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备考指南 >

公务员复习:把握言语理解七项原则

2008-11-28 
所以考生如果仔细去体会的话就知道,出题人这种选项一定是不会认为是正确的选项,在正确选项的用词程度很浅,而且一定很注意它的感情色彩,很注意它的严谨性,一些容易产生诟病的词是不会用的,所以通过这个角度可以去体会出题人的一个想法。

09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部分主要分为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对于很考生来说觉得比较简单的,因为往往做题的时候采用的是凭感觉。凭语感做题固然很快,但是做题的正确率并不能让大家满意,尤其是水平很难有一个长进。之所以要选这个词,是因为在这个句子当中在某个地方有其他原因支持这个词,所以大家势必要通过一些理由支持这个词,而不是仅仅靠语感。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的,这个词填在这里必须要符合整个句子的语义;从搭配的角度来说,这个词填在这里和其他词搭配是否正确;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这个词跟整个句子是否符合。对于近义词而言,在考试之前要系统的总结考试当中常出现的近义词。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改变做题的一些习惯,不能仅凭借语感去做题,理由还要很清晰。有一些固定的搭配要小心,考生平时总是习惯于一种固定的搭配,这种搭配成为了一种做题的本能,考试当中考生看到这个词马上想到它的固定搭配,这一点往往出题人也能想到,所以他会在出题的过程中,刻意的把大家的一些习惯变成考题,把它设置成陷阱。

  片段阅读的考察层面要更高一点,首先要考查一个段落,对于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有个分析,更多的去考查语境的这个角度,做出分析之后得出作者写这个片段的一个初衷。

  言语理解考察考生的一个基本能力,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能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把材料读完提炼出一个中心意思,除了这个基本的能力之外,一般来说只有真题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考生必须以真题为主,体会国家公务员考试,揣摩出题人的思路。

  公务员言语理解的考试主要分为两种题型。一类题型是主观型的,一类题型是逻辑型的。逻辑性的主要是说,逻辑上的题型它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内容上的理解,逻辑型的题往往比较简单的,不需要考生去猜测出题人思维,只需要从材料当中抓住它给的信息就没有问题。对于主观型题目,更多的是强调出题人作者的一个的意图,就是通过这段材料,它反映出作者在写这个片段的时候它的一个想法,所以这种题就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想法要把握的比较好。下面有七点原则是关于对出题人出题规律的总结。

  第一,从弱原则。考生会发现在出题人的用词当中,有些词的论述是强化性的,绝对化,说的很明。比如,一定、必须、相当、不得不、一定是什么、根本原因、本质属性,这样一些用词考生可以体会出来说话人是非常肯定的语气是非常强烈的,那么往往这样的语句是非常容易被否定的,只要一个地方有毛病这句话就错了,出题人也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在出题的时候会选择弱化的词。比如说相等却不说相等,说差不多,说事情不说一定,说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出现了这些词以后,这个考生会发现,想否定它就非常困难。那么言语理解作为考试,大网站收集一种主观性的题型,出题人也希望他的这个选项这个答案出来之后,不会有考生对这个答案有异议,所以为了保证他的正确答案不为人所诟病,他尽量会加上这些弱化的词,所以带有弱化词的选项才有可能是正确答案。这一点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很容易明白,但有一个问题,明白了不意味着能用的好,在考试的时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把这些东西都全部丢到一边去了。因此考生在学会一个方法之后,必须在平时做题的时候要不断地尝试去运用它,才能够真正的把它变成一种本能,所以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一种最容易掌握的原则。

  第二,推论慎选。在言语理解的选项当中,许多考生会发现很多选项都是从这个片段当中做出的推论,比较常见的有,“所以我们不得不”,“因此我们必须”,“我们要”,这样一些说法很明显就是从材料当中得出的一个推论,而往往这种推论是考生最不能够选择的,是来迷惑考生的,这种推论往往是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思维,但他不一定是作者的一个思路。所以考生适应的这种原则,就是凡是推论慎选。什么是慎选呢,慎选不是不选,看到一个选项如果本身是个推论,优先排除。排除的情况下看看剩下什么选项,如果这种选项跟片段对比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那么这个就是正确答案。发现排除掉推论之后,剩下的选项也是错误的只能回头看推论,因为有些题让考生选的就是推论,那么第二个原则叫推论慎选。

  第三,抓关键词,整个片段当中有一些词是非常关键的,那么这些关键词有时候是很容易找的,比如说但是因此这样一些关联词,非常明显的给出了这个文章的一个结构,于是我们知道这个重点是什么了,转折之后是重点是不是。因果之后果是重点,这是很容易体会的,有一些关键词,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敏感。考生平时写作文,特别喜欢强调第一点很重要,第二点、第三点也非常重要,说来说去每一点都非常重要,但是一篇严格的文章,其强调往往是非常谨慎的,如果在文章当中看到,有一个片段有最重要的是,基础是,关键是这样一些词,那么这一定是作者他想强调的,所以考生在抓关键词的时候这些关键词也要注意。还有一类关键词也许很不起眼,但是可能对整个文章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段字词,我们就会对这篇文章了解的特别透彻,比如有一道题,“文化名声还重在什么什么,……” ,“还”这个字说明这个片段它取自于什么样一个材料,本身这个材料应该在讲文化名声重在……,而这个片段仅仅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这个文章我们看完之后,整个材料的主要意思我们就抓住了,这种关键词非常重要,但是它相对来说,找出它来就相对的不容易,那么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敏感性,这就叫抓关键词。

  第四,抓关键句。关键句,是首句和尾句。首句、尾句非常关键,但不一定是主旨句,还有表示承上启下、转折的这种句子也很重要。另外还有一些句子比如说加引号的,作者自己做一个的假设,“如果……,就……,”,很清楚的体现了作者的一个态度,考生发现文章当中凡是有作者态度的流露,必须要深刻的体会,所以作者在文章当中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流露,比如说批评、赞扬,中性的、支持的,还是反对的,是在发牢骚,还是在赞美,这种感情色彩的流露句子考生必须深刻的抓住。作者的感情色彩对于考生对选项把握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把握关键句,把握首句尾句,这种作者感情色彩的流露。

  第五,出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的时候,有一些常用的手段,往往用“无”、“偏”、“反”、“混”四个字来形容。公务员考试作为一种应试它的错误选项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比如说“无”,就是把考试片段当中不存在的没有提及的东西,放到这个选项当中,但是往往常识当中认为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跟这个主题也是相关的,只是文章当中没有提到而已,很考生不小心就直接选上了。“偏”,就是把文章的意思弄偏,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就是偏。那么“反”就是把文章中的意思弄反了,很多考生认为弄反要比弄偏更明确,因为差别很大,但是事实上考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对于这些否定的东西,接受是很不敏感的,考试当中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考生往往都会选择正确的,而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的,则会选择符合的,所以考生对于否定词往往是不敏感的。这种运用相反的手段,使很多人会中这个陷阱。第四个就是“混”,混是相对而言比较难发现的这样一种信息,他是说在文章当中对A、B两个选项他可能都有提及,对A、B分别有各自的一个描述,然后在选项当中偷偷的把它换了一下,把对A的描述换到B 身上,把对B的描述换到A身上。这样的一种混淆因为它带有一种原词,所以对很多同学来说,有很强的欺骗性。而有的考生做题时,一看选项,题目中的原词,注意力就被这个吸引了,忽略了前面概念上的思维的差异。一种偷偷的模糊的变化,所以这种手段考生一定要注意。不要看到原词马上就否定它,甚至我们要有一种心态,一到文章中的原词出现,警惕,很可能它就是陷阱。这就是“无”、“偏”、“反”、“混”四字原则。

  第六,把握中心词。整个的这个文章当中他往往很高频率的提到一个词,也就是说他整个的这个文章很可能就是围绕着这个词阐述的,那么这种词就叫做中心词,而中心词在判断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混淆的,他好像同时在谈两个事情,谈了一个东西A,谈了另外一个东西B ,那么考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如何去准确的把握这个中心词,就需要换位思考,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有人让我们来写A这个东西,要不要写B为什么要写B ,写B 对A有什么样的好处?反过来让我们来写B ,就会有为什么要写A,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就会很明显的体会出A、B两者之间的区别,从文章当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而抓到中心词之后,这个文章的难度就大大的减轻了,选项当中凡是它论述的对象,不是中心词的基本上就可以直接排除了,当然这是强调主观性的题型,主观性的题型论述的对象如果不是中心词,那么就会显得很偏颇,应该直接排除。这就是要抓中心词。

  第七,注意未然与已然的区别。有一些文章当中强调的是可能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未来发生的事情在选项中变成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这种时态上的变化很多考生往往就不注意,把一种可能发生的变成事实上已经发生的,把一种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成想在就已经发生的,那么这两者之间时态上的一种区别,可能与现实,未来与现在,这样一种区别。要在选项注意体会,这是出题人常见的一种手段。考生要注意出题人在设置正确选项的时候,对于正确选项的用词往往是非常讲究的,会尽量使用一些程度相对比较中性、比较中肯的词语,过于偏颇、程度比较深的一些词语是不会用的。举个例子,讲到商榷原则,世间有很多事很无奈,有舍才有得,所以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放弃。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戏,该放弃是就放弃,何必太在意。这个角度上说,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一定不能选,因为这个句子从感情色彩上来说,过于极端过于消极,用词过于轻率,所以考生如果仔细去体会的话就知道,出题人这种选项一定是不会认为是正确的选项,在正确选项的用词程度很浅,而且一定很注意它的感情色彩,很注意它的严谨性,一些容易产生诟病的词是不会用的,所以通过这个角度可以去体会出题人的一个想法。这是考生做题应该适用的一些原则,那么就要注意在考试中的运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