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部分:
1、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中心。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心理。
2、实验室实验周期短,效果可以用仪器检测。
3、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
4、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但兴趣在学习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兴趣引起的无意注意在学习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5、价值观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的看法。它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
6、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即气质是一个人的动力特点。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显露程度等方面。
7、斯金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学习中的理解作用和提倡发现学习。
9、奥苏伯尔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其主要成就是在其学习理论中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新概念,故人们称其理论为有意义学习理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0、现代认知学派的认知结构理论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知识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但却不能解释技能、情感、态度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单选题部分:
1、从生理上看,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发展的显著特点。
2、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断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经由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3、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提出来的学习迁移理论。
4、创造思维的系统研究自吉尔福特开始。
多选题部分:
1、学习就仅指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还包括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性学习、思想品德学习等。
2、国外有人采用“特设教室计划”、“生活空间会谈室”等教学模式。
3、学习动机的功能:启动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
4、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按动力来源,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按地位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按需要的种类,可分为成就动机、尊重动机、交往动机等。
5、学习兴趣的意义: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能为学生未来的活动作准备。
6、知识掌握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
7、概念掌握的含义有几个方面:概念属性的认识;例证的区分;分类根据的理解;概念的正确应?
8、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结构包含五种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
9、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活动有三种基本成分:一是元成分;二是操作成分;三是知识获得成分。
10、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个“一”就是指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
问答题部分:
一、为什么说教学是复杂的心理活动系统?
答:1、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
2、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
3、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
二、为使问卷法有效,问卷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答:(1)明确问题,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
(2)问题不宜过多,不要设计复杂与难回答的问题;
(3)问题生动有趣、回答须简单,便于统计处理。
(4)一套问卷,应有一定的测验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问题;
(5)调查范围较大,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三、高中学生认识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1、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
2、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很活跃;不轻信、不盲从,甚至喜欢持怀疑的态度,这是现代高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3、新的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是如何?
答: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们常常是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
五、学习困难学生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1、暂时性困难学生:他们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没有偏常,但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
2、能力困难学生: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
3、动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以及坚持性、自我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较突出,不能正确地归因,缺乏学习动力。
4、整体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差,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低。
六、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答:1、合理组织学生的发现学习。如: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困惑的情境或有趣的难题;提供适当的材料;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及时提供反馈。
2、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如:每讲完一个新概念、新原理时,要指出它与以前学过的概念和原理的关系。
七、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奥苏伯尔学习理论?
答:1、加强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
2、讲授新知识时,要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
3、在检查学习结果时,提倡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4、正确处理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有意义发现学习的关系。
八、影响学习兴趣形成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学习兴趣的形成发展依赖于以下的主客观条件:
1、熟悉而有新颖性的刺激;
2、能体验成功,增强胜任感的任务;
3、适合个性的活动。
4、责任感和义务感。
九、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新颖生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3、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习动机。
4、及时反馈,强化学习动机;
5、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使学生自我激励。
十、促进知识理解有哪些教学措施?
答:1、运用直观教学,丰富感性材料;
2、正确运用变式,显示本质属性;
3、充分进行比较,揭示知识异同;(比较异同)
4、运用归类列表法,力求知识系统化;(归类系统化)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问题与思考)
十一、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技能练习时需要提供什么有效条件?
答:1、教育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2、科学合理地组织练习活动;
3、提供动作技能练习的特殊条件。
十二、加里培林把智力活动也就是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答: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十三、影响学习迁移有哪些主要因素?
答: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特点;
4、原学习的理解水平和熟练程度;
5、学生的智力水平。
十四、创造性解决问题分几个阶段?
答: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明朗阶段;4、验证阶段。
十五、绪困扰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情绪困扰学生通常具有以下一般行为特点:过分焦虑,非常敏感,机体紧张,行为呆板,孤独自处,不善交际,常常心神不宁。
第二,有时可能表现出反社会或违纪犯法行为。
第三,大多不能自如地作出反应。
第四,他们往往自卑,缺乏自信心,心情不愉快,缺乏学习兴趣,普遍表现出学习成绩差的特点。
论述题:
一、中学教育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
答:实验研究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与确定课题,建立理论假设:(1)发现问题,(2)确立研究该问题的课题,(3)建立理论假设。
2、制定实验研究计划。(1)确定研究对象。(2)设计实验研究的因素控制。(3)确定实验的技术手段。(4)设立对照组。(5)确立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估手段。(6)确定研究阶段与步骤。
3、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搜集有关研究资料;实验研究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准备;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培训;如果需要,可在小范围内试测。
4、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
5、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结果。
6、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二、如何促进中学生智能的发展。
答:
(一)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2、努力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1、精心设疑,启动思维;2、引导解疑,援以方法;
3、鼓励质疑,教学民主。
(三)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
1、提供学生有关创造的知识理论,进行创造意识和创造方法的启蒙;
2、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学习方法。
3、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重点记):
过度学习法。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能够背诵程度之后所继续进行的学习。过度学习是相对适度学习而言的,所谓适度学习是指在识记材料刚刚达到能够背诵程度就中止了的学习。对于知识保持效果来说,过度学习优于适度学习。但过度学习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当过度学习在量上比适度学习多50%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最好。
命题——例证法
所谓“命题——例证法”是指先由教师向学生直接呈现所要学习的命题,并且通过讲授帮助学生理解该命题的含义,然后再举出若干例证来说明命题的教学方法。
技能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结束时,学生将表现出如下行为特点:精神紧张状态根本消除,注意范围扩大到最大程度,多余动作完全消失,运动感觉对动作的控制调节占了主导地位,学生不仅在正常条件下, 能够熟练自如地完成技能动作,而且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准确地完成技能动作。
2009教师资格考试精品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