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嘉文:北大附中政治特级教师,北京新干线学校名师团顾问,海淀区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高三备课组长。连续多年应邀担任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关《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教科研。撰写多篇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并发表在各种刊物上。多次参与北京市高考命题。参加国家教委课题组质管编写工作。以下为此次访谈的实录。
主持人: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我们和大家共同关注的学科是我们的政治学科,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新干线专家,我们的政治特级教师。
舒嘉文:同学们好,大家好。
主持人:您对这个试卷的总体评价是怎么样的?
舒嘉文:我是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北京市海淀区的学科带头人。每年都在做着关于年度性高考、复习、引导、命题、考试以及现在试题的分析工作。
所以我们看今年我可以说是看到了北京卷和全国卷,我们重点把北京卷的试题和其他的试卷的对比跟大家做一个沟通。
09年北京高考试题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重点引导高考试题,贴近课改,今年北京是旧教材的最后一年,明年就是新教材的复习和考试,这个试题从很多方面做了引导,引导咱们的教学改革向高考试题所导向的方向发展。
第二个特点,北京卷或者说全国卷一个共同的要求是落实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十七大的重点时政知识。
第三个特点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帮助同学们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个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素质性的要求。这是我们具体来说北京卷的特点。
我们从试题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到如下的一个特点,北京卷的选择题共12道题,从24题到35题,其实组合性单选24、25、26、27、32、34都是组合性选择题,25题是顺序结构型的3选,其他的6个题是双选,占十二分之七。文综政治12题双选占比是十二分之十,有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文综政治全国卷和北京卷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增加了组合性的选择题,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的思考能力和素质。这是一个特点。
北京卷选择提综合考察的热点,主干知识,我们把顺序排列一些,列在第一位的重点的时政热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4题和26题。还有我们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我们本年度的两会,人民代表大会和依法治国,重点还考察和多党合作制度,国际组织与中国的建设作用,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的实现以及再就业,还有经济知识中应用分析图表。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如果对比全国选择题,12道选择题,北京的重点和热点主干显得集中。比如说金融危机,集中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和针对一些经济学知识的基本应用,在这些方面比较集中,全国卷的高考题选择题上基本上我们看到12道选择题覆盖了12个重点和热点。24题经济知识应用和计算,25题也是,26题是个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7提是经济知识应用计算,价值规律的理解,这是经济4道题。哲学知识是4道题从28题开始,考察了主观能动性和经济危机,还有用矛盾的观点。30题考察小岗村致富辩证与应用,31题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来个考察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常识分别是考察了金融危机,对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的应用,考察国家的立法工作,对国家主席地位和职位的理解。35题对东盟的发展,考察我们经济的提升。
上述选择题都体现了如今也就是文综试卷比较成熟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全国性考题,38题通过政治学科综合,针对的是今年抗旱保粮的重大时政背景,结合这个背景考察水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考察了一些基本经济知识和经济规律,如价格与价值,价值规律与市场竞争,国家职能和哲学上的有关观点等等。
39题文综题从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切入,引出了贸易全球化。
我们看到今年的北京卷,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特别是其中的38题,这是一道课改型的试题,题目的切入是研究性学习,这个题目正是高一高二在课改中重点贯彻和落实的一个课程形式和学习方法,这个题的特点是没有直接的揭示我们要考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而是对近年来的图表,2000—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支出的变化的图表现象分析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比如说查找资料,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社会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二者有什么区别。同时也考察二者是如何联系的。这些表现从经济学的知识入手,综合考察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支出二者之间的一个辩证关系。
所以在这一点上就是要求同学们这种题首先要求落实的还是我们的课本知识,旧教材当中提到了财政的基本作用,在新教材中同样有这个。38题是从社会支出包括两方面,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我在这里要提出一点补充和完善的是,在题目中最好加上社会全面建设发展支出。这样同学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到公共服务的若干个项目,这样同学们对于国家财政支出在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在人们生活改善和提高,以及劳动者个人权利和发展的需要就会联系的更加具体。这是试题表现的一个特点。
试题的第二问是从我们这道题考察的国家知识,也就是说三大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体现在我们的财政支出,在各项支出中都体现了。提高经济建设的力度和提高对人民生活保障的力度,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就需要我们在政治生活中除了对人民负责,更多的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把它完善和落实,这个政治常识的要求。逻辑关系上第三问就转到了对这一现象的哲学方法的认识,要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和保证人民生活是此消彼涨的关系。这个关系在旧教材中是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所以就要求我们要全面的看待二者的关系,坚持两分法,同时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它走向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这样一个水平。
39题作为一道文综题主要是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进程来切入,也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切入,考察了一些在历史发展中个全球化需要解决的一些地理性的知识,就是说这个问题。进而引出第三问,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给了4个案例,这些案例应当说对全球化的一分为二的分析,我们看全球化,特别是针对现在的时事,比如说甲型流感的爆发,你不可能封闭全球化的流动,只要有全球化的流动,就不可避免引发一些问题和灾难。
本案给了4个案例,前3个都是生产国际化、科学国际化与应用的国际化,让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化的利,利用有利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案例4与案例4相关的一些因素就带来了全球化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比如在这个案例当中,提到了不公平竞争,提到了反对保护主义,像这样的材料现在反对在金融危机中的保护主义有很多现实的例子。这方面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应对全球性的灾害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热点。这就是说我们通过这道考题引导我们在新一轮的高三复习乃至我们正在开展的课程改革中关注此类的问题。
所以说实际性操作,39题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做实际操作,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和做一个权衡、分析和选择。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我们北京卷今年的课改试题重点还是在落实我们的课程基本知识。重点是通过基本知识的落实引导学生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一些应用,掌握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一种自主探究的能力。
40题在逻辑关系上可以看作是今年北京文综卷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采取了对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对发展观的一个系列认识,一个小图表。这个图表引导我们首先从哲学上认识关于规律的一系列认识。这些规律既包括我们的执政规律,也包括我们经济建设的规律,也包括我们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引导学生认识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提倡学生要立足国情、尊重规律,建立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这一点对于引导我们的学生引入高校,进入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规律的客观的认识。
第二点是引导我们的学生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也是我们执政党把握规律的过程,就提出了一个条件,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需要一个实践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我们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势有利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的生态环境等等。
这些就总结出一个我们今天时代性的一个主题,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完整的教学目标要求。所以我个人认为本年度的北京文综卷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课题下和我们的教材基本知识结合的非常符合实际,既符合我们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思想的实际,进一步引导着我们更加贴近我们下一年度高考,特别是课改性高考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