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怎么样

2011-09-2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怎么样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怎么样


学校简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200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4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门学校目前有两个校区,漕宝路校区坐落在上海西南隅,相邻漕河泾高科技开发区,奉贤校区坐落在奉贤海湾地区,(上海市奉贤区海泉路100号)。现有全日制学生14678人,教职员工近1700名,其中博(硕)士生导师以及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80余人,已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努力建成“培养一线工程师的摇篮”。

专业概况:

  学校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三年制高职(高专)。现有18个二级学院(系)、部,38个本科专业,涉及材料、机械、化工、生物与食品、艺术设计、管理、外语、园林等多个领域,学科涵盖工、理、文、法、经、管、农7大门类。学校拥有应用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等4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以及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等13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香料香精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13项,其中国家项目32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课题资助304项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每年新增与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2008年底,科研经费达8051万元。学校现已获得上海市教委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2项;拥有2个上海市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26门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基础化学实验室被批准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实验中心;现有校、院(系)级实验中心21个,分实验室83个;建立了124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各类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学校获留学生招生资格。 学校历届毕业生受到上海和全国各界的欢迎和好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7.5%。截至目前,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12%。


历史沿革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简史:该校前身原三所专科学校,冶金高专(现北校区)、轻工高专(原东校区)和化工高专(现南校区)分别成立于1954年、1956年和1959年。1997年,轻工高专和冶金高专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2007年10月7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启用,首批1000多名07级大一新生入住,至此,列入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规划的项目基本完成。2007年10 月23 日,学校在图书馆举行校史馆揭幕仪式。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56年成立,位于邯郸路440号。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轻工业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大专院校。建校四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二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仅成为上海轻工企业、而且成为全国许多轻工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相当一部分校友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出类拔萃的优秀企业家,为轻工行业的发展和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成立。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1号,地处上海市西南隅的漕河径新兴技术开发区。校园占地约10.5公顷,校舍建筑面积6.6万余平方米。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中央重工业部所属的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1954年开始筹建,1955年秋季正式招生,为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1958年与上海市钢铁工业学校合并,改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是隶属于中央冶金工业部的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2200多人,1963年7月,改名为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并于1964年2月定为冶金部重点学校。1971年3月划归上海市冶金工业局领导。1974年9月,改名为上海冶金“七?二一”工人大学。1978年1月,仍恢复为高专性质的上海冶金专科学校。1991年9月与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上海市冶金工业局。 


校园活动剪影(20张)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成立。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徐汇区漕宝路120号。校园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市一所培养高级工艺型、高级应用型人才的3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9年。初名为上海化学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次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2年上海医药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该校。1971年,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并入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74年,校名一度改为上海市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1978年12月,恢复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校名。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校名调整为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校训


    奉贤校区图书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训:“明德、明学、明事”。校训涵义,“明”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等,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如公德、道德准则;又指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如美德、品德;还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中国文化中,“德”被认为立身之本。“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德之人。中国传统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教育方针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强调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指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如哲学、数学、医学等;又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学问、学术、学识、博学多才等。《广雅》曰“学,识也。”“明学”,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治学。与通行的“博学”、“厚学”等相比,“明学”更加强调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使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强调学以致用。“事”,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与活动,如事情、事件、事业等;又指职业,如“谋事”,即找职业、找工作。“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事。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把“会做事”作为对人的一种积极评价,《论语·学而》强调“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现代大学教育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明事,重要的是“明事理”、“明事功”、“明事巧”,即懂得做事的道理、做事的价值、做事的技巧,这也符合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定位。概而言之,“明德、明学、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治学,学会做事。


学科设置


学制

    老式蒸汽火车头学院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时兼办三年制高职(高专)。现有15个二级学院(系)、部。学科涵盖工、理、文、法、经、管、农7大门类,35个本科专业,涉及材料、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土木与建筑、环境与能源、化工、生物与食品、艺术设计、经济与管理、外语、社会科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园林、园艺、绘画等多个领域,其中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表面处理技术与工程、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及先进制造过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风景园林与都市人居环境、土木安全监测与控制工程被列为上海市、市教委和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会展策划与设计、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被列为上海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被列为上海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2008年7月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应用化学的硕士点一个。学校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并建立各类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以及商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

学院资格

    宿舍楼俯瞰校园2007年学校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1年始,学校以合作方式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应用化学联合培养硕士点。2006年上海香料研究所并入我校,该所在1984年就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长期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历史和经验。


院系设置


1、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是原机械工程系和自动化工程系合并组建的,具有近50年的历史。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六个本科学科和两个中美合作联合办学的四年制本科专业(工业自动化和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大专业招生,包含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数个特色明显的专业方向,学生进校两年后再选择专业方向。  奉贤校区平面图机电工程学院目前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4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99名,包括正教授10人、副教授40余人,外籍顾问教授2位,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40余人。目前在校本科学生2200余名。

  机电工程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科堡应用技术大学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并互派师生进行交流。每年有德国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学与学术交流,机电工程学院每年有多名优秀学生去德国留学,同时还接受德国学生学习与进修。机电工程学院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招生本科学生。中美合作班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学习,美方承认其学分(62分),后两年满足条件并获签证可进入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学习,攻读另外的62学分。中美合作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优秀者,每年最高可获得7000余元的奖学金,学院提供的各类奖项的获奖率达50%以上。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11000平方米,其中有现代制造中心、电气创新设计培育中心、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零件、公差配合等机械基础实验室,有机械制造、模具、液压、CAD/CAM、故障诊断、测试技术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验室,有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检测技术、仪表、PLC、单片机、微机原理、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实验室;还有电子电工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

  近几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实验室改造和更新力度。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上海高校自控实习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上海高校自控实习中心”拥有从加拿大引进的一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AMS系统),采用了各种自动化技术,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数控加工中心” 拥有各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和快速成型机等先进设备。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六个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本校的重点学科。有近十几门课被列为上海市教委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嵌入式单片机系统、智能化仪器、电力电子、电气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可靠性研究、故障诊断、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和通用机械等方面的开发、研究有较强的力量,近年来共承担了几十项纵向与10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承担的多项市教委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受到社会瞩目,经济效益好,先后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工业博览会教育系统特等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机电工程学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学科类、社科类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上海市机电一体化设计大奖赛二等奖,“昆士兰”杯上海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上海市大学生三个代表征文比赛一等奖,上海市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等。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并普遍受到社会欢迎企业好评,不少毕业生现已在众多企事业单位担任重要职务。

2、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前身是原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工系、精细化工系以及原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工系,迄今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已为上海化工行业培养了一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上海化学工业生产、科研和管理上的骨干。本系现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28名。全系由七个教研室、三个实验中心、两个系级研究所和一个校级分析测试分中心构成。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25名,研究生导师18名,博士30名,硕士17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2%。

  近年来,本系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共同开设的了应用化学(分析及监测)专业中外合作班,各专业(方向)还与国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和稳定的联系。

  目前,本系的应用化学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应用化学专业为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高地;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为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化学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

3、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7月,前身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学院设有轻化工程(香料香精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轻化工程是国内唯一培养香料香精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点,是上海市教委高地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学院主要培养应用型的4年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学生880余人,其中本科生860余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此外,外聘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8名,学院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能充分保证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体教学质量良好。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轻化工程专业为龙头,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生物工程专业为两翼,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本科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品牌”,弘扬特色,成为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特色院系。

  学院目前有香料香精研究技术创新中心和生物与食品工程研发中心两个科研平台,拥有可进行轻化工程(香料香精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领域研究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设备。学院同时建有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职业技能鉴定站、美国国际香料有限公司联合调香实验室、深圳冠利达波顿香料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等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并在国内知名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外香料香精行业和上海地区食品行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学院正在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4、轨道交通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特色学院,主要培养面向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轨道交通学院充分依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较强教学资源和上海地区的区域优势,遵循整合学校资源,借助现有资源,依托行业资源建设轨道交通专业的方针,重点建设与发展“轨道通号技术”,“机辆工程”、“轨道工程”、“电力牵引与传动”等专业方向,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运营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将轨道交通学院建设成为轨道交通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轨道交通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主要师资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建工集团、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一线企业。至2010年1月,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工)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占85%。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中,力争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5、工程创新学院

  为了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拟在实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基础上,依照国际上合作开发的最新工程教育模式和教学大纲,通过较完整的四年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的培养,以使学生达到:富有理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充满活力;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构造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中、英语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在校期间获得国际国内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目标。在学校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创建了工程创新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宇陆教授兼任工程创新学院首届院长,教务处长周小理教授兼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由机电学院副院长、工程实训中心主任、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钱平教授出任。

  工程创新学院创办初期,开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班),首届招生80名,从2009年各专业入学新生中择优录取。学院将进一步引进东方学者、专任教师和实践训练指导教师。引进人员将注重工程和研究背景和工程创新能力与潜力。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兄弟二级学院的支持配合下,工程创新学院的公共课均配备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讲授。工程创新学院将不断地在师资配置、教学资源、实践环境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搭建宽松、和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人才成长平台,同时为应用技术类工程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思路和模式。

6、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现设有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含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三个方向)、安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共1549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从职称方面看,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含博导1人),占8.3%;副教授25人,占41.6%;讲师29人,占48.3%。从学位方面看,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31人(含博士后9人),占51.7%;硕士21人(含在读博士6人),占35%;硕、博士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7%。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队伍的78%。从毕业学校看,80%以上的教师来自国内外重点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

  学院的实验中心下属5个实验室和1个计算机房(80余台计算机),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其中拥有电液式万能试验机、高温热像仪、中央空调实验设备系统、地质雷达、气相色谱仪、桥梁激光挠度仪、结构静(动)力应变测试仪、消防报警示教设备系统等大、精设备110余万元,实验室使用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此外在奉贤新校区建设的实验室面积将达5000m2,还将新建1200m2的结构实验室。

  实验中心以本科实践教学为主,承担学院各学科的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还承担校内其他院系的相关实验(如材料工程系、机电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相关专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目前学院承担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城市安全工程”和校级重点学科项目 “土木安全监测与控制工程” 的建设。

  2008年全院纵横向科研经费合计300余万元;发表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35篇,国际会议论文21篇);申请专利2项。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土木工程团队和安全工程团队;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1等奖1项、2等奖2项。

  学院的本科办学定位是:突出专业特色,以“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强应用”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工程管理型”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此,学院在注意学科知识面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充分强调专业生产技术的实施能力、工程评价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

  学院的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在充分共享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教学资源外,还拥有办公、教学、科研用房及各专业藏书数千余册。

  学院形成了优良求实的学风,毕业学生以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享誉上海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力争培养出更多质量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09月,是由原上海高等冶金专科学校冶金系与原上海高等化工专科学校化工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在原有专科近50年的办学基础上,材料工程系通过大力引进人才,创新教学体系,狠抓学科建设,经过6年多的建设、调整、充实,材料工程系在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实验室装备等方面在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我系现以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招生,该一级学科下设冶金新技术、金属压力加工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无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化学建材六个专业方向,学生进校三个学期后选择专业方向。本系现设有五个专业教研室、一个院级材料检测中心、一个材料教学实验中心、一个新材料研究所和一个磁性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以及校企产学研合作教学实训基地9个。

  我系是上海市聚氨酯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新材料学会理事单位、硅酸盐学会理事单位、金属热处理学会理事单位。应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EI收录期刊《煤炭转化》邀请,我系从2005年起成为该刊协办单位。自20世纪50年代办 学以来,至今已为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近58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12人。

  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本系已经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至 2007年8月底,全系共有教职工 52 名,专任教师 41 名 , 其中正教授 7 人、副教授 14 人,讲师 18 人,助教 2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 65% ,兼职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5 人。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称号。为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材料工程系聘请了 8 名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院以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近年来经过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教学科研设备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实验中心在上海市政府的专项和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近1000万元的投资下,先后建成了以现代材料检测为主的院级材料检测中心和以现代材料加工为主的材料教学实验中心。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1年被评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1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重点培育学科。经过四年的建设,2005年我系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上升为海市重点培育学科。2006年12月又获上海市教委批准建设“材料加工”本科教育高地。

  近十年来本系教师在一些特色方向上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主要有:纳米炭材料制备、沥青中间相有序生长、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改性、陶瓷材料组织与结构、金属材料成形新工艺、金属材料成形设备诊断、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以及磁性材料组织结构与特性研究等。先后承担“八五”、“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预研项目、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冶金部科技攻关项目、宝钢、马钢、攀钢等大型企业集团技术进步项目70多项,纵横项研究经费超过90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上海市新产品奖等多种奖项。近年来,本系教师在国内外核心科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等三大检索超过30篇,编写教材近10本。

  材料工程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3年以来,我系引导高年级的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使我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数一直位于学院前列,2005年我系学生的研究项目入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材料工程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系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全国和上海市健美**赛获女子单人竞技第一名、女子三人竞技第一名;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院田径运动会总分四连冠等。近年来各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8、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2006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园林专业成立,开始招收第一届园林专业本科生,隶属土木建筑与安全工程学院。作为我校第一个农学学科、学院第二批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将秉承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传统特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错位发展,整合我校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资源,依托与上海市农科院建立的学科发展战略伙伴关系,进行专业建设,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培养应用型园林人才。

  一年多来,园林专业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了大力度的专业规划及建设工作。同时,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也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学观念、手段、方法得以不断提升。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已初步建成,成为院重点学科之一;观赏园艺专业已申报成功,将于2008年正式招生。

  2008年初,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全院教职员工正满怀激情、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和学院建设工作之中。

9、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9月,由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合并组建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第一批建立的6个本科专业之一。2009年11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

  目前,计算机学院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游戏软件制作与开发等4个方向。另外,计算机学院还承担了全校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10年来, 计算机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5%。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已毕业6届学生1300多人。

  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计算机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多年名列全校第一。

10、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是2000年9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之时,由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商管理系、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企业经济系和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的财经系合并组建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系;2006年9月,经济与管理工程系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原“三校”会计学等经管类专业最早设立于上世纪80年初。

  机构和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会计系、营销和会展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基础理论教学部;以及会展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校级)、人力资源研究所;经管学院实验中心。学院设有五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

  师生概况 

  截至2009年6月,学院共有教职工80名,其中专任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36人,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学院共有全日制学生1475名,其中本科生1408名、专科生67名。

  国际合作

  学院与加拿大汤姆逊大学(TRU)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开展合作办学,2008年2月,作为上海市第一批通过教育部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市场营销(中加合作)专业获准颁发加拿大汤姆逊大学的BBA学士学位。学院与法国马赛商学院、美国桥港大学、美国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大学的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02年以来,已派出教师20多人次赴北美、欧洲、澳洲等国家进修和访问;每年有十几名学生赴法国马赛商学院、TRU等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11、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为数理教学部,部门成立于 2001年1月,由原三所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及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学、物理教研室及物理实验室合并构成。部门下设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数学专业及物理4个教研室以及物理实验中心。部门主要承担全校数理公共基础课教学,2008年新建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现已招收两届学生。部门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教授3名(占6% ),副教授18名(占36.7% ),博士16名(占32.6%),硕士21名(占42.9%)。

  部门自成立起, 通过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 以及“大学物理实验”等公共课程的先后立项建设,使数理基础课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6 年以来,“大学物理实验”与“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获上海市教委重点立项建设课程。物理实验中心获“2008年上海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先进集体”。

  近5年来,部门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校“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以及“ ‘忠诠 - 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等荣誉。由部门教师指导的学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先后获得全国一、二等奖3项、上海赛区一等奖3项、上海赛区二等奖17项以及上海赛区三等奖40项。另外,部门教师主编出版了《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大学物理基础知识与训练》及《应用泛函分析》等多本本科教材。成功申报了1项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7项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及数十项校内项目,发表论文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

  自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理学院。

12、思想政治学院

  思想政治学院承担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大学生心理咨询及文化艺术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开设几十门体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方向的人文社科选修课。

  思想政治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素质教育》教研室。

  人文学院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系、文化产业管理系及素质教育教研室、心理辅导中心。

  人文学院和思想政治学院已形成一支结构素质基本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学院和人文学院共有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45人,双肩挑干部4人,学生辅导员3人,教学行政管理人员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人,讲师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7人(占教师总数的82%)。

  人文学院和思想政治学院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重规范,教学质量有保障:固化评估成果,严格日常管理,督导查卷合格率90%以上,名列全校前茅;首届毕业论文严格管理,高度重视,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除了坚持常规的教研活动外,还定期开展教学论坛,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师教研热情和水平,2008年该系教师发表教研论文25篇。在教学改革方面出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项,二等奖 2 项,其中,《以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为核心,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正申报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还获得2项市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另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被批准成为校级教学团队。在创新方法方面,该系实施“05”方案以来的一系列教学探索得到上海市教委的肯定,2008年7月上海市教委简报以专报形式做了题为《以“六个统一”、 “七个结合”、“四个模块”,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报道。

  人文学院和思想政治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社会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9门重点课程建设通过结题验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青少年社会工作、音乐鉴赏等7门课程通过中期检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工作理论前沿、社会保险等4门课程批准成为第7批校级重点课程。 近年来共承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市教育科研基金、市德育咨询课题、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等课题10余项。平均年发表论文40篇以上。多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两课”教师、宝钢教育奖等。多名教师教学论文、著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朱贵平教授等荣获2005年度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人文学院专业建设继续取得进展。社会工作本科专业通过市教委专家组的新办专业检查和学士学位评估,首届毕业生就业率100%,社工专业已申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顺利通过新专业检查。2008年申报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已经得到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的批准。

  人文学院和思想政治学院在文科科研方面颇有进展,本年度共承接市级纵向课题4项,横向课题1项,其中1项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全年合计科研经费达到42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8篇。继续开展科研沙龙活动,并且将沙龙参加人员由原本系教师扩展到全校文科院系,扩大了受益面。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办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年会,浓郁了科研氛围,拓展了学术视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3、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学生的外语教学任务,其中包括英语专业,德语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通过各种渠道致力于师资发展——广纳贤才招聘教授和副教授,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目前在师资结构和师资力量改革上所做出的努力已卓有成效,从而,为外语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语学院现有教职工84名,其中专任教师76名,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24名,讲师40名。教师中现有博士2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64名,硕博比例86.8%。专任教师中有36人曾就学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高校或具有访问进修经历。此外,有3名教师兼任校外硕士生导师。

  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和德语两个专业。英语专业已输送四届毕业生,德语专业也于今年九月迎来了第二批学生。目前,注册学生人数达411人,其中1人为日本留学生。 同时,英语专业分“国际贸易和国际会议会务”两个专业方向。 外国语学院按照“精英语、重人文、懂方向”的要求,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熟练而得体的英语交际能力,又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知识,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能胜任国际经贸、国际会议会务、外事、教育、文化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事实上,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已经喜获成效,几年来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表现出色。3名英语专业学生相继在“华澳杯”英语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特等奖。英语专业的学生连续两年3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此外,学生以他们在上海举行的残奥会上的出色服务和无私奉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东方卫视均有报道。

  近年来,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关的科研活动方兴未艾。学院已有将近百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彰显盛景。2008年起,学校将外国语学院列入“重点学科”建设,这更有力地加快教改步伐。在我院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高地试点项目中,外国语学院在此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海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特别是会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的教授合作,共同出版了《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从2006年起每年一份),它们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会展经济发展蓝皮书”。

  厚积薄发,蓄势未来。顺应外语教学发展趋势,乘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东风,外国语学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不懈追求,努力奋斗!

14、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于1959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发展,我院已具有相应的规模和实力,成为我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

  几十年来,我院毕业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许多学生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历届校友设计的作品包括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亚运会、全运会、全国残运会、东亚运动会、亚洲轮滑锦标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六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 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项目的会徽、标志、招贴和吉祥物,以及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壁画、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壁画等重大工程的设计和制作。一些教师成为全国和上海市的相关学术团体负责人。

  我院曾获得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材获市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2项获国家十五规划指定教材荣誉称号。课程建设获市精品课程1项、市重点课程1项、校与院级重点课程28项。我院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博士3人,硕士37人。其中毕业于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有8人。拥有6000平方米艺术设计教学大楼,3万多册专业图书阅览室及计算机房,工业设计、陶艺、漆艺、版画、雕塑、金属工艺、纤维艺术等工作室,喷绘室、摄影室、摄影暗房及专业成果展示厅等教学设施。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网址: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wz/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