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国考冲刺:申论考试概括题得分要诀

2009-11-21 
 专家在国考即将来临实际,凭借多年的经验,总结出申论考试“概括题”得分要诀,帮助考生取得申论考试的理想成绩。  概括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项目,但是从阅卷情况看,概括题得分率 ...
 专家在国考即将来临实际,凭借多年的经验,总结出申论考试“概括题”得分要诀,帮助考生取得申论考试的理想成绩。

  概括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项目,但是从阅卷情况看,概括题得分率却很低,平均得分不足60%,因此概括题往往成为拉分的重镇。

  一、概括题失分的原因分析

  1. 客观的采分模式是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概括题一般采点给分,每个采分点2-5分不等,一般20分的概括题,采分点大约在6-10个。人的思维方式差距很大,阅卷者和答卷者的思维存在的差别也很正常,但是如果考生没有领会命题者的出题意图,造成答题思路与答案差距过大、与阅卷者思维的差距较大,那么往往会出现答卷者的答案采分点较少的情况,这也是考生得分过低的主要原因。

  2. 逻辑混乱是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概括题一般明确要求“条理清晰”,在具体的阅卷中,这个项目是有分的,具体表现为有的概括题会明确说明“框架逻辑分”,只要分类准确,即使没有采分点也可以得框架分。还有的会对逻辑混乱的概括进行“限高”,比如:逻辑不清者得分不超过50%。这就意味着即使采分点全部达标也只能得一半分数。

  3. 字数的限制也是得分率低的另一原因。概括题一般字数限制在200-500字,一般说来,国考相对慷慨些,从07、08、09年的情况看,概括题的字数分别在500、500、300字,这个字数还是比较宽裕的。而省考的规定相对紧张些,有的省份在字数上甚至要求150字,这就给概括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些考生的语言稍微不精练就会超过字数要求或因为节约字数而“漏点”的情况,这些都是造成得分率低的一个原因。

  4. 考生概括能力不高或不了解规则也是得分率低的重要因素。极少数考生不了解概括题的规则,一味拔高致使脱离材料,而不能采中点,或者是说话罗里啰嗦,乱抄材料,缺少逻辑性,同样没有采分点。

  二、概括题的题型分析

  1. 概括主要内容。这种题型是概括题的“元老”,难度较大。诸如缩写、汇报、综述、写关键词等均属此类。

  2. 概括主要问题。这种题型是概括题的“新秀”,难度稍小,也显得人性化。

  3. 概括单一问题。比如概括某事件的原因、影响,2002国考就是概括网络的影响。还有就是概括某事件的现状和趋势,概括材料的思路等。2005年国考就是概括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概括主要内容有点难为人,材料一大堆,如何取舍很麻烦。相对来说,概括主要问题和单一问题都比较明确,08、09两年的国考命题趋势以这两类为主,故显得人性化一些。各省级考试也有向国考靠近的趋势,但以概括主要内容为主的考试仍旧较多。

  三、概括题的答题目标

  1. 点多。采分点一定要够,宁多勿缺。

  2. 条理清晰。

  四、概括题的应对方略

  1. 基本方略——抓段意

  看到这一点,大家不免产生老生常谈的疑问,但越是老生常谈,越是重要。俗话说,发出亮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越是珍贵的东西往往发出柔和的光彩,心浮气躁者常与真理擦肩而过。概括题的根基在于概括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概括出来,然后堆在一起,分一下类即可。需要注意,概括题需要的段意与语文课的段意有区别。比如语文课需要的段意往往是“该段反映了网络带来的影响”,而概括题需要的段意要说明具体什么影响。也就是说,概括题需要段意首先是个“筐”,然后还需要装进去东西。

  读到这里,考生可能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样抓段意会不会超过字数?一般说来没有问题,以国考为例,这两年最少字数也有300字,而材料字数在8000字左右,大的标号段在11段左右,一般每一个标号段用3-5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这样每一标号段需要字数25字足够,11段300字足够,去掉重复的、与主题无关的,一般材料200字左右就可以解决。300字绰绰有余。500字的概括题同理。以09国考为例,除了第一标号段胡锦涛讲话的概括比较重要,需要字数较多外,其他几段很容易就可以概括。中间有关日本、世界粮食危机的材料与本题无关,第11标号段是网友的意见,也与本题无关,因此,凡是与本题有关的关键词全部抓出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不会抓关键词怎么办?抓关键词是个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一般说来,关键词往往以“名词”为中心,或者是名词短语,或者是动宾短语,或者是主谓短语。比如,“污染严重”是主谓短语,“引进人才”、“重视立法”是动宾短语,“宣传教育”是名词短语。也就是说,关键词一般得有具体的“核”,这个核一般是名词,让人具体可感。一些副词、介词、形容词如果单独出现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些具体的数字、人名、地名往往不会是关键词,当然,有些地名需要在概括里出现,其本身可能不是采分点,但是可以表示逻辑次序。比如,南京采用“禁讨区”管理乞丐,这句话真正是采分点的只能是“禁讨区”三个字,但是“南京”也是有意义的,表示的是逻辑顺序。像“杭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这样的话,没有具体的“核”,可以归之为“水货”,这样的表达是不能得分的。

  2. 二级方略——分类

  分类是个大问题,关系到“条理清晰”目标的实现。一般说来,可以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纵向分类,即按照现象、影响、原因、对策来分;二是横向,一般有像正面和反面,工业、农业、服务业,政治、经济、文化,机遇和挑战,国内和国外等并列的几个方面。对于一个概括题,可以先考虑是否用横向,如果感觉横向不合适,再考虑纵向。

  一般说来,根据经验不完全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单一问题往往用横向分类较多,而概括主要内容用纵向分类较多。

  比如,国考09年概括主要问题就是横向——工业和农业,国考08年是概括单一问题,也是横向——正面和反面,国考07年概括主要内容是纵向排列。

  纵向顺序是社会问题的内在顺序,要说清楚一个问题必然要涉及现象、影响、原因、对策四个方面。就像我们穿的衣服,没有人具体规定应该有领口、袖子,但是如果一件衣服没有这些要素,这件衣服如何穿?所以,概括题要先看是否能用横向顺序,如何不合适再考虑纵向,因为纵向是社会问题的内在纹理。

  3. 三级方略——技巧

  做好以上两步,概括就基本没有问题了。剩下的还有几个注意的方面:

  第一,尽量使用材料的原话概括。

  第二,尽量标号。

  第三,先在草稿纸上打草稿,然后再写到答题纸上,不要一边找一边写。

  第四,不要片面拔高,就事论事即可。

  第五,如果碰到概括“本质”之类的需要高度抽象的要求,可参考权威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