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频道 > 中考物理 >

大连2008中考物理试卷评析与学法指导

2008-10-07 
从卷面可以看出试题设计立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注重灵活的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试题的考查目标上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认知层次的把握

大连2008中考物理试卷评析与学法指导

大连2008中考物理试卷评析与学法指导(图)

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高级教师,大连市兼职教研员

 

  1试卷的基本情况:与2007年一样

  分值分布及数量:填空题共12小题18个空、三个作图题,总计24分。选择题12小题,包括3道多项选择题,共计24分。计算题三小题分别是6分、7分、7分,共计20分。简答题2小题,共6分。综合题5小题,属于答题方式的综合,涉及的内容有基础实验和科学探究,平均每题约5分,共计26分。全卷共五道大题,34道小题,共100分。

  试题难度:试卷中易、中、难试题分数的比例约7:2:1。

  2考查内容与试题特征

  考查内容:

  涉及考点约61个,《课标》中一、二级主题覆盖率100%,三级主题覆盖率约为90%。按力、电、热、光分:力学占37%(2007年35%),电学占33%(2007年36%),热学占17%(2007年16%),光学占13%(2007年13%)。可以看出力学部分分值在增加(注意到初高中的衔接),而电学部分分值在减小,热学增了1分,光学保持不变。

  从卷面可以看出试题设计立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注重灵活的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试题的考查目标上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认知层次的把握,将了解、认识、理解的层次体现在不同的试题之中。试题也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试卷还注重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考试的内容中还涉及《课标》中的实验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去设计简单的实验,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否正确使用有关器材并注意安全,是否对实验步骤做出合理的安排,是否懂得如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等。在命制科学探究试题时,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试题命制符合课标要求。

  3试题分析

  第一、二、三大题重视在情景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总题难度比市两次模拟都降低了,对于中等以上同学来说,只要认真审题作答,丢分不会太多。优秀生有可能得满分。

  第四大题为两道简答题,学生把握不好答题要点,得分不会太高。

  这两道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时结合具体的情景,更多地从生活事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第28题:夏天小明从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了一会儿,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冰块“粘”到一块了,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答题要点: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温度很低且低于0℃,放入常温水中,冰吸热升温(1分)(题干中“一会儿”隐含时间短,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因此冰不会熔化,即使达到熔点,也无法继续吸热);冰块周围的水遇到冰放热降温(1分);这些水达到凝固点时,继续放热会凝固成冰,把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1分)。有不少同学认为是冰吸热先熔化成水,水又放热凝固成冰从而粘到一起了。这种答法很难得分

  第29题:“蹦床”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蹦床”的弹性很大,运动员可在上面反复弹跳。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平床面接触的点为A点,能到达的最低点为B点,运动员从A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请分析并说明原因。

  本题想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为高中物理学习打基础)   

  答题要点:人接触蹦床后要受到重力和弹力两个力的作用(1分);

  由于蹦床形变程度越来越大,所以人体受到的弹力越来越大(1分);

  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合力方向与速度同向,作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合力为0,速度达到最大值,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合力方向与速度反向,作减速运动,到最低点减为0。所以从A到B过程中,人体速度先变大后变小。(1分)本题有不少同学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做答,不准确不到位也很难得分。

  以上两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自然、生活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第五大题为综合题:注重从过程方法入手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综合能力。

  第30题: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考查电路连接要求;用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看学生是否明确需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至少3次的电压值要填入表格中)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是否明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电压和电流)。同时考查测小灯泡的电阻与定值电阻的区别,即测小灯泡的电阻时不必求平均值,理由是灯泡的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是一个定值,所以不必取平均。本题难度适中,训练到位,多数学生能得满分。

  第31题:通过探究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

  本题考查了物理中常用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一种转化的思想——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成加热时间的长短。同时考查判断依据(原理)——Q=cm△t。(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不易丢分)

  第32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着眼点一是对实验前杠杆水平位置的调节操作过程的考查,二是考查学生得出普遍规律必须得进行多次(6次)测量才行,如果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得出的规律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三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估:杠杆平衡位置的确定是水平好还是倾斜好?(水平位置好:因为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方便从杠杆上直接测出力臂值,测量准确)。  

  第33题: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回答本题时,学生要经历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将数据转化成图像——得出结论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同时考查选择器材规格及分度值的确定。得出结论的时候要写出条件,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本题所画图像要向上延伸后去判断当体积为75cm3时所受浮力为多少?(0.75N),如果不延伸要丢分。弹簧测力计分度值的确定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尾数都为偶数得出不超过0.02N。有的同学写0.01N是不对的。

  第34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第一问根据光屏上看到的像得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实像。有个别学生可能用小尺去测物距和像距,认为物距和像距相等,得出倒立等大实像,恐怕要丢分,因为题干里要求看光屏判断。考查了操作过程如何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考查实验器材使用时的可行性,发光二极管作为物体和光屏好在哪?(评估);考查物像的移动速度:(两点外速度大于两点间的速度),所以移动后的距离S2>S1。成倒立实像条件u+v≥4f,u>f,v>f,物像在透镜的两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人眼要想看到像必须在成像点以外光线发散的区域才能看到。即人体离透镜的距离至少大于一倍焦距。这一问不容易得分。 

  这类试题考查具体的探究办法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探究中出现的新问题,经历基本的探究实践,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整套试题的命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知识,关注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试题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物理,能体验到物理为生活服务,感受物理的趣味性,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增强探索科学知识的愿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对于在校的初中生而言,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关注身边的物理知识,关注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建议学习之余帮助家长干点家务活,在劳动中体会物理知识的用途。这样在回答简答题时就不会想偏。

  其次,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实验课要好好利用,同时平时尽量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自制器材,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会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为了解决问题,促使你动脑思考,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会将学过的物理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天长日久各种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第三,对于学过的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准记牢,它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对于重点题型要反复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方能考取高分。(包括器材的选择,量程与分度值的确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估,实验步骤的顺序安排,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多次测量的目的,数据的分析,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实验结论,图像或字母表达式或文字表达等,会运用物理的探究方法和懂得物理的研究思想。)

  第四,对于理科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要学会学习,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