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考语文卷争议不小。”招考尘埃落定,关于试卷的反思便开始了。一位参与评卷的专家告诉记者,日前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第五届中考研讨会上,出席的都是执掌中学语文命题和阅卷大权的专家,而从会上传出的“争议”话题,透露出中学语文教学和改革之难。
出个标准答案,有多难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今年中考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一道试题,由于标准答案在阅卷老师中引起较大争议,答案最后被修改了。
这篇现代文题为《龙眼与伞》,是作家迟子建的作品。
迟子建在文中写道,去年她在故乡写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正写得如醉如痴时,妈妈来电说已在楼下,因天下雪而来送伞。由于创作兴致被打断,作家不高兴地挂了母亲的电话。沉浸在小说中的她也对室外降临的春雪毫无知觉。“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回家后,作家因挂电话一事给母亲道歉,“她(母亲)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考学生的问题是: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什么?
最初的标准答案是“为女儿理解自己并道歉而欣慰”。这道标值为3分的阅读题,得分关键点是“欣慰”。
但很多老师表示异议:当作家挂电话时,“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几句暗示着妈妈当时可能就流泪了,那时候她是感到“委屈”;第二次再“抹眼泪”,可能是一种更复杂的情感——到底是不是“欣慰”呢?
为了争出一个能服众的答案,有阅卷组的专家甚至发动调研,向身边一些已经做母亲的人请教“抹眼泪”背后的情感表达。
“有的母亲说,第二次抹眼泪肯定是出于欣慰,因为孩子来道歉了;但也有母亲说,孩子不道歉还好,一道歉,自己反而会更觉得委屈。”莫衷一是的回答,让阅卷组只好拟定了一个“妥协”的标准答案:学生答“欣慰”给分,答“委屈并感到欣慰”也给分,但只答“委屈”不予给分。
有专家就此发出评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很容易在解读和做答案的过程中被浅薄、被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