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B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C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是以土地使用的功能为依据来组织城市空间的方法
D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已不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应予以摒弃
答案:D
解释:首先注意题干是让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其次要掌握《雅典宪章》中指出的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内容: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分类;城市空间组织就是对城市功能进行划分,将城市化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然后运用便捷的交通网络将这些功能区联系起来。功能分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张发展的大中城市内,工业和居住混杂,工业污染严重,土地的高密度使用,设施不配套,缺乏空旷地,交通拥挤,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生活环境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功能分区的运用确实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当时城市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改变城市中混乱的状况。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以需要进行修正。
2、以下各项中()不是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A 人口职业的转变
B 产业结构的转变
C 空间规模的扩大
D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化
答案:C
解释:城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是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人口的集中(人口总量的集中,城镇点的增加,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无形的城镇化是精神上和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生活态度的改变。总之,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非农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以及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乡村的地理扩散过程。单纯的空间规模的扩大并不能证明它就城镇化了。
3、()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 农业发展
B 工业发展
C 服务业发展
D 生产力发展
答案:A
解释: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农业剩余贡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城市率先在农业发达地区星期,农产品的剩余刺激了人口劳动结构的分化。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注意这道题的D选项,是错误的。
4、关于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有物质基础条件以及制度、体制等社会与文化要素影响区域内城市的形态与结构
B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质量与规模
C区域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善有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
D区域的人口密度决定城市的规模与数量
E区域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城市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ABCD
解释:城市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空间形态,它与其所在的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城市是区域增长、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城市存在与支撑其发展的基础,区域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又在发展中反作用于区域。看一下五个选项,只有E选项不符合城市和区域的辨证关系。
相关推荐: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历年真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