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行之火的临床运用
《尚书•洪范》指出:“火曰炎上”。火的自然特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热性(火性炎热)。②明性(火性光明)。③动力。火之动力实在是造就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大因素。整个现代工业文明是怎样产生的呢?其实就是从认识火的动力性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④熟物。人类丰富的饮食文化就是由火来造就的。⑤变化。火的变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冰是固体,经火的作用很快就变成液体,而液体再经火的作用又可以变成气态。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加热的过程,为什么?为的就是加速变化,促进变化。⑥但见其用,无形可征。在五行里,除火之外都有一个具体的形体可查证。如木,可以拿它做成方桌,亦可以之做成圆桌;金土也有这个“可形性,可塑性”;水虽没有固定的形体,可它还是有形可征的。而唯火不具备这个共性。你只能强烈的感受到它的作用,却看不到它“可形,可塑”的特征。五行中独火无形。而《老子》里亦有一个无形这就是“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佳”。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故知火于人身,或者说阳气于人身的作用,亦离不开上述六个方面。①温暖身体。人之体温靠火(阳气)之温热。②视物光明。目之视物更在于南明离火,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肝体阴而用阳。人的岁数一大,两眼就昏花,就易生诸障,这因机体阳火虚衰的缘故。③人的机能活动主要靠阳火,这与火的动力效应是相象的。少阴病为何“但欲寐”?为何一动也不想动?为什么心脏的搏动力渐弱?这就是因为火在日渐衰弱。④胃腐熟水谷与火的熟物相应,胃是靠火来腐熟的。若胃火不足,吃的东西就不能腐熟消化,大便排出来的还是这些东西,叫“完谷不化”。如胃火太过,就消谷善饥,食不知饱。糖尿病(中消)表现在此阶段就诊断为胃火炽盛,用仲景白虎汤治之效佳。⑤人的一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现代叫新陈代谢。变化也好,代谢也罢,它靠的还是火。⑥火但见其用,无形可征与神明相应。神明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由心所主,人身最为重要。然神明难以言清,难以道明。正如《中庸》所说:“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侪明。”故《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废思,矧可射思?”神其谓欤!神明亦无形可征,无形可鉴。
五行类属表:表中横排所列的称为属。同属的东西都存在着内在联系,能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天人相应律”,即天人之间能相互感应,息息相通,保持和谐。如自然界的风发生对人体的分割,首先会引起肝、胆、筋、目等部的病变,反过来,我们又可用自然界色青、味酸类的药物去调治,这就是因为天人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规律的缘故。
五行理论为中医临床思维提供一个多端性思维模式和思路。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器官、脏腑等方面,揭示了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总结出规范性的模式。这一模式既具有中医特色,又是临床诊断治疗的一种辨证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