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基本知识
一、中国、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一)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知识
1.类型
特点: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明显;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建筑类型多样化;工官制度严格。
类型:居住建筑、政权(宫殿)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与工业建筑、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园林与风景建筑、市政建筑、标志建筑、防御建筑。
2.平面布局及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示,横向方向以步架称谓。古代单体建筑中以“间”作为度量单位。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以“院”来表示。
(3)结构与构造: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形式为主,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形式。
1)大木作:在建筑中,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梁、檩、枋、柱等。
2)小木作:在建筑中,不承重仪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装饰部分,门、窗、隔扇、屏风等。
(4)建筑著作:宋李城《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
(5)建筑模数: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
(6)斗拱:明清以前作为承重构件,明清时逐渐变为装饰构件。
(7)屋顶类型: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8)屋架:彻上明造、天花吊顶。天花类型:平闹、平綦、藻井。
(9)等级制度由高到低为:
1)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2)开间:十一,九、七、五、三间。
3)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
3.宫殿建筑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足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北京故宫是我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宫殿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二朝是指连在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是指从止阳门到太和门之间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建于隋朝的大兴城,与唐代改为长安城,其中大明宫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大明宫比紫禁城大得多,其中麟德殿比太和殿大三倍。
4.坛庙建筑
(1)天坛:建于明初,有二重垣,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外垣西侧——组建筑为神乐署、牺牲所;垣有二组建筑为斋宫、祭坛、祈年殿。
(2)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琉璃瓦,同保和殿规制。
5.宗教建筑
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
(1)寺庙祠观实例
唐代典型: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风格平整开朗。
辽代典型:河北蓟县独乐寺,寺内观音阁是我国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平面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最古老的楼阁建筑。
宋代典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例。
元代典型:山西芮城永乐宫,是道教建筑,其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2)塔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几种。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建于辽代(1056)年,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塔高67.31m,八角形,筒中筒结构,外观5层,实为9层。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5层佛龛组成矩形高台上设5座密檐方塔,中央高,四角低。
(二)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特征
中国园林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汉以前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的思想;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的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固有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
相关推荐:2010年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重点梳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