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一:把握今年上海公考四点变化,对考纲做到心中有数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始于1996年,其后经过2000年、2003年以及今年三次大的改革和调整,上海公务员考试无论是考试对象的确定、考试科目的设计还是考试内容的确立和考试分数线的划分,都有了全新的变化。
仔细分析2010年度上海公考的考试公告、招考简章和考试大纲,不难看出与前几年相比,今年上海公考有4点主要变化:一是招考对象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倾斜。据统计,在总计划招考3412名公务员中,明确要求有工作经历和工作年限不限的分别为2381名和1031名,分别占总招考人数的69.8%和30.2%;二是报考方式由前几年的“先考试后报岗位”调整为“先报岗位后考试”;三是笔试科目由前几年的“2+X”调整为“2+1”,即由原来行测、申论两门公共科目加上1~6门专业科目调整为行测、申论两门公共科目加上1门专业科目;四是笔试内容和题型做了一定调整,特别是行测一科增加“综合分析能力”模块,“数理能力”模块删除“数字排列”题型,“逻辑推理能力”模块中的“机械推理”改为“科学推理”。
建议二:瞄准历来上海公考的高要求,对热点做到成竹在胸
上海公务员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其他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最大的差异在于笔试的高要求。根据多年的相关经历以及最近几年的跟踪研究,我感到:对上海公考这一高要求的不了解和不领会,以及由此带来的考前准备中的错位、缺位和不到位,是造成近年来众多考生上海公考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上海公考有别于其他公考的高要求,主要反映在考试内容的高起点和做答方式的高难度上。考试内容的高起点,指的是考试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实践性较强,要求考生对国家和上海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善于从国内外鲜活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考生具有较为丰富的与机关工作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分析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较全面的公共行政和行政实务(公文写作和处理、信访、接待等)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的情境中去分析问题。做答方式的高难度,指的是行测一科中“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均为难度较高的不定项选择题,申论一科除了经典的辨析、概括、对策和议论四段式题型外,还加入了评论、公文写作或公文改错等多种灵活的设计方式,而且申论做答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