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
(1)资源稀缺与人的需求的不断发展是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分析经济现象,思考经济问题,都必须着眼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
(2)要树立资源意识。要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金、生产资料之外,技术、信息(2003年文综试题就考了“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很多考生答不出这一要点)等都是资源。中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性的方面。文化也是重要资源,如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淀优秀文化的人文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等等。
附:近两年来以资源为主题的试题。随着“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等概念的提出,今年资源问题仍然是热点。
2003年:气象经济。
答案要点之一:气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04年第一套:“蓝色国土”,海洋资源。
答案要点之一: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
04年第二套:能源、电力。
问题: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资源配置的方式)
04年第三套:土地资源。
答案要点之一:农村土地的多样化开发利用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是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实质是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05年北京卷:旅游资源。
答案要点之一:“红色旅游”可以把老区的绿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2.运用两种调节机制。
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或表现:一是实现供求平衡(就全国而言,要实现总量平衡);一是资源向优势生产者(企业和农户)集中。这就必须合理利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种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①培育市场主体,尊重其主体地位,使企业、农户能根据市场信息(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自主经营。
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2)搞好国家宏观调控。
①经济手段: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合理运用经济杠杆(税收、利率、信贷、汇率、物价等)。
②法律手段: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熟悉、遵守、运用WTO规则和国际惯例。
③行政手段:减少、用好行政审批。
(3)具体分析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分清行为主体,分别进行回答,如企业(农户)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等等。
①微观主体:生产者(企业、农户等)、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投资人、纳税人等。
②宏观主体:政府。
3.发挥三种动力。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
(1)科技创新。
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
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内容。
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管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
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4.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1)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
(2)分配:分配激励机制、财政税收等。
(3)交换:市场体系建全、市场法规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等。
(4)消费:启动消费,扩大内需。
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收属于分配问题,从其他三个环节与分配的关系角度分析:
1.从生产方面看:面向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05年“一号文件”就是基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2.从分配本身看,主要是要调整分配政策:
多予:增加对农业的财政安排,落实各项补贴。
少取:推进税费改革,减免税费。
3.从交换方面看: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放活粮食收购市场;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5.全面分析构成市场经济的五个基本要素。
(1)市场主体
(2)市场客体
(3)市场构成
(4)市场法规
(5)政府宏观调控
二、哲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两个维度,一是追求真理性,一是追求价值性。
追求真理性,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使我们的做法遵循客观规律,即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学科分析角度看,就是运用世界观原理、方法论道理论证某一观点或做法的正确性、合理性、科学性。
追求价值性,就是要树立人文精神,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和做法体现以人为本,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从学科分析角度看,就是运用人生观、价值观道理,论证某一思想或做法的高尚性,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生在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时,往往只从真理性方面分析,而不从价值性方面分析,反映了思维的片面性。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人文精神去指导和约束科学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因为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2.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高度的有机的统一。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必然要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始终贯穿于认识论之中。因此,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时,要坚持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论: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分析,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论: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既要实践的决定作用,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在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时,就要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现在一些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比较强调对方法论的考查,做这种题时,心中要有原理(世界观),要用原理来引导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论。
在答案构建中,要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有机统一。只罗列观点,不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这样的答案是不完美的。
三、政治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分清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
分析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力量等因素,解释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政策和措施。
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分析我国对国际关系问题的立场和举措。
(2)国家机关
运用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等知识进行分析。
(3)政党——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领导方式。
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建设。
2.把握两条线索
(1)分析政策、举措体现的国家性质、政党性质。
(2)分析政策、举措实现和维护的根本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本文由3COME文档频道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