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
作者:董丽丽 沈栋 苏立 姚璐
文字型资料,主要包括多语段文字型材料(由多个自然节构成)和单语段文字型材料(由一个自然节构成)。
多语段文字型材料,一般每一个语段(自然节)都比较短,故每一个语段(自然节)的层次相对简单。阅读的要领在于通过对关键字、关键词、关键标点的把握,来迅速判断各语段所涉及的信息,在题目中遇到所需的信息时,在原文相应的段落中进行提取。
单语段文字型材料,一般语段的篇幅相对较长,语段内的层次也会相应的较为复杂,阅读的要领在于理清段内的一级层次,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捕捉相应的信息。
【例1】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国考2004年A类真题)
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6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达到108.91,比5月份上升0.1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4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1.2个百分点。
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而去年同期是下降0.1%。
6月份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96.52,与5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05点。上半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8.4%。
6月份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115.97,比5月份下降0.64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0点。上半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7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
【题1】2002年的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的增幅是( )
A. 40.4% B. 38.6% C. 20.4% D. 18.6%
【题2】与去年六月相比,增幅最大的指数是( )。
A. 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 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C. 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D. 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题3】与去年六月相比,下降的指数是( )。
A. 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 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C. 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 D. 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题4】与上一个月相比,降幅最大的指数是( )。
A. 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B. 空置面积分类指数
C. 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D. 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题5】2002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
A. 2424元 B. 2299.8元 C. 2302.1元 D. 2403.2元
【题1】C
【题2】A
【解析】2003年6月,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115.97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0点。
【例2】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国考2003年B类真题)
人口总量:全市在京居住一天以上的外来人口为328.1万人,比1997年增加98.2万人。
年龄构成:0~14岁人口占7.4%,1997年为6.7%;15~59岁人口占90.8%,比1997年的91.4%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15~39岁人口占80.1%,比1997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1997年的1.9%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在京状况:务工经商人员占78.1%,比1997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随亲属占13.4%,比1997年的11.1%上升了2.3个百分点;探亲访友、因公出差占2.0%,比1997年的3.4%下降1.4个百分点;学习培训、旅游购物、治病疗养、旅途中转占5.2%,比1997年的5.9%下降0.7个百分点。
来京时间:来京三个月以下的人口占15.5%,比1997年下降10.2个百分点;来京三个月至半年的占4.4%,比1997年下降6.3个百分点;来京半年以上的占80.1%,比1997年上升了16.5个百分点。
【题1】人口增加最少(但也没有减少)的可能是以下哪一类人?( )
A. 15~59岁 B. 60岁以上
C. 探亲访友、因公出差 D. 来京三个月至半年
【题2】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2001年在京务工经商人员的数量比1997年是( )。
A. 增加了 B. 下降了 C. 相关不大 D. 很接近
【题3】与1997年相比,2001年占总人口比例数量较为稳定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共约多少万人?( )
A. 210 B. 240 C. 270 D. 310
【题4】短期留京(三个月以下)的人口大约比1997年( )。
A. 增加了8万人 B. 增加了3万人
C. 减少了5万人 D. 减少了8万人
【题5】从第四部分的资料中,我们能看出( )。
A. 从三种来京时间人群的人口数比例上看,1997年相比2001年分配更为不均衡
B. 在1997年和2001年,虽然三种来京时间人群的人口数比例各自有所变化,但总量基本持平
C. 在1997年和2001年,来京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群的人口数比接近1∶4的比例
D. 来京人口的逗留时间有增长的趋势,大部分人的逗留时间都会在半年以上
【题1】B
【解析】2001年全市在京居住一天以上外来人口为328.1万人,比1997年增加98.2万人。
【例3】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国考2005年二类真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题1】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约( )。
A. 少25万亩 B. 少45万亩 C. 多25万亩 D. 多45万亩
【题2】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高于2003年
B. 1983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棉花平均单产增长接近1倍
C. 2004年酒泉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低于2003年
D. 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棉花平均单产高于酒泉全市棉花平均单产
【题3】2003年,甘肃省全省棉花总产量约为( )。
A. 8万吨 B. 9万吨 C. 10万吨 D. 11万吨
【题4】根据上述资料,不是酒泉市的棉花生产特点的是( )。
A. 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B. 科技投入增加,单产增高
C. 布局逐步优化,集中度提高
D. 品种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改善
【题5】1983年~2003年间,酒泉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 棉花种植面积
B. 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C. 棉花总产量
D. 棉花平均单产
【题2】D
【解析】A选项: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为66.06万亩;
2003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为58.74万亩。
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高于2003年,A选项正确
B选项:1983年酒泉市棉花单产为61.67公斤/亩;
2003年酒泉市棉花单产为113.55公斤/亩,
1983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棉花平均单产增长接近1倍,B选项正确
C选项:2004年,酒泉市棉花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5%;
2003年,酒泉市棉花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0.8%。
【题4】D
【解析】选项A、B、C材料中都有体现,但D没有提及
【习题1】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国考2007年真题)
2005年全国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业务研讨会宣布,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问题将达34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8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17万件,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从“十五”初期(2001年)的154件下降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85件,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增长速度迅猛,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8.5万件,其中前100万件历时15年整,而第二个100万件历时仅4年零2个月;至2005年8月31日,三种专利的授予总量达到140.38万件,其中,2004年共受理专利申请35.38万件,同比增长14.7%;2004共授予专利19.02万件,同比增长4.4%.
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
【题1】与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申请授予量/专利申请受理量)( )。
A.提高了5.3个百分点 B.降低了5.3个百分点
C.提高了0.9个百分点 D.降低了9.5个百分点
【题2】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最后约58.5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 )。
A.15个月 B.14个月 C.10个月 D.8个月
【题3】与1985年4月1日至2000年4月1日期间专利申请平均受理时间相比,2000年4月1日至2004年6月1日间专利申请的平均受理时间下降了( )。
A.64% B.68% C.72% D.82%
【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预计“十一五”期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3
② “十一五”末期平均结案周期不到“十五”初期的一半
③ 1985年4月1日到2005年8月31日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超过了50%
④ 1985年4月1日到2005年8月31日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第二个100万件所用时间不到总时间的20%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已居于世界第一
B. 目前我国的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居于世界第一
C. “十五”末期,我国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的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
D. 若同比增长不变,2005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超过40万件
【习题2】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国考2002年A类真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80元左右(不到10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倍,而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药水平40~50美元,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2000年底,老年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未来5年,老年人口将以3%的速度增长。按目前用药水平人均每年385元计算,到2005年将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老年人用药净增79.69亿元。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按增加1.5%的速度来计算,到200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农村人口8.657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63%和62.37%。城市居民人均用药水平到2005年将达到400元,消费总额增长约660亿元。预测到2005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将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左右。
【题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老年人用药总消费为500多亿元
B.1998年美国人均用药水平为400美元左右
C.目前我国药品消费总额约为800亿元
D.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
【题7】预计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药品消费总额是:
A.2080亿元 B.2000亿元 C.660亿元 D.616亿元
【题8】目前全国城市和农村的药品消费总额大约是:
A.2080亿元 B.1720亿元 C.1232亿元 D.1060亿元
【题9】下列选项最不可能的是:
A.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增长不会很大
B.城市人口增加,药品的消费水平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C.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预示市场潜力巨大
D.目前城镇人口数为5.125亿
【题10】2005年的全国人均药品消费大约为:
A.100元 B.180元 C.250元 D.400元
【习题1】
【题1】B
【解析】2004年受理的专利申请35.38万件,专利授予量为19.02万件。2003年受理专利申请35.38÷(1+14.7%),2003年专利授予量为19.02÷(1+4.4%)。
2004年我国专利授予比例与2003年我国专利授予比例之差为:
【题5】D
【解析】A选项: 我国的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第一段中有提及。但文中并没有说“已居于世界第一”等相关表述,因此A选项是不正确的;
B选项:材料中有“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跃居
世界第一”,并没有说“目前我国的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居于世界第一”,因此B选项是不正确的
C选项:平均结案周期是2年,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专利申请都可以在两年内结案。
因此C选项是不正确的
【习题2】
【题6】C
【解析】A选项:2005年老年人用药金额616亿元比2000年用药净增79.69亿元
2000年老年人用药金额应为616-79.69=500+亿元,A正确。
B选项:1998年我国人均药品消费不到10美元,和美国相差近40倍。
美国1998年人均用药400美元左右,B选项正确。
C选项:2005年城市人口为5.2亿,按人均用药400元计算
则2005年城市用药5.2×400=2080亿元,
根据材料2005年城市用药比2000年多660亿元,
2000年城市人口用药额为2080-660=1420亿元。
2000年农村人口用药额为300亿元,合计1720亿元,C错误
D选项:2000年农村用药水平为300亿元,农民人均用药不超过40元,
(常识:我国农民超过8亿),用药水平很低,D选项正确。
【注一】根据8题,四个选项都超过1000亿元,直接得到C错误。
【注二】本篇资料分析题是2002国考题,在2001年底考试,因此数据多以2000年底为基础计算。从材料当中也可以得到,主要是以2000年作为“现在”与2005年来比较,而2005年是预测的时间点。所以,完成题目的时候,“现在”代表的是2000年。
【题7】A
【解析】见6题C选项解析
【题8】B
【解析】见6题C选项解析
【题9】D
【解析】A选项: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增长受老年人口数量和用药水平影响,在资料中涉及了老年人口数量,但是没有提到用药水平的问题,因此A选项是不确定的。
B选项:药品的消费水平与城市人口增加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排除B
C选项: 材料中显示农村消费水平确实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有市场潜力”
这一说法,排除C
D选项:2005年城镇人口5.2亿,如果目前城镇人口为5.125亿,
则总体增长率为(5.2-5.125)÷5.125=0.075÷5.125≈0.075÷5=1.5%,但材料当中给的是“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所以这个选项的表述是不可能正确的。
【题10】B
【解析】2005年全国药品消费总额为2080+400=2480亿元;
2005年全国的人口总数约为5.2+8.657≈ 14亿人。(根据常识也可得到这个数据)
2480÷14≈180元,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