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0年2月3日,民政部公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社会救助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救助惠民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全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27. 8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65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00. 8元,月人均补助为64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1141. 8万户、2347. 7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461. 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 8%。全国农村低保对象2290. 6万户、4759. 3万人,正向应保尽保目标迈进,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45. 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 2%。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落实,初步实现应保尽保。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供养标准,落实供养资金,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对162. 6万户、167. 9万五保人员实施了农村集中供养,对366. 2万户、386. 4万五保人员实施了农村分散供养。全年累计支出五保供养资金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 6%,其中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支出55亿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42. 7元,比上年增长13. 4%,农村集中五保供养支出36亿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2587. 5元,比上年增长18. 9%。
城乡医疗救助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09年底,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417. 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降低18. 7%,全年累计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5. 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 2%;农村医疗救助共救助688. 4万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689. 8万人次,全年累计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58. 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7%。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5. 7万人次。
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有61. 3万农村人口享受了农村传统救济,503. 1万人次得到了农村临时救济。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多万人。http://www.reader8.com/
4.“现在政府真是好啊,不但让我免费学艺,还帮助办理贷款。现在我开个按摩店,每天收入有五六十元哩。”2009年12月,樟树市永泰镇开按摩店近一年的大观村盲人聂恒民感激地说。这是近年来该镇“输血”与“造血”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带来的喜人成果。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就业创业促增收”的帮扶新模式,采取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供小额贷款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残疾人通过就业、创业摆脱生活困境。目前,该镇共帮助33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
2009年以来,该镇采取安排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卫生清扫、守门值班、巡防巡查等强度不高、难度不大的工作,实现了从“输血”式救助向以送岗位“造血”救助为主的转变。“完全靠政府救济,自己脸上无光,靠劳动赚钱,这样的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每月能获得一笔公益性岗位报酬,邓林根觉得晚年生活很幸福。
此外,对有就业、创业想法但缺乏劳动技能和创业资金的青壮年残疾人,该镇民政、劳动保障、农村信用社等部门通力合作,采取资金帮、物资帮、技能帮等方式,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孔埠村曾水金以前靠政府救济度日,虽衣食无忧却过得较为清苦。2009年他作为农村残疾人低保对象,优先被派送到樟树市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学习摩托车驾驶与修理技术。培训结束后,在镇民政干部的帮助下,他顺利地在农村信用社贷到6000元钱,租赁了一个店面,添置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平日里在店里忙修车,赶圩时则开车接送客人,每月能赚800多元钱。2009年以来,该镇共为残疾人安排公益性岗位16个,免费培训困难群众470多人次,有70多名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自食其力。
5.“市政府10万元,福星科技10万元,川东置业10万元,永和安9. 9万元……”2010年3月6日,汉川市举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捐赠仪式,企业家和各界人士倾囊相助,87. 5万元救助基金筹措到位,标志着湖北省首家由社会捐赠成立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正式成立。
目前,大多数交通肇事受害者都是自己先垫付医药费实施救治,一是有的肇事方不具备经济实力,一时难以筹集到大额医疗费用;二是大多数机动车辆保险赔付又只能在患者治愈后才能兑现,这使得受害者不仅要承受身心痛苦折磨,还要承受巨大经济压力,还可能丧失最佳的抢救时间。
汉川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正式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将由基金出资先行垫付,解决受害人抢救治疗或死者遗体处理等问题,为车祸伤者提供了“救命钱”,开辟了抢救“绿色通道”。
6.打开海曙区民政三维地理信息平台,进入行政区划,选中一个街道,点击信息社区,所有救助人的信息就会浮现出来。如果要查看某个救助人的情况,只要点击其所住房子,其家庭经济情况及受助情况就会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标志着海曙区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已全面开通。
一些困难群众多方受助,而另一些困难群众却因信息不对称少人关心。这种以往“送温暖”活动经常出现的尴尬局面,在海曙区将不再出现。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开通,为该区的7500户困难家庭绘就了一张“帮困路线图”,社会救助的触角也随之延伸到海曙区的8个街道和75个社区。
海曙区的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具有办公自动化、网上申批、统计分析查询、信息引导、评估考核等五大功能。救助内容包括民政救助(低保户、扶助证、“三无”供养、临时救助、节日帮扶等)、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慈善救助、残联救助、劳动保障救助、总工会救助、妇联救助、司法救助等10项内容。
由于信息不对称,过去这10个部门往往会“各自为政”,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用工补助、社保补贴,总工会负责特困职工的救助,教育局负责助学等,而信息平台则整合了各个部门的帮困救助信息资源,救助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年龄、帮困类别、健康状况、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住房情况、参保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家庭情况出现变化,信息平台就会自动提示,有关部门就会适时调整救助力度。“这就好比为每户困难家庭建立起了一份健全的‘帮困档案’,使社会救助不重、不漏,实现了社会救助的动态管理。”海曙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叶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