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导游资格 > 行业知识 >

历史人物——鲁胜

2011-06-27 
据《晋书》本传记载,他的著述在当时就“为世所称”。遭西晋“八王之乱”后,大部分遗失了。其中有《墨辩注》一书,也仅存序言,保留在《晋书》本传中。
编辑推荐:

摆客一族的时尚生活
心中的冰点
最后一分钟的力量

鲁胜,字叔时,西晋西晋学者。大同阳高县人。年轻时曾在京都洛阳做过佐著作郎。晋惠帝时调任建康(南京)令。见世道多故,便称疾去官,专事著述。著有《墨辩注》、《刑名二篇》、《正天论》等,今仅存《墨辩注》序文,文中提出"名必有形"的唯物观点。他精研天文历法,在任时还上书请求修改历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说以其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学术思想而独树一帜,《韩非子》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圣,孔丘也,墨之所圣,墨翟也。”墨家主张“兼爱”与“非攻”,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歧视,也成为儒家最大的反对派,所以在《史记》中没有给墨子立传。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子似乎就从思想界消失了,很少被人提起,直到晋朝的鲁胜才给墨家作注,并将其定名为《墨辩》。
  鲁胜年轻时曾在京都洛阳做过佐著作郎,晋惠帝时调任建康(南京)令。后见世道多故,便称疾去官,专事著述。著有《墨辩注》,《刑》、《名》二篇,《正天论》等,今仅存《墨辩注》序文,文中提出“名必有形”的唯物观点。他精通天文历法,在任时还上书请求修改历法。
  当然鲁胜对中国学术贡献最大的还是在墨学上,虽然我们看不到《墨辩注》了,但是,鲁胜于墨学可谓功莫大焉,如果没有鲁胜,也许墨子的学说就不会流传到今天,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史家黄玉顺先生在《中国哲学史诗·鲁胜》中所写:
  西晋名家鲁胜称,辨别形名作准绳。
  若非此公注墨辩,兴微继绝更谁能?
  鲁胜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位兴微继绝的人物,所以几千年来,人们依然纪念着这位杰出的学者。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只要提到墨子、提到名家,也无不提到鲁胜。
  鲁胜少年时,就以品行、才学而称誉。青年时,作佐著作郎,辅助著作郎修撰史籍。西晋初,著作郎下设八位辅佐,称佐著作郎,鲁胜即为其一。晋惠帝元康初年,鲁胜由佐著作部迁为建康令,注意研究天文术数。自东汉以来,儒学大师郑众、郑玄在解经的过程中,就以勾股定理推算日月五星的地面高度及其周长。他们根据周礼在夏至与冬至之日测星日月五星高度的记载,推算出日月五星的直径,并由此而去推算其地面高度。因为这种推算方法来自儒学经典,一直没有人敢动摇它。鲁胜对其推算的数字抱怀疑态度,到县令任后,专门写成《正天论》一书,反驳儒家的说法,并且上书朝廷,请求讨论他的意见,但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他的《正天论》早已不存,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他在学问上不因袭旧说,大胆怀疑已有的结论,特别是敢于向儒学挑战的精神,从这些事实中可以窥见一斑。建康县令任上不久,鲁胜便看到政局不稳,隐于家中。当时作中书令的张华深知其才学,派他的儿子去请鲁胜重新出来做官,朝廷也征辟鲁胜为博士、中书郎,他都谢绝了。此后,他居家自隐,潜心于学问。
  据《晋书》本传记载,他的著述在当时就“为世所称”。遭西晋“八王之乱”后,大部分遗失了。其中有《墨辩注》一书,也仅存序言,保留在《晋书》本传中。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百家争鸣,儒学与墨学同为显学,儒学主张君臣有序,忠孝节义;而墨家主张“尚贤”、“兼爱”。这样,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战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而墨家则站在了这个制度的对立面。到战国,儒学独显,而墨学衰微了。战国及其以后,“墨分为三”,墨家的后期学者,一部继承和发展了墨子的思辩思想,成为墨辩派;一部分参加了反抗统治者斗争的行列,成为墨侠;另一派继续墨学的综合研究,即为谈书派。
  鲁胜推崇墨家的思辩思想,这在《墨辩注》的序言里说得很清楚。“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这就可以看出,他注释《墨辩》的目的,是将墨家思辩思想与名家的形名思想溶为一体,而以儒家的正名思想为其核心。在西晋激烈的内外矛盾交织的政治形势下,他的这种思想的出现,无疑是起着调和矛盾的作用。
  鲁胜的青年时期,思想中就存在着浓厚的唯心主义成分。他所以隐归乡里,据说就是因为在建康令任上,“尝岁日望气,知将来多故,便称疾去官”。这就使他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学术上受到限制。尽管他敢于站在传统儒学的怀疑立场上,提出一些新鲜的意见,但没有很强的生命力。他对墨经的研究,从事情本身来说,也具有反传统儒学的意义,但实际上,他还是将墨学纳入了儒学的范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