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大景点介绍之岳阳楼
T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
T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斯文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来引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在岳阳楼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清朝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雄鸡一唱天下白”,岳阳楼迎来了第一缕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共进行了彻底的重修。重修后的岳阳楼,保持了原有的规模和结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使岳阳楼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楼地面改铺古代青,厅中的四根楠木大柱,为旧楼原物;宋代的四个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国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砖墙,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二楼为使登临者视野更加开阔,加大了游廊空间。楼堂正面悬挂着清著名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12块紫檀木组成。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来源:读书人—导游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