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考试情况分析

2009-05-05 
甘肃公考申论考试情况分析
   

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增加了阅读困难。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年份
题材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2004年
资源问题
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2005年
民营企业发展问题
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省政府要实现从“无为而治”到打造“有为”政府的转变,下列哪些不属于打造“有 为”政府的正确措施?请指出并分别说明为什么,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结合给定的资料,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2006年
公平与效率问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字。(30分)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2007年
垄断问题
请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概述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字数在100—200字范围内。(20分)
请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达流畅。字数在1200—1400字之间。(50分)

通过以上表格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申论考试题材越来越“热”

申论考试的题材属于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素材。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题材与国家申论考试题材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比较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不同点在于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考的几乎都是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题材则更多的侧重中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热点问题。以甘肃省为例,从2001年的专利权保护问题、2002年网络安全问题、2003年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问题,到2004年资源问题、2005年民营企业发展问题、2006年公平与效率问题和2007年市场经济中的垄断问题,无不是当年的热点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这种命题特征在近两年的考试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第二、新题型不断出现

近几年不管中央国家机关还是省市申论试卷在申论要求方面都频频出现新的题型。在新题型方面,一方面省市紧跟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采取新题型,例如,2004年11月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试卷中出现了判断题,此后的省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也常常出现这种判断题型。

如:2005年甘肃省公务员申论试题的第二题:

省政府要实现从“无为而治”到打造“有为”政府的转变,下列哪些不属于打造“有为”政府的正确措施?请指出并分别说明为什么,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A. 政府应该把该管的管好。比如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应该而且只能由企业自己决定;但在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一定要由政府决定。

B. 政府尽可能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倡导在经济活动中政府唱主角。

C. 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D. 营造发展民营企业的社会氛围,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附属机构。

E. 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并使它逐步占支配地位。

F. 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

再如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中要求考生判断:

一、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200字。(15分)

A、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主要是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

B、我国的户籍制度联系着一定的社会福利与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城市居民享有较多的就业、福利等社会资源,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庞大的农民却成为社会资源分配较少的阶层。这种“数量悖论”,即是指人的数量与获得资源分配份额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在某些方面极有可能存在反向关系,即数量众多的人,被分配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现阶段的我国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C、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D、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美国宪法也没有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基本的人权,相关法律和政策主要留给州政府来制定,即通过州政府制定流动人口教育法律和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E、教育平等权利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平等权是种种平等权的一种,它的价值根基是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  

另一方面,省市申论试题也不断有自己的新题型出现。近两年有这样几种新题型是省市中首次出现的:

其一,名词解释题型。2005年5月山东省试卷中首次出现,即“根据给定资料11-20,标注出7个关键词,并从中找出3个,做相关背景链接,字数不超过300字。”“做背景链接”实际上就是对这个名词的有关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在2007年中央机关“招公”申论试卷中,第三题第二小题是:“根据‘给定资料’,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这个题目实际上和前面山东省的“背景链接”类型的题目是属于同一类的。

其二,资料排序。如2005年5月山东省试卷中出现了这样的申论要求:“阅读给定资料1-10,请按照逻辑顺序和方法将其资料排序,并编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其三,列出调研提纲。2006年12月四川省考试,申论给定材料给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的材料,介绍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和目前农民工存在的种种问题。申论要求有三个,其中第二道题要求考生以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做一个有关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的调研,写一个具有可行性、针对性的调研提纲,字数在500字以内。

其四,编写发展规划书(目录)。2007年1月浙江省试题中出现了写发展规划书的题目:让考生以县级公务员的身份,写一份县里的“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文书,先要求写出文书目录,再写一份规划的总体目标。这种题型在2007年4月山东省考试中又出现了。

不管中央机关还是地方,申论的难度都在逐年加大,针对这种情况,考生还是要掌握住解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阅读、分析、归纳、解决问题以及写作的能力,同时,真正关心国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中胜出。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com/exam/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