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题重在考查概括材料的能力,属于国考申论的经典题型。但因不要求理顺成文,难度较前些年已有所降低。考生需努力做到“(得分)点多(内容覆盖)面广 ”,同时逐条叙述。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已经从各个层面影响到了整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沿海的初级加工业而言,初期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优惠政策获得一定发展,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人民币升值、“民工荒”以及各项生产成本的上扬,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已举步维艰。同时,由于缺乏自我创新能力,在金融危机面前产业难以升级换代。
就农业而言,由于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占主体的仍是抵御市场风险薄弱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受农资上涨、外出务工收益高于务农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减产。同时,由于粮食流通环节缺乏有市场竞争力和调控能力的民族企业,导致外资乘机坐大,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
1.
该题是近两年来的创新题型。尽管近年的新题型不断涌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围绕主旨从各个层面谈问题。要想使答案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再高出一个层次,就要将对事例的分析向主旨深化。
考生须将这个小问题作为立足点,小切口深挖掘,探索其深层次内涵,向其主旨靠拢。该申论材料的主旨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如何向其靠拢,可参考以下答案。
林老板的心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集中反映了沿海初级加工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扬等影响,利润已非常微薄;同时自主研发能力匮乏,难以升极换代;而向内迁又将面临迁移成本高,经营环境不熟悉等问题。针对当前进退两难的困境,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加强自我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变低附加值为高额利润。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则需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
2.
该题属于对策评价题。评析对策除了通常的全面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外,还需与申论材料中的对策相比照。申论材料中的对策主要是领导讲话、政府举措、专家评论等内容。
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整体看有失偏颇。
提高粮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但就全局而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而农业又是第二、三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粮价的上扬将带动其他物价的波动,易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其次,粮食和以其为基础的食品、生活用品的范围广泛,上述物品如随粮价上扬而涨价,必将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低收入群体将承担更大生活压力,不利于社会稳定。最后,粮食是具有战略储备物资性质的特殊产品,不能仅靠市场规律调节。对此,相关部门可通过宏观调控在稳定粮价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和产量,防止外资操纵粮价。
要解决好粮食问题,首先要靠优惠政策,如继续提高种粮补贴,抑制农资涨价等,以维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来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总之,不能孤立的只看粮价,应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解决我国当前的粮食问题。
(三)
1.
该题属于对策评价题。在此需提示的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市局级以上机关单位的各项决策在出台前必然经过多方论证,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对其不宜轻易否决。
对于这一口号,要辩证地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先进地区的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有助于迅速提升后者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先进地区产业的更新换代。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初级加工业在东南沿海已难以维系,内地应吸取其经验教训,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此,内地省市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进或培养合适的企业,并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相互配合。不同地区产业的合理分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能有效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则可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
2.
该题属于对策评价题。总体看难度不大,从全面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几点进行评析即可。
就第一条的内容来看,仅加大农业投资在目前来具有可行性。但准确的说应该是加大在农业科技研发和稳定各项农资价格发面的投资,上面的说法缺乏针对性。同时,该对策的论据也不符合事实。我国耕地资源匮乏,平均亩产已接近上限,粮食增产的潜力并不大。
第二条对策不具有可行性。粮食是各国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当前也没有高于各国主权的其他组织能够有权力对全球粮食合理分配。
第三条对策从内容上看虽然有道理,但在表述上有失笼统,没有点明实施主体和具体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第四条对策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缺乏实现的可能。国际关系的基础在于国家利益,发达国家不可能无偿援助粮食匮乏的发展中国家。
可补充的对策为:当前急需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采取的措施为增加种粮直接补贴、稳定农资价格、适度提高粮食的收购价等。长期来看,还需大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变小农经济为规模经营。同时,规范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粮食流通环节培育具有较强调控能力的大中型国企,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
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
对于大作文,可尝试采用整合前几道题答案,并辅以合理结构的方式整理成文。此外还需设计好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等要素。
对解决当前粮食问题的深入思考
“民以食为天”,国无粮不安!曾创下以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20%人口奇迹的国家,也正面临着来自粮食的拷问:由于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占主体的仍是抵御市场风险薄弱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受农资上涨、外出务工收益高于务农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减产。同时,由于粮食流通环节缺乏有市场竞争力和调控能力的民族企业,导致外资坐大,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对于粮食的这一系列难题,有人倡议提高粮价。对此,应辩证地逐一分析:提高粮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但就全局而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而农业又是第二、三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粮价的上扬将带动其他物价的波动,易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其次,粮食和以其为基础的食品、生活用品的范围广泛,上述物品如随粮价上扬而涨价,必将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低收入群体将承担更大生活压力,不利于社会稳定。最后,粮食是具有战略储备物资性质的特殊产品,对其,可采用宏观调控予以调节,而不能仅靠市场。
因此,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整体看有失偏颇。要解决好粮食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焦作考察时所提到的: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具体到靠政策,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各种涉农优惠政策,如继续提高种粮补贴,取消农业税及各种收费,加大农资生产力度以抑制其涨价等,以此维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好当前的粮食产量。另一方面,还需大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变小农经济为规模经营。同时,规范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粮食流通环节培育具有较强调控能力的大中型国企,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长远看,粮食增收的潜力还需要靠科技来挖掘。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对各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科技创新来改良品种、提高产量,真正做到科技兴农。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如能有效解决当前粮食生产及产业化发展等难题,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为第二、三产业储备充足的原材料资源;更可完善国家的战略储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
“问题——原因——对策”的三段论式结构是大作文经典模式,适用于各种大作文题型,在此亦可尝试。
促进产业升级 保障经济增长
三十年如白驹过隙,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再次将我国推至变革的风口浪尖。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已经从各个层面影响到了整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沿海的初级加工业而言,初期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优惠政策获得一定发展,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人民币升值、“民工荒”以及各项生产成本的上扬,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已举步维艰。同时,由于缺乏自我创新能力,在金融危机面前产业难以升级换代。就农业而言,由于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占主体的仍是抵御市场风险薄弱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受农资上涨、外出务工收益高于务农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减产。同时,由于粮食流通环节缺乏有市场竞争力和调控能力的民族企业,导致外资乘机坐大,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这是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面对当前的挑战,我们需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升级。当前,我国出口受阻,“三高一低”的初级加工模式在东南沿海已难以维系。对此,应化危机为机遇,企业可藉此加强自我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变低附加值为高额利润。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则需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
第二,调整经营模式、努力做大作强。以农业为例,由于农资和除基础粮食作物外的经济作物价格已基本市场化,单一农户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薄弱。如不顾农资的生产成本仅靠国家政策抑制其价格上涨,必将造成农资企业亏损,降低市场上的供应量,对农业生产有弊无利。因此,可采取“公司加农户”等方式,将农户有组织地纳入市场中,通过大力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规模效益。
第三,统筹产业发展,抓好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已具备了发展大型粮食深加工产业的能力,应以此为契机,一方面整合农业生产,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将初级农产品转变为各种高附加值产品,以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四,统筹国内外局势,变危机为机遇。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应普遍紧张,而某些发达国家更以此为要挟操纵粮食价格;在当前经济危机影响下,这种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对此,我国应在保证粮食储备的前提下,创新生产模式,加强粮食生产与流通机制的竞争机制,以危机促发展,走出一条三大产业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十五”发展纲要曾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调整产业结构,不仅可有效应对的当前经济危机,更可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于 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