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政治 >

2009年高考大纲导读:政治 第三章(大纲版)(2)

2009-03-02 
  分析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突出对重点、主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考查。   所以,我们要把复习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重点、主干知识的梳理上,既不能有知识盲点,又不能漫天撒网,应做到 ...

  考点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

  (1)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由于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反过来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第一,要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要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第三,要协调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核心提示:①我们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要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不能只重视积累或只重视消费。②根据我国投资增长过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现实,正确理解和运用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要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这一原理。

  2.财政

  (1)财政的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增加财政收入: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从根本上讲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财政收入受国家财政政策的影响。

  核心提示:①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②财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③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会采用紧缩的或者扩张的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

  3.税收

  (1)要依法纳税

  主要掌握违犯税法行为。其中偷税和骗税最为重要。偷税即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骗税即骗取国家税收优惠。

  (2)税收的作用

  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我国主要税种有消费税、个人所得税

  核心提示:①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调整以及具体的征收管理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②分析我国对税种、税率所做的调整及其重要意义。

  考点六:银行和储蓄

  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银行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2)职能:首先,作为国家机关,它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全国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次,作为银行,它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经理国库等。

  核心提示:联系2007年以来我国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我国股市、房市涨价过快和2008年下半年多次连续调低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我国股市、房市价格暴跌等,重点掌握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储蓄

  (1)重点掌握常见的几种投资方式: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

  (2)比较存款储蓄、债券(国债)、股票(包括公司债券)在投资理财方面的优势劣势。

  核心提示:①投资理财要遵循协调安全性、收益性、流通性原则。②结合我国储蓄率过高的现实,分析存款储蓄是把双刃剑。③结合2008年前后我国股市震荡的现实,认识股票价格及慎重投资的理念。

  考点七: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市场交易原则

  (1)内容:第一,自愿原则: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买卖双方自愿是正常交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核心提示:违背该原则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强买强卖、搭配销售等。

  第二,平等原则:平等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市场上交易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等价交换,应互相尊重。

  核心提示:违背该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如卖方"势利眼"、欺行霸市等。

  第三,公平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

  核心提示:违背公平原则主要表现为市场交易中出现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

  第四,诚信原则: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核心提示:经营者遵守诚信原则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和形象,给经营者带来效益;缺乏诚信原则,正常的市场秩序就会遭到破坏,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

  (2)必须坚持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交易原则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坚持市场交易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按规则有秩序进行,否则整个市场交易活动将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核心提示:市场交易原则要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相联系;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要把提高经营者素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家庭消费

  (1)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

  第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基础性的因素,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的收入水平,影响家庭消费的能力。

  第二,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第三,物价水平。一般来说,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成反比关系。

  第四,人口数量。在家庭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成反比。

  第五,消费观念。

  核心提示:要区别根本因素与直接因素;消费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既表现在消费的量上,也表现在消费的结构变化上。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第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第二方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核心提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意义是: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意义是:我们要重视消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消费水平。这也是我们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的重要经济学依据。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①必要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科学的消费对生产有促进作用;个人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同时对国家和社会也有重要影响。

  ②正确消费观的内容:第一,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既反对铺张浪费、超前消费,又反对抑制消费。第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第四,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正确消费观的本质与中心。

  核心提示:本考点的复习要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短缺,要坚持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的绿色消费;要和哲学部分中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的价值结合起来。

  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消费者在市场上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等。

  (2)正确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一,要通过合法的机构,如行政机构、司法机构、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等社会团体及舆论监督工具。第二,要选择正确的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解决;②若协商不成,应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③消费者协会调解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④消费者还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⑤如果双方争议仍然不能解决,消费者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核心提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个人来说,能维护个人正当利益,提高消费水平;对企业来说,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家社会来说,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考点八: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1)从必然性看: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看: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步伐。

  核心提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一分为二看待,有利有弊,要扬长避短。

  2.汇率

  (1)我国一般以100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来表示汇率。

  (2)汇率的变化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一国汇率升高对进口有利而不利于出口;反之汇率下跌对出口有利而不利于进口。

  核心提示:正确看待我国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四大好处:①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②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③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④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或时机把握不当,将会带来五大弊端:①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②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③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⑤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

  3.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地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核心提示:结合我国必须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来复习,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依据。

  4.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发展对外贸易时,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核心提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是我国经济政治安全的保证;自力更生要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平等互利有利于建立和谐世界。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原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核心提示:①意识是主观的东西,理解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如思想、路线、政策、想法。②物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如自然条件、客观规律、社会现实等。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要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区别开来。

  4.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核心提示:①本知识点是与认识论、辩证法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交叉的。②本知识主要用于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核心提示:要求我们不要孤立地看问题,认识和处理任何问题都注意该事物的相关因素,如发展经济要看到对环境的影响等。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同时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树立全局观念);同时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核心提示:①要注意部分之间是否有序组合对整体功能的影响;要和量变引起质变的特殊形式结合起来。②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前半部分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后半部分的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亦是商品共同的属性。

  (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越高越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这是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的原因。

  核心提示:我们要重视商品的质量,要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①影响消费者的需要和合法权益。②生产者只有面向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才能赢利。③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优化资源配置。

  2.商品的价值量

  (1)价值量的含义: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则越能获利。

  核心提示: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②对个别生产者,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途径。

  3.货币的职能、纸币

  (1)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3)纸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央银行负责发行事宜,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数量的纸币、纸币的面值、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都是由国家决定的;但每种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价值不是由国家决定的,其购买力取决于市场因素。

  (4)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核心提示:本考点知识复习以识记为主。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2)两者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核心提示:①识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和危害。②理解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措施。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5.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核心提示:针对作用一:商品生产者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分析市场信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针对作用二: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针对作用三:企业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考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①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所以公有制是本质属性,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例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③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公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企业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筹资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产的竞争水平和运作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经济的主体,可以通过公有资产的参入,有效地控制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向,实际上是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核心提示:深刻理解公有制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理解股份制改革对壮大公有制经济,提高其效益的意义。

  2.国有经济

  (1)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表现: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核心提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而言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就我国的产业结构而言的。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不是国有企业的数量和产值的比重,而是其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能力和自身的质量。

  3.混合所有制经济

  (1)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进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2)其主要形式有股份制经济、合作经济、合资经济等。

  核心提示: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凡国家和集体控股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会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起壮大公有经济的作用。

  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提示:把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与我国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结合起来。

  5.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等。

  核心提示:①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和管理要素等分配。深刻认识实行安排好生产要素分配对于合理利用社会各项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②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前者是在公有企业进行的;后者是在外资和私有制企业进行的。③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原则。

  6.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3)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核心提示:①要发展经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②市场经济的作用必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③我们要坚决铲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坚持对外开放。

  7.国家的宏观调控

  (1)含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其不足,所以要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把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4)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启示: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又要发挥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核心提示:①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复习的重点,要把握它的特点和危害。③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不要仅理解成政府。④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共性,能够更强有力地进行调控是我国的特性。⑤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是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

  考点三:企业和经营者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正确理解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率。

  (2)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①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3)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可以获得更多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综合国力。

  核心提示:①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是应用科学技术,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②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要与提高社会效益相协调,如我国目前在很多地区实行的新建企业基础上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等。

  2.企业"强强联合"

  (1)实行大企业、企业集团的"强强联合",特别是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还有利于国内企业更好地应对"入世"的挑战。

  (2)强强联合是竞争的产物和需要,是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核心提示:①强强联合不同于企业破产。②强强联合既可以是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也可以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联合,如海尔兼并IBM。

  3.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

  (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集中地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创立名牌。

  核心提示:经营者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问题,要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诚信经营,反对欺诈,创立名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考点四:产业和劳动者

  1.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均资源少是我国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

  (2)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之路,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发展措施:第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第二,关键要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走科教兴农之路。第三,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第四,要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第五,加快调整农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

  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核心提示:①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②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包括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包括新农村建设、国家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等政策。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消费水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④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主导作用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我国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工业素质,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3)发展我国工业:①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②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尤其要鼓励工业企业的"强强联合",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④要提高我国职工的职业技能,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从而在世界经济产业链条中处于有利地位。⑤大力发展建筑业等支柱产业。

  核心提示:工业知识的考查一般是围绕我国工业的素质和如何提高我国工业的素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等展开。

  3.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制约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业等。

  (3)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重点突出其在解决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

  核心提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出路)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

  4.劳动者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它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2)劳动合同制度及其意义:重点掌握订立劳动合同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即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劳动合同制度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有重要意义。

  (3)社会保障制度:①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原则:A.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③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A.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B.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C.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核心提示: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③结合大学生就业难深刻认识劳动合同制度要求提高个人素质这一意义。④掌握社会保险的内容。⑤要认真区别社会保障制度的四项内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