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二)打破教材体系,构建专题网络经过全面系统的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还需要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进行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部分专题,如:民族危机与抗争;民族探索与复兴…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如: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三次科技革命及科技进步;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关系的调整…等。
(三)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历史复习时应特别重视将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重视历史事件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的脉搏,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复习中尤其注意10年下半年现实社会有关联的问题,如台海关系的逐渐密切、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地震和灾后重建问题、奥运会成功举办问题、中日关系改善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国际新局势发展等。还需要注意涉及整十周年纪念的知识点,如:虎门销烟、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美建交、澳门回归、麦哲伦环球航行、法国大革命爆发、二战全面爆发等,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时事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形成"大历史"观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要注意转换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立足点。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能力,形成"大历史"观。如鸦片战争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再发展、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等。
(五)针对性的练习,多角度的思考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换。训练必须有的放矢,要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宽、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训练;要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锻炼心理品质;反对题海战术,练习应着重解题思维的剖析,领悟答题技巧;要善于对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要注意"练后评析",提高"纠错"效果,通过总结和提炼达到触类旁通。
(六)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中考复习的效果最后要反映到试卷上。虽然不同试题具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但都讲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句、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有的答题思路是有方法可循的,如:材料分析中出现"根据材料说明"、"根据材料指出"必须到材料中寻找相关历史信息作答;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一般从所学课文中寻找相关答案,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