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复习当中,应重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出发,积极开展和参与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以期达到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之目的。
芜湖市200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16小题是一道科学探究题,题目是这样的:
请参与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提出问题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同情况下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于是他们选择“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讨,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一 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实验方案 常温下,取相同大小的镁片和铁片,各加入足量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溶液。
实验记录 镁片与盐酸反应更为剧烈。
结 论 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与金属活动性有关,通常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更剧烈。
假设 二 相同条件下,同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与金属表面积大小有关。
实验方案 常温下,取相同质量锌粉和锌片,各加入足量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溶液。
实验记录 锌粉与盐酸反应更加剧烈。
结 论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写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三
实验方案
本题中,假设二的结论很容易作答,即相同条件下,同种金属,表面积越大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越大。后面的两问中,最普遍最常规的作答是——假设三: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与酸的浓度有关。实验方案:相同条件下,取大小相同的锌片,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足量盐酸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在回答假设三的可能性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可能与金属有关。假设一和假设二已经作了一些探究,但还可能与金属的形状、金属的种类以及金属自身的温度等有关。不过,金属的种类与假设一金属的活动性有相同的地方;金属的形状与假设二金属的表面积也有相似的地方,界定起来可左可右可对可错,作答时应尽量避免。
其次,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可能与酸有关。它包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酸溶液的浓度、密度、温度、以及酸的种类、酸性的强弱、酸溶液的PH大小等。
第三,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可能与环境因素——压强有关。因为生成的是气体,而气体本身的体积与压强有关、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也有相当的关系。
第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还可能与金属的质量、体积、密度,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有关系。这类答案乍一看,似乎没有根据不应得分,仔细一分析确实有道理,完全符合题目要求(前提是正确回答了实验方案)。我们知道,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与这些因素没有关系,但作为科学探究,不能说假设的内容就肯定有正确的结果,况且题目只要求写出假设和实验方案,并没有要求写出实验结论。就是题目要求写出结论,只要在结论部分回答出,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与这些因素无关也是完全正确的。
在全面分析假设三的各种可能性后,要想完整作答本题获得满分,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认真审题。本题要求探究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仍然回答与金属的表面积有关或与金属活动性有关,则不能得分。二要注意语言表述。有的同学思路比较清晰,原理掌握得很准确,可就是语言表达欠佳,不是语句不通顺,就是罗罗嗦嗦或者丢三落四,连最起码的按照题目中的表述去模仿都不会。三要卷面整洁。由于试卷中每问只有一行空间,因此作答时事先要设计好字的大小和间距,合理利用卷面其他空间,保持卷面整洁。切不可使上一行答案与下一行回答发生混乱,也不可离装订线太近。
《新课标》指出“初中化学课程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而科学探究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表现过程。近年来,科学探究题以其灵活性强、考查面广等特点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各地中考的分值比例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复习当中,应重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出发,积极开展和参与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以期达到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