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申论策略精华》 作者:崔守军
关于“申论”一词,不少书本都认为是出自孔子《论语》中的“申而论之”,但也有学者考证在《论语》中未见“申而论之”的提法,只有“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之句与今天的“申论”意思相近,进而考证出“申而论之”最早见之于清朝《四库全书御制读史记儒林传》。笔者认为,作为现在的一种应试文体,我们对“申论”一词的来源没有必要做太多的考证和争论。
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所谓“申论”也就是根据特定的材料和话题归纳出其核心和关键问题,对之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展开论述、论证即可。“申论”有着明显区别于其它诸论的特点。它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它的功能,与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议论文完全不同。
简单说,答“申论”不是写作文,“申论”不是论文,“申论”也不是一般议论文。为了让考生搞清楚什么是申论,我们不妨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
宣传文书 | 1、讲话稿;2、公务演讲辞;3、倡议书;4、简报、公报 |
事务文书 | 1、述职报告;2、大事记;3、调查报告;4、申论 |
会议文书 | 1、会议记录;2、会议纪要;3、会议报告 |
交际文书 | 1、专用书信;2、公务书信;3、事务书信。 |
晓谕性文书 | 1、公告;2、通告;3、通报;4、函;5、公报 |
规章性文书 | 1、条例;2、规定;3、公约;4、守则;5、章程;6、制度;7、细则;8、办法;9、须知 |
指挥性文书 | 1、命令;2、决定;3、决议;4、布告 |
指示性文书 | 1、指示;2、批复;3、意见;4、通知 |
呈请性文书 | 1、请示;2、议案;3、报告 |
可见,申论是“事务文书”的一种。有的人把它当成一般公文,这实际上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公文里不存在议论的成分,公文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能主观发挥自己的观点。而申论则不一样,可以议论,只是议论必须限定在政策的框架内。准确地说,申论就是给定材料下的“策论”。
按照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的概括:“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实际上是说,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管理的策略,要结合当前国家的主要事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策论的含义,我们把它总结为“三要”,“三不要”:要紧密结合时代,结合国家主要事务,不要脱离时代的空泛的高谈阔论;要驾驭权力来拯救世俗的不良风气,不要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要象行云流水,论述立足点高,切中时弊,不要太锋芒毕露。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和“申论”都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都要求考生具有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的对策(方案)都要有可行性。但“申论”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考生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从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考查公务员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
古人讲:“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是古人对弈棋之道的经验性概括。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筹划而失去未来。可以说,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掌握申论的考试的性质,就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以从全局角度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来把握申论考试。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从资料选题来看,依然是社会三点:热点、难点、焦点。但是由于考试时间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申论所给的背景材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的半成品材料。这些半成品的背景材料,头绪不很清楚,条理也较为混乱,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需要考生研究、梳理、归纳。 申论测试只是公务员选拔考核的初选,考生来自方方面面,专业也不尽相同,所以不会对某一专业特别倾斜,而是要求考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常识。
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依据的是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要切实可行。申论考试作答也要如此,不要说套话、假话,不能漫无边际、无的放矢。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解决,当然必要的赔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2001年试卷的PPA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心理的不安。又如,2006年试卷公共安全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可以通过建立公共安全应对机制来解决。
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的莫衷一是,申论考试选取的题目都是可以解决而且也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考试性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