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学 >

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4)

2011-06-12 
一名称职的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人格特征: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编辑推荐:

大学生要调节心理健康
通向子女心灵世界的捷径
青少年时期主要心理特征

学生与教师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学生的本质属性、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职业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论述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人格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和教师才大有可为。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当然,学生负有接受教育和管理的义务。

  3.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学生的人身权

  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并要求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

  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是:

  第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第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

  第四,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4.学生的义务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

  二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是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6.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素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1)敬业。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8.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名称职的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人格特征: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9.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学生的本质特点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学生的权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和重要性,难点是运用师生关系的理论来分析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