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近几年来,社会热点类的题目成为各级公务员招考面试考试的重点。就其命题的形式来看,形式非常简单,或者以简单的文字描述方式出现,或者以漫画的形式出现,或者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出现,等等。但是从题目所涉猎的内容来看,命题的视角触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百姓生活,都可以成为命题的话题,用包揽万象和色彩纷呈来诠释或者描述这一类题目,是非常准确的。
谈到社会热点的备考,很多考生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迷惑,总以为它们是非常庞杂和琐碎的,要答好此类题目,必须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如果稍不留神,则会出现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不可否认,就一般规律而言,对于社会热点题目的复习和把握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但是,又一个不可否认的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既有偶然性,亦有必然性,社会热点现象的出现,也不可能违背这个规律。既然有规律的存在,就会有规律的被掌握。所以,广大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大可不必被社会热点类的题目所迷惑,甚至被它们所吓倒,而是应该从这类题目中寻求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实现从容应对的目的。
(一)触类旁通法,即使出现陌生题目也可顺利解答
在具体地探究备考方略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触类旁通法。谈到触类旁通,很多考生也许会更迷惑了。因为,每一个社会热点题目都会有其产生的背景、经过、作用、影响、意义等。如果考生对所看到的热点题目完全不了解,想达到非常完美的答题境界,的确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考生掌握了触类旁通的科学解题方法,即使出现了不了解、不熟悉的社会热点题目,考生也能非常从容地应对,实现顺利通过考试的目的。我们以下面的一个题目为例:请你谈谈对北大等高校所实施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看法。这是2010年国考面试所出现的一道热点题目,其考查的目的无非是通过考生对这个题目的解答,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优秀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对这个热点不熟悉,甚至是出现了一无所知的局面,也不要慌乱,失去信心或者放弃,用触类旁通法完全可以解决。所谓触类旁通,就是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如何使用触类旁通法呢?
第一,划分类别。顾题明类,很显然,本题是一道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题目。广大考生可以记住这么一个常识,只要题目是教育领域内的内容,其涉猎的范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2)教育公平(3)教育资源(3)应试教育(5)高考制度(6)教育政策,等等。本题所给出的关键信息有两个:一是北大,中国的最高学府。二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既然题目中出现了北大,又出现了中学校长,考生就应该大胆地推断,本题所考查的内容范畴肯定与北大的招生有关。凡是经过高考这一关的考生,都知道北大近几年实行了自主招生制度,在高考方面做出了一些改革,那么本题北大与中学校长扯上了联系,肯定也与招生有关系。
第二,确定方法。综合分析类的题目,解答方法非常多,最经常使用的应对方法,当属主体分析法了。这个题目所涉及的主体,显性的有两个,一是北大,二是中学校长。隐性的可以说也有两个,一是学生,二是政府。既然这个社会热点与北大、中学校长、政府和学生有关系,考生完全可以凭借常识,对这个题目进行比较恰当的分析。就北大而言,它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其基本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同时承担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而题目中又出现了中学校长的主体,很显然北大所采取的这个制度,与招生有关系,而且与普通高考有关系。作为中学校长来说,其职责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教育的责任问题,人才的培养问题,权力使用问题,等等。而这个题目中中学校长和北大扯上了关系,而且后面还有推荐制,由此可以推断北大所采取的中学校长推荐制,与中学校长息息相关,中学校长是实名推荐制的执行者,按照常识而言,中学是向高校输送人才的,而北大把这种输送人才的权力赋予给了一些中学校长。对于政府而言,引导教育的良性发展,制定正确的教育发展政策和规划,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体制的改革,等等,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对于学生来说,如何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等,都是应该思考的方面。
第三,思路的确立。通过对题目涉猎信息所属类别的划分和分析方法的确立,这个题目的答题框架也就露出了全貌,下面的工作,就是确立答题的思路了。答题思路的确立是非常灵活的,它完全取决于考生的积极思考,对问题的正确判断。就这个题目而言,考生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梳理,并结合相应的知识储备,确立正确的答题思路,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了。比如说,考生可以从北大所实施的制度本身,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分析;也可以从制度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来分析或者评价,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对策;也可以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评价这个热点现象;同时还可以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北大所实施的这一制度,等等。
触类旁通法是一个风险系数非常大的方法。考场是无常的,风险无处不在。之所以把这个方法这么详细地推荐给大家,其目的非常地明显,就是告诉广大的考生,在面对人生不可测的局面的时候,首先要具备战胜困难的积极心态;其次是要拥有科学的解决方法;最后,要有敢于冒险的气度和不怕困难的理念和意识。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不被困难难倒、吓倒,才能在困难面前变得坚强起来,从容起来,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加强学习,注重积累和储备
除了触类旁通法之外,应对社会热点类题目的方法还有很多。最常用的,大家都能耳熟能详一个方法就是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储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非生而知之者,知识是变化的,不学习就会变得无知,就会被社会淘汰。在社会竞争日趋剧烈的当下,不断地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建议广大考生要加强平时的学习,平常多到一些政府网站上去浏览,用心去阅读。比如说,到新华网的时政频道去看看评论,到人民网的理论频道去看看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到光明网上去看看滚动新闻,等等。熟能生巧,总是不变的哲理。磨刀不误砍柴功。滴水之所以可以穿石,关键还是平时的坚持不懈。要想游刃有余地做到触类旁通,必须不能放弃平常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
(三)善于表达,充分展示个人能力
面试是面对面的交流,所以,针对这个不容改变的评价标准,我们非常郑重地告诫广大考生,在平常的备考过程中,不能做一个沉默寡言者,而是要做一个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彬彬有礼者。有的考生非常爱学习,平常积累的社会热点也非常多。但是,到了该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却因为不善于表达,或者因为表达的不准确不规范而败下阵来。由此看来,积累工作做好了,只是打好了基础,要想实现成功,还要学会有效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平常的积累过程中,广大考生还要注意把所积累的知识,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流畅而准确地表达出来,把能够展示个人能力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考官,得到考官的认可。也就是说,考生在平常的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的环节,要善于寻求一些比较积极合适的方法,增强说的能力,把平常所积累的非常书面化的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规范化的语言生动地传递出来,只有这样,面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要学会积极的思考。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热点千变万化,大家在网上、媒体上或者报刊上所看到的信息或者知识,都是别人的表述或者诠释,而不是考生自己思考所产生的观点或者看法。如果单纯地非常生硬地学习别人的,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过程,而不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建议大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主动思考,多开动脑筋,多发动机器,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才能加速知识的理解或者消化,才能不断地占有真知,使知识真正成为考生战胜困难的利剑。积极科学的思考总是指挥科学的行动,产生科学的结果。只有做到积极思考,才能知一反三,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自由状态,才能真正发挥潜在的能量,取得面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