队伍总量达到1531人,其中教授248人,副教授510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首 北校区三教席教授1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校教学名师11人,校学科带头人65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7人。
科研实力
学校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南校区体育场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贡献率。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项,承担省、部级项目99项,承担市(厅局)级科研项目210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4项,校管项目466项。已通过国家、省、市(厅局)鉴定的科研成果124项,其中结论为国际先进的5项,国内领先的29项,国内先进的48项;获得省、市(厅局)科研成果奖183项,国家专利13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977篇;出版教材、著作232部。教师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30项(省31项);在近两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水景广场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总数和获省级一等奖以上成果数居省属高校之首。
国际交流
学校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家的3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合校以来,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190余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与管理骨干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学校与国外姊妹院校及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先后开展本科2+2中韩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2中日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本科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东校区宿舍项目;中美MBA1+1硕士学位项目。向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派遣各类留学生近600人。2006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7年学校与韩国江原大学校共建孔子学院。学校主动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汇交流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学校建设
学校萃取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原四校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特别是经过组建以来的建设发展,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办学层次日益齐全,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设备、设 北校区工程训练中心施条件初具规模,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为把北华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历史沿革
吉林师范学院的前身
吉林师范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在吉林崇文书院创建的吉林省初级师范学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吉林师范学校获得新生,1952年8月迁 吉林师范学院到江南(现吉林二中校址),1966年7月,吉林师专与四平师专合并,仍称吉林师范学院。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林师范学校恢复为吉林师范学院。到1999年,吉林师范学院已建成一所学科比较齐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办学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高师院校。
吉林医学院的前身
吉林医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孙宗尧创办的吉林私立助产学校。1947年12月被国民党吉林教育厅接收,改名为“吉林省立助产学校”。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省人民政府将原吉林省立助产学校和华英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接收,1949年6月改名为“吉林 吉林医学院省卫生干部学校”。9月,校址迁到崇文胡同,即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所在地。1958年升格为吉林医学院,1959年6月,又调整为吉林省吉林医学专科学校。1973年11月恢复为吉林医学院。至1999年,吉林医学院已成为吉林地区医学教学和研究中心,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4万人,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吉林林学院的前身
吉林林学院的前身在吉林林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长春市何家屯。1953年10月,学校迁往吉林 吉林林学院市江南,1958年3月,改名为吉林省林学院,1960年5月,更名为吉林林学院。1964年3月,吉林林学院改建为吉林林业工程学院。1972年吉林省林业技工学校、吉林省林业干部学校和吉林省林业学校三校合一,成立吉林省林业学校,校址在吉林市江南泰山路32号。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在吉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和改建吉林林学院。至1999年,吉林林学院已成为全省的林业教育和科研中心,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共同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吉林省最早的工业学校——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始建成于1920年9月,原址在吉林市德胜门外,北山脚下。1935年,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吉林工科两级中学。1946年吉林解放后,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改名吉林工业专门学校,选定江北人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造石油工厂住宅区作为新校址(现北华大学北校区)。1952年秋,学校改由重工业部领导,改名为吉林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创办了吉林电气化学院,1959年6月,经冶金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校。1984年10月,改名为吉林电气化专科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至1999年,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79年历史的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专的校友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北华大学东校区
东校区位于美丽的松花江南岸,一期工程于2003年完工并交付使用。校区占地面积52.1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1927万平方米。现有学校机关、外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十几个单位、部门的万余名师生在东校区学习与工作。
校区地址:吉林市滨江东路3999号
邮政编码:132013
北华大学南校区
南校区位于丰满区。校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后勤集团等十个单位、部门的师生在南校区学习工作。
校区地址: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
邮政编码:132013
公交路线:乘3路车到北华南校区站下车
北华大学北校区
北校区位于吉林市龙潭区。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五个单位、部门的师生在北校区学习与工作。
校区地址:吉林市龙潭区新山街1号
邮政编码:132021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本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以培养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为主的工科学院。 第三教学楼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09人,专科生 152 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86人,教授9人,副高职称30人。教师中博士3人;省拔尖人才2人。学院设有三个系、一个部,7个实验室,2个中心,5个实习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专著、规划教材30余部。在国家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ISTP收录4篇。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科研成果转化多项,其中《高效大功率整流电源》已应用于上海鑫冶、湖北大冶、山东东营、吉林吉化等20多个省市的大型企业中,近三年产值近千万元,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大学生电子竞赛国家一等奖、二等奖、“挑战杯”竞赛吉林赛区特等奖、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冠军等各项奖励100余项,自动化技术创新基地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广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
北校区1(5张)
北校区2(7张)
机械工程学院
本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一所培养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的复合型、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学院。现有机械设计理论专业硕士点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4个高职专业。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40余名,其中机械类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专兼职教师50名。其中教授、副高职称22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在读博士9人;硕士、在读硕士26人;现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两个系,1个实验中心,1个技术研究所,6个实习基地。2003年以来共获专利10项;承担国家863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先后承担教研课题17项,省部级9项;获得教学成果奖18项,国家级3项,省级7项。三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590万元,与周边企业合作完成科研或产业化项目12项。学院骨干教师已经形成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机械CAD/CAM、机械传动及其自动控制、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每年都能得到充足的科研经费,并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学院教师非常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和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为保证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宽口径、复合型、实用型”
多年来,他们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思路,注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采用“导师制”等办法、始终坚持“宽口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材培养模式,注重特色教育,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因此,该院的学生受到了较系统和全面的训练,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在国家和省级各项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如: 2002年获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三等奖;2003年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3年获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铜奖;2004年获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银奖;2004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2004年获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等。
雄厚的科研实力
该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在2002年3月成立了北华大学机电集成技术研究所,这是一个以实用机器人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研究机构,以姜生元博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是该所的骨干力量,另外该所还在校内首创了招收优秀本科生作为研究所科研助理的培养制度,每年培养科研助理15人左右,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刺激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所培养的学生不但为研究所完成了很多科研项目,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该研究所在从事基础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创造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层次技术合作的机会,在科研活动中注重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技术推广。研究所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电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模拟(虚拟样机技术)、生产线数控改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子课题“海底管道内爬行器及其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项目“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轴差动管道机器人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经济型多功能管道机器人”、“缆索维护机器人”等纵向高层次科研项目8项。研究所在北华大学校管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努力开展具有市场开发前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预研项目。在管道机器人、缆索维护机器人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所长姜生元博士获得了2004年吉林省杰出青年研究基金的资助,在吉林省内具有较高的学术誉。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北华校训,崇德尚学锻造学院培养特色,自强力行打造人才培养亮点,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级人才。
医学部
北华大学医学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所属的教学单位。其前身为1948年组建的吉林省立助产学校,1958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吉林医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调整为吉林医学专科学校,197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吉林医学院。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北华大学。2004年护理学专业和药学专业从北华大学医学院拨出,分别组建为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和北华大学药学院;2007年5月,学校将原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和临床检验诊断实验室、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医学研究所等整合,成立北华大学医学部。
医学部下设七个学院一个中心,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有教职工1345人,专任教师426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5人,博士30人、在读博士20人,专任教师基本硕士化;有本专科生3633人、研究生410人、临床医学留学生240人。
医学部现有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学专业和药学专业7个本科专业;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临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临床医学、制药工程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9个,临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检验科为吉林省重点专科。
医学部现有吉林省精品课8门,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药物分析;吉林省优秀课17门;医学影像学教学团队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7项。 医学部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设备价值总值近2000万元,10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十余台件,依托各级各类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目前有国家、省在研项目80多项,经费1500多万元。省市级鉴定成果1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市级奖励10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
基础医学院
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北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学院目前成立了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医学基础研究中心。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心下设9个学科组,15个教研室;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下设5个实验部。学院现有1个校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校级优秀课程;3个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和1个吉林市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1人(含高级实验师),讲师37人(含实验师),助教5人(含助理实验师),教辅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人,硕士学位人员37人,在读博士10人。队伍中有北华大学教学名师1人,学科及学科方向带头人5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近五年,学院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14项,吉林市科技进步奖16项。申请各层次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含子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2项,省科技厅项目24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3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被SCI收录12篇,发表在国家重要及核心期刊上100余篇。编写教材30余部,主编和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出版学术专著1部。学院目前承担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预防医学、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等7个本科专业及成人本科各个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药理学、内科学等12个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26名;承担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管理工作,培养来自于巴基斯坦、阿联酋、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六个年级的240余名学生。配合学校,培养为留学生授课的中青年教师30余名,为学校储备了大量的“双语”教学人才。基础医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本科教学为主,强化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以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促进和带动本科生教育的发展。建立基础医学学科群,并有效发挥其作用,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形成多方向密切配合、齐头并进的格局。“博学、精业、求实、创新”作为院训,一直激励着全体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成立于2007年5月,设有一个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共有学生516名;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和病原生物学2个硕士学位点,在校硕士生79名。医学检验学院共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6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学位者25人;有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主讲教授1人,北华大学教学名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有学科带头人3名,方向带头人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2006、2007年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别被评为吉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另有免疫学、分子生物学2门省级优秀课程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血液学及检验、临床寄生虫学及检验4门校级优秀课程。本学院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重点学科,也是北华大学重点资助学科;病原生物学为北华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免疫学为北华大学重点扶持学科;有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即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神经免疫与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医学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实验室。有吉林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即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医学7个本科专业和12个硕士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本院积极倡导和激励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目前共承担科研课题30项,其中省级以上7项,市厅级6项,校级17项;教研课题15项,其中省级以上7项。我院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办的检验本科教育,也是北华大学的特色专业,教学实习基地遍布北京等10余个城市,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领域包括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边境检疫、血站、疾病控制中心等,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许多人已是成绩斐然。
口腔医学院
学院前身为吉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专科),始建于1989年,首届招生40人。近2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口腔医学专门人才。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北华大学医学院开设了口腔医学本科专业,2005年首届招收45名学生。2007年5月,随着学校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成立了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随之组建为口腔医学院,隶属于医学部直接领导。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343人,本科留学生14人。专兼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12人。现有口腔综合治疗机、仿真头模、光固化治疗机等实验教学仪器设备57台件,价值300余万元。临床实习基地5所。
学院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口腔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方向,立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口腔医学临床操作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疾病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具有初步口腔医学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适应性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十分重视基础建设,以“打造基础,加强建设,创新特色,科学发展”为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目前设有口腔基础教研室、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5个教研室,承担14门口腔专业课程;设有口腔专业基础实训室、口腔内科实训室、口腔外科实训室、口腔正畸实训室、口腔修复实训室等5个实验室,承担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学院制定了《口腔医学院发展规划》、《口腔医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口腔医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条例》、《口腔医学院本科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口腔医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教学基本文件和岗位职责。自从2005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以来,学院先后二次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特别是2008版的本科培养方案,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及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教并举、重能强质、专基融合”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坚持了厚专业基础、宽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教学;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增设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增设学生沟通能力、信息管理、批判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诊断、治疗、预防流程等原则。减少了理论课程学分,增加了实践课程学分;减少了必修课学分比重,增加了选修课学分比重,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学院以综合大学通识教育为根基,以基础医学教育为平台,依托第一临床医学院口腔科,集纳地方社会办学资源,建立临床教学基地,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进行学术交流,开展教师培训。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预防口腔医学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2006级学生申报的“舌保护器”的研制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口腔工艺技能大赛,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师生开展“9·20”爱牙日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暑期、寒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村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08年获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系列活动的开展,强化了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当前,全院师生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谨遵校训,萃取综合性大学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原吉林医学院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崇德尚学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自强力行开拓学院科学发展,历经一个时期的奋斗,把学院建成与医学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实力较强的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本学院在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系基础上成立的。早在1999年北华大学组建前,原吉林医学院从1985年开始率先在吉林省内开办高等护理专业专科教育,1995年开始护理专业本科教育,2005年9月护理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定为吉林省社区护理自学考试主考院校。
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及硕士研究生千余名。专兼职教师92名,其中正高职称9名,副高职称30名。专任教师达到硕士化,在读博士3人。设有15个教研室、一个护理学技能实验室和一个护理研究所。近五年来,教师先后获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6项,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4项。获吉林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成果一等奖1项。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写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0余部。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护理学科为北华大学重点学科。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4门。
专业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护理学技能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余万元,现有综合模拟人、高级心肺复苏训练组合、虚拟静脉注射培训系统、成人注射及穿刺手臂模型、静脉注射训练手臂模型、血压测量手臂等进口高仿真度智能化教学模型,教学设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除有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学生校内临床实习基地外,还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海南、沈阳、杭州、宁波等地建立了28家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为学生从事高水平实习实训和高层次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先后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韩国公州大学看护系等国内外知名护理院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并于2006年10月加入了两岸四地“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 同时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詹林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彭美慈教授、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姜安丽教授、山东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娄凤兰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院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第一”的理念,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为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理想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就业前景好、近年来就业率达96%以上,考研率也逐年稳步上升。
护理学院全院师生谨遵“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护理学院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学院
药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其前身是北华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现有1个药学本科专业(包括1个临床药学方向)。2002年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药物分析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制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药学学科被批准为北华大学重点一级学科。现有药理学、药物分析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09人、硕士研究生38人。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37人,教授及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5人,海外归国人员6人,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人才1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8人,校一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学科方向带头人4人,校级学术拔尖人才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北华大学师德先进个人1人,北华大学十大青年标兵1人,北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人。
学院班子团结,干群和谐,2007年药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北华大学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0药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北华大学先进基层党总支”。1人被评为“北华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评为“北华大学优秀员”。
学院科研工作发展迅猛,成果显著,近5年来,累计发表论文39篇(核心以上),其中被SCI及EI收录19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总经费共计926.3万元。申请发明专利5项,近5年相关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主编教材及专著6部。
学院办学条件良好,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药理学应用实验室,其配套500万元设备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学院下设药学中心实验室,由药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认证的3个二级科研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药剂实验室)组成。现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压乳均机、四用流化床、荧光分光光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透皮吸收仪、喷雾干燥机,16道生理记录仪等实验教学专用的高精尖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学院下设1个北华大学药物研究所,13家校外实习就业合作基地,为学生开展实验、实习、创新等活动提供优良的条件。
学院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努力构建“基础+能力+创新”的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完成教研项目20余项,其中获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硕果累累,获优秀成果1项。1名项目组成员(在校大学生)发表的论文被EI收录,开创了北华大学在校生之先河。药学专业就业率一直位居北华大学前列,许多学生先后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院连续两次被评为北华大学考研先进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日本滋贺医科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天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大政药业等专家、企业家来校讲学,并聘请为学院客座教授。学院还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日本进修学习。现有1人为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
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是由原吉林林学院的经济贸易系、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的财经管理系和吉林师范学院的城市建设管理法学院于 1999年12月5日合并而成立的。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3人,全日制在校生2511人,硕士研究生31人。办学层次分为:硕士研究生,统招本科生,专升本3年制学生,专升本2年制学生,专科生五个层次。
建院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诚信办学、开放式办学、校政企联合办学的理念,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5人;博士12人,硕士51人;在读博士21人。其中从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留学回校任教人员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以上各类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6人。
五、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情况
学院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和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显著。近三年,全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科学研究、教学研究项目50余项,通过学校鉴定的多媒体课程30余门。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先后在吉林市民政局、吉林海关、吉林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三年来共有50余个教学班级,3000余人次参与实习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培训。依托现有教育资源,积极寻求合作办学单位,取得资格认证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先后在我院开办了报关员资格、营销师资格、电子商务师资格认证培训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资本。有600余人参加了培训,合格率达96%。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是吉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资格认定书(教外综资认字[2002]256号)的合法留学机构,开展高中学历读本科、本科攻读硕士学位等留学项目,同时进行出国前集中语言培训、合作办学、对口升学及留学咨询、材料制作与翻译、代办签证、出境安排等配套服务。从1992年至今,已向日、韩、美、加、澳、新等国派遣留学生600余人。社会招生部分,享受北华大学与国外姊妹校减免学费、入学免专业考试的待遇。
工程训练中心
北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面向全校工科及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技术实习和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2008年6月,中心被授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中心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在整合原金工实习中心、电工工艺、电子工艺实习的基础上,利用日元贷款项目资金,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金和学校的配套资金支持,已初步形成工程技术面宽、实训项目齐全、技术设备先进、教学条件优良的实训基地。
中心现有各类实习设备仪器1157余台套,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05台套。可开设出基础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工电子工艺、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60余个教学实训项目。中心现有实习课程13门,实习课程覆盖我校机械、电气、计算机、交通建筑、经济管理、林学等6学院26个专业,每年接待学生实习5000余人次,40万人时/年。
“十一五”期间,中心专任教师在各类杂志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重要期刊8篇,EI检索3篇,核心期刊5篇;教科研立项32项,其中省级4项,校级17项,中心自筹项目1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4项;公开出版教材5部。中心教师在创新与训练基地先后培养300余名学生,并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在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西门子仿真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项,校级立项3项。
北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正处于良好发展时机,我们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工程技术“大平台”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建设,注重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将中心建设成具有多学科工程技术培养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国内一流工程训练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南校区。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承担全校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目前,在校本科生298人,硕士研究生95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9人,中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资料室藏书近3万册。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在国家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依据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善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积极探索和培养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需要专门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遍及吉林、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海南等地,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踏实的工作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是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
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北华大学校园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系统管理、软件开发和网络教学应用等工作。中心下设网络技术部、网络工程运营部、系统管理部、网络教学应用部。
学院现有人员115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8人,硕士和在读硕士42人;学术拔尖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是一支融合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媒体技术等多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几年来获国家专利4项,发表论文11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20余部,主持完成科研和教研课题15项。其中学院教师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共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5篇。
学院拥有计算机机房30个,计算机2103台;多功能教室82个;微格教室2个,录音室1个,精品课录播室1个,演播室2个;拥有专业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等设备;同时与联通、电信等企业具有多年合作基础,并在4省7市13所学校建立了稳固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学院本着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的建院思想,紧紧抓住新学院蓬勃发展的契机,遵循科学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方针,努力营造和谐的办学氛围,进一步发挥学院独特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其前身为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韩语系,现有英语、日语、朝鲜语3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设有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省级优秀课1门,校重点学科1个,校优秀课程组4个。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004人,研究生140人。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外籍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3人,17名教师有国外学习深造经历。
学院有8个现代化语言实验室,并有一批设施先进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影像室、微格实验室、同声传译室和录音室。学院外文藏书近万册,国内外学术期刊30余种,各种教学光盘数百张,声像带数百盘。
学院遵循建设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学院的目标,以质量为立院之基,以科研为强院之路,以发展为兴院之本,坚持“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外语知识与外语技能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厚基础,精专业,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服务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省、部、校级教学科研项目25项,在研省级教研课题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8篇,编写教材、编著15部,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学院重视外语基础知识教育,加强语言技能综合训练,切实保证了所培养学生的扎实厚重的专业功底。学院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百分之百。
英语专业(师范类,本科一批)
英语专业(本科二批)
日语专业(本科二批)
朝鲜语(韩国语)专业(本科二批)
交通建筑工程学院
交通建筑工程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现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2个专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920人。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助教、实验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17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6人。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4个、汽车专业实验室4个,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设备总值300余万元。土木工程研究所一个、交通工程研究所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一个,驾驶培训基地一个,“新鲁班”产学研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20多个,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学院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五年来,承担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各类项目30余项,总经费300多万元。承担横向课题10余项,经费总额100余万元,创造产值1000余万元。在液力传动部件设计与分析、工程设计与新型建材研发、工程测量与工程结构健康检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汽车部件设计与改造、交通规划、交通安全、物流运作与规划、汽车检测与维修、保养等领域积累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29篇被SCI、EI、ISTP等收录。
学院是以培养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主的工科学院。多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教、科、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促进教学,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大力拓宽专业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的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六年达95%以上。
学院全体职工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不断学习,更新思想,锐意进取,不懈追求,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为把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建设得更加辉煌而努力奋斗。
林学院
北华大学林学院前身是原吉林林学院,始建于1952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北华大学合校十年来,在学术队伍、实验室、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展。不仅为吉林省林区及国内林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也是吉林省林学教育中心。
学院目前设有林学、园林、环境、食品和木材5个系;有林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6个本科专业,森林培育、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和木材科学与技术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拥有吉林省唯一的涉林国家林业局、吉林省重点学科和涉林省级重点实验室。有吉林省采育林研究中心、长白山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昆虫研究所、森林防火研究所以及林业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学院已建立固定教学实习与科研基地3处,在吉林省内与林业、园林和木材加工部门或企业联建有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16处,在沈阳、大连、承德、北京、杭州等地设机动实践基地7处。
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31名;博士22名,硕士43名。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内1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创新人才4人,国家林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及省级各类项目评审专家16人。学院特聘中国院中国林科院蒋有绪院士兼职教授,先后多次到学院讲学并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近五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林学、园林);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门;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6项;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3项。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由原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工科)和新办的《软件测试》、《程序设计》两个高职专业、师范理学院计算机系(师范类)合并,组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学院组建之后,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2003年规划的大部分指标都已实现。学院现设有计算机一系、计算机二系和软件工程系三个系,计算机综合实验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两个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49人。学院现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三个高职专业。
(一)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
(二)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取得实效
课外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历来充分重视学生课外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设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创新实验室等),建设了指导教师队伍,构建和实践了创新实验室加导师制的能力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和学生科技社团,依据“六结合”的能力培养途径,积极组织和开展学生课外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三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调试员竞赛等,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4项,其中2005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3等奖各一项,获省级各类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
通过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以实践和动手能力见长的优秀学生,我院学生的优秀代表有:
●刘湘毅——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十佳”大学生,荣获首届“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同时获得“建昊杯”。 (团中央、全国学联)
●鲁静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三好学生(全国百名)。(教育部、团中央)
学校主要附属医院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科室建制完善、人才梯队合理、技术水平领先、医疗设备精良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70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107人。有省重点专科2个,市重点专科7个,有5个学科14个专业为硕士研究生授予点,硕士研究生导师20余人,有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企业医院,是北华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1.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6万平方米。共有职工16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27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67人,中级职称563人,拥有硕士研究生9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6名,博士研究生1名。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吉林省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2003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医院现为北华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共有6个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软伤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糖尿病科、骨科、风湿病科。
吉林省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省内“十佳”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在职职工173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22人,正高级职称130人,副高级职称266人,中级职称600人,有20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硕士点12个,硕士生导师25人。
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强化科研教学工作,教学上与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延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建立了教学基地,每年接纳实习生500人次,进修生350多人次。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网址: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wz/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