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深,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 (三国·诸葛亮)
释:先确定大政方针,再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法令,再实行刑罚;先治理当前的,再治理长远的;先处理好内部事务,再处理外部;先治理好带根本性的问题,再解决细节问题;先治理好强的,再治理弱的,先治理好大的,再解决小的,先治理好上层机构,再治理下层社会,先治理好自身,再去管理别人。这是由于确立了大政方针,具体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制定好了国家法令,才能具体实施刑罚;治理好近的,远的才能安定;治理好内部,外部就会端正;治理好根本,末节就能畅通;治理住强的,弱的就能伸展;治理住大的,小的就能通顺;治理好上层,下层就能正直,治理好自身,他人就会敬重服从。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2、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得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三国·诸葛亮)
释:治国治军有五害:一是拉帮结伙,二是哗众取宠,三是妄加谈论,四是混淆是非,五是心怀不轨。对这些都应防范它们。
3、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 (荀子)
释:想保持安定,巩固地位,那么没有比平政爱民更好的办法了;想获得美好声誉,那么没有比崇礼敬士更好的办法了;想建立伟大功业,那么没有比尚贤使能更好的办法了。
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 ( 墨子 )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动乱。
5、善将者,其刚不可折,甚柔不可卷,故以弱致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三国·诸葛亮)
释:善作将领的必须有刚柔兼备的性格,但刚强不固执、温柔不软弱,所以可以弱致强,以柔制刚。但单讲温柔会导致软弱,势力会削弱;单讲刚强会导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势必灭亡。不柔不刚,才合乎道理的常规。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老子)
释 :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管理,凶事未发生时容易解决,问题没弄到最严重时易判断,麻烦事在细小时容易处理。因此,凡事都要在没有定局之前妥善安排,在动乱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7、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抵其本,而叶遍摇矣。 (《韩非子》)
释:摇树木的人,如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去动,那么即使弄得精疲力尽也不可能全部动遍。如从左右推拍树干,那么可使一树叶子都摇动了。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释:要想缩小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扩张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强大一下;要想废除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兴旺一下;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故意给它一点。这就叫深藏起来的高明。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孙武)
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0、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孙武)
释: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客观实际。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就可掌握和运用谋略。谋略不可违背客观实际,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就要招致失败。
1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 (清·王夫之)
释:天下有治国的大原则,而具体的法规制度则不能一成不变。大的原则只不过是知人、安民、进贤远奸罢了,而法规制度的制定、废除,是繁还是简,就要因当时具体条件而定,不应拘泥不变。
12、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汉·陆贾)
释:处理事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吃药治病要根据药物对疾病的功效。一本书的好坏不一定以是否出之孔子之手,一副药的效用也不一定以扁鹊所开之方为标准。凡是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就是好的,可以把它当作法令制度,根据时代不同而灵活执行。
1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孙武)
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4、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人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力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三国·诸葛亮)
释:将帅要具有五善四欲的军事实践的才能。所谓五善,就是善知敌方形势,善知进退战术,善知国势财力大小,善知适时把握天时人心,善知山川河流地形。四欲者,作战时要出奇制胜,谋划时要严守机密,复杂情况下要镇静,指挥决心要坚定专一。
15、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 (黄石公)
释:对廉洁的人不可用爵禄收买,对有节操义行的人不可用重刑相威胁。
16、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莱根谭》)
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1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莱根谭》)
释:不要责难他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发他人隐私,不可对别人的坏处耿耿于怀。
18、从时者,犹救火。 (左丘明)
释:想抓住和顺应时机,好比救火一样,要迅速、坚决。
19、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莱根谭》)
释:遇到表面阴沉而不爱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作朋友;见了自以为是了不起的人,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与他说话。
20、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明·吕坤)
释:治理邪气得不到真实情况和原因而盲目去治,就会使邪气更猖獗,治疗疾病不能对症用药用术,就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21、千斤之石,置于立板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 (宋·林逋)
释:千斤重的巨石,放在立起的木板上翘,稍一用力就可使之从很高处落下来;装载万斛的大船,放在顺水急流中,一片帆就可行去很远。
22、治世不一道,使国不必法古。 (商鞅)
释:治理世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必非要全按古人的方法。
23、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清·魏源)
释:完全拿古代的东西约束现在的情况,这是对现时的诬蔑和欺骗;拿现时的东西当法则去看古代,这是对历史的诬蔑和欺骗。
24、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汉·桓宽)
释:有了准备就可掌握主动,没有准备就会被别人所制,陷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