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指导:金融危机下 建筑市场要看房价情况
如此看来,乐观应该是行业情绪近期的主旋律。
早上孩子上学前发现没有零花钱了,她说,“我破产了。”爸爸问怎么了,她把空的存钱罐晃了晃。爸爸说,“没关系,我来救市。”从口袋里摸了几枚硬币放进去。
近期全球以及中国新闻的关键词就是“破产”、“救市”、“金融危机”,一时间街头巷尾人人都成了“经济学家”。正像过去的8月份中国人人都是运动迷,随处听到的话题都是谁又在哪个项目上夺冠,哪个国家又拿了几块金牌;还有9月份“神七”飞天,人人都想成为宇航员。当然还有5月份的四川大地震,年头的南方雪灾,也许中国的大事要事太多,我们无暇关注国际局势,“忽如一夜寒风来”,金融危机就席卷了全球。
国际局势如此不堪,那么中国呢?在今年内,最有寒意的当属股市。从去年底开始,上证A股指数从6000点之上一路狂泻到2000点之下,在股市狂热的时候,买股票像买菜一样,连阿公阿婆们都挂在嘴上,所以熊市套牢了大多数的股民,盼涨是众望所归。再就是楼市。去年一年间不管统计数字如何,人们的切身感受是至少50%的涨幅,除了少数炒家,降低房价也是众望所归。今年上半年内,宏观调控抑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降低CPI是政策的铁拳所向,其中调控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增长过快一直是重点。|考试大|可正当刚有些成效房价停止上涨,但并未实质性进入下降通道之时,“救市”之说却甚嚣尘上。
国际国内形势迷雾重重,“经济学家”们——业余的和专业的都说看不懂,所以10月20日是一个让国人和世界关注的日子,它告诉人们中国经济的状态,决定下一步的宏观政策走向。这天,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统计数字公布,宣布GDP增长几年来首次小于两位数,是9.9%.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定调说,尽管“困难和挑战多年少见”,但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尽管如此,这几日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政府还是密集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楼市最积极,反映最快。虽然主要是降税、降息、降首付以及财政补贴鼓励百姓购房,但还是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对这些临时业余“经济学家”来说,股市行情一点都搞不明白,为什么狂跌前期政府一直不救,后期政策鱼贯出台,市场却不买账。可楼市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谁都看得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只要把房价降一些下来,开发商就活了,哪里需要政府出手?因为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炒作需求都很旺盛,这只要从万科等几大开发商几次降价促销的效果就能看到,哪怕只有10%的降幅,也是门庭若市,顷刻之间告罄。还有房展会人头攒动的景象都证明了这点:不是不想买,只看降不降。
凡事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降房价,老百姓高兴,开发商愁,建筑市场这“池鱼”自然难逃被殃及的命运。通过走访发现,在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上半年,以住宅设计为主要业务的民营中小企业受冲击比较明显,而楼市跌幅最大的深圳设计市场也有越来越萧条之势。一些境内外大公司员工反映确实不如以前那么忙了。同时开发商给设计院的设计时间明显放宽,但对设计方面的要求包括房型的合理性、立面的处理、环境的优化、客户的需求、用材的节省等则明显增加。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建筑市场如何,还得看房价的脸色。
前三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事实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今年以来并没有因为房价的滞涨而对投资开发有特别大的影响,这起因于开发商对后期房价以及房地产政策看好,更对政府“救市”有着很高的预期。因为近期不时有土地流拍、土地价格下降等消息传出,实行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要着急。|考试大|而房地产业上下游关联度极高,带动力强,是拉动内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有报道说,房地产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减少钢材需求2万吨,减少门窗需求8万套,减少2万套左右的卫生洁具需求。房地产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个行业,在出口萎缩、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剧烈下挫,中国经济迅速下滑的风险将加大。正在“救”与“不救”之间举棋不定的各级政府借金融危机的大气候瞬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举措救房市。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建筑行业多数人对后市还是谨慎看好。有例为证:在业务不太饱满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实施人才充电计划,还有实力雄厚、擅长未雨绸缪的大型企业大张旗鼓招贤纳士,“抄底”才市,等待下一个机会。
此外,政府“救市”举措是宏观层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患于未然:10月17日、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的基调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主要措施是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考试大|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提出要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加快铁路建设。21日的会议上还专题研究了加强基础建设投资,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还提出要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速度、加大对中西部投资力度等。
如此看来,乐观应该是行业情绪近期的主旋律。作为龙头的规划设计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将这些“利好”化作动力,把成果收入囊中,才不辜负这全球危机之下独善其身的中国经济创造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