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目标控制
概述:控制通常是指管理人员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使目标和计划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
一、控制流程及其基本环节(熟悉)
(一)控制流程: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是一个有限循环过程,表现为周期性的循环过程。通常,在建设工程监理的实践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常规质量控制问题的控制周期按周或月计,而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则需要及时加以控制。目标控制也可能包含着对已采取的目标控制措施的调整或控制。(见p60图3-1。
收集实际数据,将实际与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偏差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或改变投入,或修改计划。
按照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流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直至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因而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是一个有限循环过程。
控制表现为周期性的循环过程。通常,在建设工程监理的实践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常规质量控制问题的控制周期按周或月计,而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则需要及时加以控制。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系统本身的状态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目标控制人员的认识、控制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目标控制也可能包含着对已采取的目标控制措施的调整或控制。
(二)控制流程的基本环节:控制流程可以进一步抽象为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五个基本环节.
1.投入:控制流程的每一循环始于投人。对于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流程来说,投人首先涉及到的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建筑材料、工程设备、施工机具、资金等;此外还包括施工方法、信息等。要使计划能够正常实施并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应当保证将质量、数量符合计划要求的资源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入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去。
2.转换:所谓转换,是指由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如建设工程的建造过程,设备购置等活动。转换过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运用劳动资料(如施工机具)将劳动对象(如建筑材料、工程设备等)转变为预定的产出品,在转换过程中,计划的运行往往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多因素干扰,从而造成实际状况偏离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同时,由于计划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从而造成实际输出与计划输出之间发生偏差。转换过程中的控制工作是实现有效控制的重要工作。监理工程师应当跟踪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分析偏差原因、确定纠偏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对于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积重难返”。
3.反馈:控制部门和控制人员需要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而这就需要通过反馈信息来实现。反馈信息包括工程实际状况、环境变化等信息,如投资、进度、质量的实际状况,现场条件,合同履行条件,经济、法律环境变化等。控制部门和人员需要什么信息,取决于监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了使整个控制过程流畅地进行,需要设计信息反馈系统,预先确定反馈信息的内容、形式、来源、传递等,使每个控制部门和人员都能及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反馈方式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信息反馈是指书面的工程状况报告之类的信息,它是控制过程中应当采用的主要反馈方式;非正式信息反馈主要指口头方式,如口头指令,口头反映的工程实施情况,对非正式信息反馈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非正式信息反馈应当适时转化为正式信息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控制的作用。
4.对比.:对比是将目标的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发生偏离。目标的实际值来源于反馈信息。在对比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目标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内涵。从目标形成的时间来看,在前者为计划值,在后者为实际值。2)合理选择比较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是相邻两种目标值之间的比较。在许多建设工程中,我国业主往往以批准的设计概算作为投资控制的总目标,这时,合同价与设计概算、结算价与设计概算的比较也是必要的。另外,结算价以外各种投资值之间的比较都是一次性的,而结算价与合同价(或设计概算)的比较则是经常性的,一般是定期(如每月)比较。3)建立目标实际值与计划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的分解深度、细度可以不同,但分解的原则、,方法必须相同,从而可以在较粗的层次上进行目标实际值与计划值的比较。4)确定衡量目标偏离的标准。要正确判断某一目标是否发生偏差,就要预先确定衡量目标偏离的标准。
5.纠正:根据偏差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纠偏:
(1)直接纠偏。所谓直接纠偏,是指在轻度偏离的情况下,不改变原定目标的计划值,基本不改变原定的实施计划,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使目标的实际值控制在计划值范围内。例如,某建设工程某月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延了一、,二天,则在下个月中适当增加人力、施工机械的投入量即可使实际进度恢复到计划状态。
(2)不改变总目标的计划值,调整后期实施计划。这是在中度偏离情况下所采取的对策。
(3)重新确定目标的计划值,并据此重新制定实施计划。这是在重度偏离情况下所采取的对策。,纠偏一般是针对正偏差(实际值大于计划值)而言,如投资增加、工期拖延。对于负偏差的情况,要仔细分析其原因,排除假象。
二、控制类型(掌握):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可将控制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控制措施作用于控制对象的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照控制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按照控制过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按照控制措施制定的出发点,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控制类型的划分是人为的(主观的),是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而选择的,而控制措施本身是客观的。因此,同一控制措施可以表述为不同的控制类型,或者说,不同划分依据的不同控制类型之间存在内在的同一性。
(一)主动控制:是在预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基础上,拟订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乃至避免目标偏离。主动控制也可以表述为其他不同的控制类型。
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必须在计划实施之前就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目标偏离的可能性或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主动控制是一种前馈控制。根据已建同类工程实施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用以指导拟建工程的实施,起到避免重蹈覆辙的作用。
主动控制通常是一种开环控制。p65图3-4
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他可以解决传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时滞影响,尽最大可能避免偏差已经成为现实的被动局面,降低偏差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使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二)被动控制:是从计划的实际输出中发现偏差,通过对产生偏差原因的分析,研究制定纠偏措施,以使偏差得以纠正,工程实施恢复到原来的计划状态,或虽然不能恢复到计划状态但可以减少偏差的严重程度。
被动控制是一种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出现的偏差采取控制措施,虽不能降低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但可以降低目标偏离的严重程度,并将偏差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被动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根据本工程实施情况(即反馈信息)的综合分析结果进行的控制,其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被动控制是一种闭环控制。即循环控制,被动控制表现为一个循环过程。
被动控制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控制。虽然偏差已成事实,但仍可能使工程实施恢复到计划状况,至少可以减少偏差的严重程度。
第三章建设工程目标控制
第一节目标控制
概述:控制通常是指管理人员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使目标和计划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
一、控制流程及其基本环节(熟悉)
(一)控制流程: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是一个有限循环过程,表现为周期性的循环过程。通常,在建设工程监理的实践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常规质量控制问题的控制周期按周或月计,而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则需要及时加以控制。目标控制也可能包含着对已采取的目标控制措施的调整或控制。(见p60图3-1。
收集实际数据,将实际与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偏差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或改变投入,或修改计划。
按照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流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直至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因而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是一个有限循环过程。
控制表现为周期性的循环过程。通常,在建设工程监理的实践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常规质量控制问题的控制周期按周或月计,而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则需要及时加以控制。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系统本身的状态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目标控制人员的认识、控制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目标控制也可能包含着对已采取的目标控制措施的调整或控制。
(二)控制流程的基本环节:控制流程可以进一步抽象为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五个基本环节.
1.投入:控制流程的每一循环始于投人。对于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流程来说,投人首先涉及到的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建筑材料、工程设备、施工机具、资金等;此外还包括施工方法、信息等。要使计划能够正常实施并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应当保证将质量、数量符合计划要求的资源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入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去。
2.转换:所谓转换,是指由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如建设工程的建造过程,设备购置等活动。转换过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运用劳动资料(如施工机具)将劳动对象(如建筑材料、工程设备等)转变为预定的产出品,在转换过程中,计划的运行往往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多因素干扰,从而造成实际状况偏离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同时,由于计划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从而造成实际输出与计划输出之间发生偏差。转换过程中的控制工作是实现有效控制的重要工作。监理工程师应当跟踪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分析偏差原因、确定纠偏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对于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积重难返”。
3.反馈:控制部门和控制人员需要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而这就需要通过反馈信息来实现。反馈信息包括工程实际状况、环境变化等信息,如投资、进度、质量的实际状况,现场条件,合同履行条件,经济、法律环境变化等。控制部门和人员需要什么信息,取决于监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了使整个控制过程流畅地进行,需要设计信息反馈系统,预先确定反馈信息的内容、形式、来源、传递等,使每个控制部门和人员都能及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反馈方式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信息反馈是指书面的工程状况报告之类的信息,它是控制过程中应当采用的主要反馈方式;非正式信息反馈主要指口头方式,如口头指令,口头反映的工程实施情况,对非正式信息反馈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非正式信息反馈应当适时转化为正式信息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控制的作用。
4.对比.:对比是将目标的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发生偏离。目标的实际值来源于反馈信息。在对比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目标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内涵。从目标形成的时间来看,在前者为计划值,在后者为实际值。2)合理选择比较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是相邻两种目标值之间的比较。在许多建设工程中,我国业主往往以批准的设计概算作为投资控制的总目标,这时,合同价与设计概算、结算价与设计概算的比较也是必要的。另外,结算价以外各种投资值之间的比较都是一次性的,而结算价与合同价(或设计概算)的比较则是经常性的,一般是定期(如每月)比较。3)建立目标实际值与计划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的分解深度、细度可以不同,但分解的原则、,方法必须相同,从而可以在较粗的层次上进行目标实际值与计划值的比较。4)确定衡量目标偏离的标准。要正确判断某一目标是否发生偏差,就要预先确定衡量目标偏离的标准。
5.纠正:根据偏差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纠偏:
(1)直接纠偏。所谓直接纠偏,是指在轻度偏离的情况下,不改变原定目标的计划值,基本不改变原定的实施计划,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使目标的实际值控制在计划值范围内。例如,某建设工程某月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延了一、,二天,则在下个月中适当增加人力、施工机械的投入量即可使实际进度恢复到计划状态。
(2)不改变总目标的计划值,调整后期实施计划。这是在中度偏离情况下所采取的对策。
(3)重新确定目标的计划值,并据此重新制定实施计划。这是在重度偏离情况下所采取的对策。,纠偏一般是针对正偏差(实际值大于计划值)而言,如投资增加、工期拖延。对于负偏差的情况,要仔细分析其原因,排除假象。
二、控制类型(掌握):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可将控制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控制措施作用于控制对象的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照控制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按照控制过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按照控制措施制定的出发点,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控制类型的划分是人为的(主观的),是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而选择的,而控制措施本身是客观的。因此,同一控制措施可以表述为不同的控制类型,或者说,不同划分依据的不同控制类型之间存在内在的同一性。
(一)主动控制:是在预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基础上,拟订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乃至避免目标偏离。主动控制也可以表述为其他不同的控制类型。
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必须在计划实施之前就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目标偏离的可能性或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主动控制是一种前馈控制。根据已建同类工程实施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用以指导拟建工程的实施,起到避免重蹈覆辙的作用。
主动控制通常是一种开环控制。p65图3-4
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他可以解决传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时滞影响,尽最大可能避免偏差已经成为现实的被动局面,降低偏差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使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二)被动控制:是从计划的实际输出中发现偏差,通过对产生偏差原因的分析,研究制定纠偏措施,以使偏差得以纠正,工程实施恢复到原来的计划状态,或虽然不能恢复到计划状态但可以减少偏差的严重程度。
被动控制是一种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出现的偏差采取控制措施,虽不能降低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但可以降低目标偏离的严重程度,并将偏差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被动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根据本工程实施情况(即反馈信息)的综合分析结果进行的控制,其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被动控制是一种闭环控制。即循环控制,被动控制表现为一个循环过程。
被动控制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控制。虽然偏差已成事实,但仍可能使工程实施恢复到计划状况,至少可以减少偏差的严重程度。
(三)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的关系: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被动控制措施,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但是,仅仅采取主动控制措施却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这表明,是否采取主动控制措施以及究竟采取什么主动控制措施,应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来决定。在某些情况下,被动控制倒可能是较佳的选择。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来说,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者缺一不可,都是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控制方式,应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要扩大信息来源,即不仅要从本工程获得实施情况的信息,而且要从外部环境获得有关信息,包括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信息,这样才能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使纠偏措施有针对性;二是要把握好输入这个环节,即要输人两类纠偏措施,不仅有纠正已经发生的偏差的措施,而且有预防和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仅仅采取主动控制是不可能的,有时是不经济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主动控制的重要性。实际上,牢固确立主动控制的思想,认真研究并制定多种主动控制措施,尤其要重视那些基本上不需要耗费资金和时间的主动控制措施,如组织、经济、合同方面的措施,并力求加大主动控制在控制过程中的比例。
三、目标控制的前提工作: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必须做好两项重要的前提工作:一是目标规划和计划,二是目标控制的组织。
(一)目标规划和计划:首先必须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规划和计划越明确、越具体、越全面,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1.目标规划和计划与目标控制的关系:目标规划需要反复进行多次。这表明,目标规划和计划与目标控制的动态性相一致。随着建设工程的进展,要求目标规划与之相适应,需要在新的条件和情况下不断深入、细化,并可能需要对前一阶段的目标规划作出必要的修正或调整,真正成为目标控制的依据。由此可见,目标规划和计划与目标控制之间表现出一种交替出现的循环关系。
2.目标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质量。应当说,目标控制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目标控制的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及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是否及时等。但是,目标控制的效果虽然是客观的,而人们对目标控制效果的评价却是主观的,通常是将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一般就认为控制效果较差;反之,则认为控制效果较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目标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质量。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合理确定并分解目标。二是制定可行且优化的计划:计划不仅是对目标的实施,也是对目标的进一步论证。计划是许多更细、更具体的目标的组合。制定计划首先要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即保证计划的技术、资源、经济和财务的可行性,还应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力求使计划优化。对计划的优化实际上是作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计划制定得越明确、越完善,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二)组织: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越明确、越完善,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为了有效地进行目标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1)设置目标控制机构;(2)配备合适的目标控制人员;(3)落实目标控制机构和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4)合理组织目标控制的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
第二节建设工程目标系统
一、建设工程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建设工程业主的角度出发,往往希望该工程的投资少、工期短(或进度快)、质量好。如果采取某种措施可以同时实现其中两个要求(如既投资少又工期短),则该两个目标之间就是统一的关系;反之,如果只能实现其中一个要求(如工期短),而另一个要求不能实现(如质量差),则该两个目标(即工期和质量)之间就是对立的关系。以下就具体分析建设工程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1.建设工程三大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对立关系比较直观,易于理解。不能奢望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同时达到“最优”,即既要投资少,又要工期短,还要质量好。
2.建设工程三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
在确定建设工程目标时,应当对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进行客观的且尽可能定量的分析。在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掌握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制约因素。2)对未来的、可能的收益不宜过于乐观。3)将目标规划和计划结合起来。 在对建设工程三大目标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分析时,同样需要将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同样需要反复协调和平衡;力求实现整个目标系统最优也就是实现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统一。
二、建设工程目标的确定
(一)建设工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目标规划的依据比较充分,目标规划的结果也比较准确和可靠。但是,对于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前的各个阶段来说,建设工程数据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应做好:1)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分类。通常按使用功能分类较为直观,也易于为人接受和记忆。2)对各类建设工程所可能采用的结构体系进行统一分类。3)数据既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又要能足以反映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建设工程数据库对建设工程目标确定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库中与拟建工程相似的同类工程的数量。因此,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数据库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确定数据库的结构之后,数据的积累、分析就成为主要任务,也可能在应用过程中对已确定的数据库结构和内容还要作适当的调整、修正和补充。
(二)建设工程数据库的应用:要确定某一拟建工程的目标,首先必须大致明确该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如工程类型、结构体系、基础形式、建筑高度、主要设备、主要装饰要求等。然后,在建设工程数据库中检索并选择尽可能相近的建设工程(可能有多个),将其作为确定该拟建工程目标的参考对象。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多样性和单件生产的特点,有时很难找到与拟建工程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同类工程,因此,在应用建设工程数据库时,往往要对其中的数据进行适当的综合处理,必要时可将不同类型工程的不同分部工程加以组合。另外,建设工程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是历史数据,由于拟建工程与已建工程之间存在“时间差”,因而对建设工程数据库中的有些数据不能直接应用,而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调整。
由以上分析可知,建设工程数据库中的数据表面上是静止的,实际上是动态的(不断得到充实);表面上是孤立的,实际上内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建设工程数据库的应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复制工作。要用好、用活建设工程数据库,关键在于客观分析拟建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设工程数据库对合理确定拟建工程目标的作用。
三、建设工程目标的分解:为了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进行目标控制,仅有总目标还不够,还需要将总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
(一)建设工程目标分解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能分能合。这要求建设工程的总目标能够自上而下逐层分解,也能够根据需要自下而上逐层综合。这一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目标分解要有明确的依据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避免目标分解的随意性。2)按工程部位分解,而不按工种分解。这是因为建设工程的建造过程也是工程实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分解比较直观,而且可以将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联系起来,也便于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3)区别对待,有粗有细。根据建设工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作用和所具备的数据,目标分解的粗细程度应当有所区别。对不同工程内容目标分解的层次或深度,不必强求一律,要根据目标控制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来确定。4)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目标分解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目标控制服务的。目标分解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层次的分目标,这些分目标就成为各级目标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目标控制的依据。如果数据来源不可靠,分目标就不可靠,就不能作为目标控制的依据。因此,目标分解所达到的深度应当以能够取得可靠的数据为原则,并非越深越好。5)目标分解结构与组织分解结构相对应。如前所述,目标控制必须要有组织加以保障,要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因而就存在一定的目标控制组织分解结构。只有使目标分解结构与组织分解结构相对应,才能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当然,一般而言,目标分解结构较细、层次较多,而组织分解结构较粗、层次较少,目标分解结构在较粗的层次上应当与组织分解结构一致。
(二)目标分解的方式:建设工程的总目标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解。对于建设工程投资、进度、质量三个目标来说,目标分解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其中,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分解方式较为单—,而投资目标的分解方式较多。
按工程内容分解建设工程目标分解最基本的方式,适用于投资、进度、质量三个目标的分解,但是,三个目标分解的深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将投资、进度、质量三个目标分解到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是比较容易办到的,其结果也是比较合理和可靠的。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前,目标分解至少都应当达到这个层次。至于是否分解到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一方面取决于工程进度所处的阶段、资料的详细程度、设计所达到的深度等,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目标控制工作的需要。
建设工程的投资目标还可以按总投资构成内容和资金使用时间(即进度)分解。
第三节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的含义
一、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含义(掌握)
(一)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投资控制工具和具体的投资控制措施,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投资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最高目标。2)投资目标分解的较低层次上,大多数未超过,因而在较高层次上不超。3)实际总投资未超过计划总投资,在各个层次上,大多数未超过
(二)系统控制:投资控制是与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同时进行的,是整个建设工程目标系统所实施的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施投资控制的同时需要满足预定的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所以要协调与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关系,力求实现整个目标系统最优。 当采取某项投资控制措施时,如果某项措施会对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产生不利的影响,就要考虑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措施,要慎重决策。协调工作在投资控制过程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系统控制的思想就是要实现目标规划与目标控制之间的统一,实现三大目标控制的统一。
(三)全过程控制:全过程主要是指建设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工程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阶段(含设计准备)、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和保修阶段。这几个阶段中都要进行投资控制,从投资控制的任务来看,主要集中在前三个阶段。
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形成过程,即其生产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形成过程,即其投资的不断累加过程。从投资控制的角度来看,较为关心的是后一种过程。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累计投资在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缓慢增加,进入施工阶段后迅速增加,到施工后期,增加又趋于平缓;另一方面,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或影响投资的程度)从设计阶段到施工开始前迅速降低,其后的变化就相当平缓了。建设工程的实际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但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却主要在施工以前的阶段,尤其是在设计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是以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为前提。
所谓全过程控制,要求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投资控制,并将投资控制工作贯穿于建设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直至整个工程建成且延续到保修期结束。在全过程控制的前提下,还要特别强调早期控制的重要性,越早控制效果越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越大。
(四)全方位控制:对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控制,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对按工程内容分解的各项投资进行控制,即对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乃至分部分项工程的投资进行控制;二是对按总投资构成内容分解的各项费用进行控制,即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用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都要进行控制。通常,投资目标的全方位控制主要是指上述第二种含义。
在对建设工程投资进行全方位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分析建设工程及其投资构成的特点,了解各项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只要思想重视且方法适当,往往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投资控制效果。二是要抓主要矛盾、有所侧重。三是要根据各项费用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控制方式。
知识点:质量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概念1.【问题】质量控制的目的是( )。
a.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b.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信任
c.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d.制定质量目标、规定过程和资源,以实现其目的
【解答】答案是a 。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即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安全性等)
2.【问题】 政府、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按控制的主体划分,政府属于工程质量控制的( )。
a.自控主体 b.外控主体 c.间控主体 d.监控主体
【解答】答案是d。
工程质量控制按其实施主体不同,分为自控主体(是指直接从事质量职能的活动者)和监控主体(指对他人质量能力和效果的监控者)政府属于监控主体,它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抓工程报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材料和设备准用、工程质量监督、重大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主要环节进行的。
3.【问题】工程质量控制按实施主体不同分为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 )属于监控主体。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工程监理单位 d.勘察单位
【解答】答案是c。
监控主体:政府、工程监理单位;自控主体:勘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复习提示】以下全部内容需要做到熟悉。
一、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即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安全性等)。
2.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做好产品全过程每一阶段工作,应对其质量的人、机、料、法、环(4m1e)因素进行控制;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
3.质量控制应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每一过程都有输入、转换和输出等三个环节。
二、工程质量控制
1.工程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
2.工程质量控制按其实施主体不同,分为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前者是指直接从事质量职能的活动者,后者是指对他人质量能力和效果的监控者,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的工程质量控制。政府属于监控主体。
2)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工程监理单位属于监控主体,它主要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包括勘察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以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3)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勘察设计单位属于自控主体。
4)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属于自控主体。
3.工程质量控制按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包括全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
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建设方案,使项目的质量要求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
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要选择好勘察设计单位,要保证工程设计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要求,保证设计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要保证设计文件、图纸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条件,其深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3)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是择优选择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单位,二是严格监督承建商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形成符合合同文件规定质量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
第一章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第一节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
一、建设工程监理制产生的背景(了解): 从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是由国家统一安排计划,由国家统一财政拨款。一般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自己组成筹建机构,自行管理;重大建设工程,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其进行管理。投资“三超”、工期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务院决定在基本建设和建筑业领域采取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例如,投资有偿使用(即“拨改贷”)、投资包干责任制、投资主体多元化、工程招标投标制等。建设部于1988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建设监理制度。建设工程监理制于1988年开始试点,5年后逐步推开,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作出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二、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熟悉):所谓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监理概念要点:
1.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是工程监理企业,这是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一项重要规定。建设工程监理不同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后者的行为主体是政府部门,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行政性的监督管理,它的任务、职责、内容不同于建设工程监理。同样,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监督管理也不能视为建设工程监理。
2.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的前提: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需要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工程监理企业应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实施监理。建设工程监理只有在建设单位委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只有与建设单位订立书面委托监理合同,明确了监理的范围、内容、权利、义务、责任等,工程监理企业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合法地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监理企业在委托监理的工程中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能够开展管理活动,是建设单位授权的结果。承建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它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接受工程监理企业对其建设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接受并配合监理是其履行合同的一种行为。工程监理企业根据有关建设工程合同对建设行为实施监理,仅委托施工阶段监理的工程,只能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对施工行为实行监理;委托全过程监理的工程,可根据委托监理合同以及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实行监理。
3.建设工程监理的依据:工程建设文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1)工程建设文件包括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许可证等。2)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法律:《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行政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部门规章:《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标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4.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可以分为监理的工程范围和监理的建设阶段范围。
(1)工程范围:根据《建筑法》,国务院公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工程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规定了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下列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依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所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2)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科技、教育、文化等项目;体育、旅游、商业等项目;卫生、社会福利等项目;其他公用事业项目。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建设工程。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包括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外政府及其机构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国外政府援助资金的项目。5)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产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项目。建设工程监理范围不宜无限扩大;从长远来看,对所有建设工程都实行强制监理的做法,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也不得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2)阶段范围。建设工程监理可以适用于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但目前主要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委托监理,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发挥监理的规划、控制、协调作用,为在计划目标内建成工程提供最好的管理。
三、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掌握):
1.服务性:建设工程监理具有服务性,是从它的业务性质方面定性的。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手段是规划、控制、协调,主要任务是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最终应当达到的基本目的是协助建设单位在计划的目标内将建设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在工程建设中,监理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信息以及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为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工程监理企业不能完全取代建设单位的管理活动。它不具有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它只能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建设单位进行管理。
2.科学性:科学性是由建设工程监理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工程监理企业应当由组织管理能力强、工程建设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领导;应当有足够数量的、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应变能力的监理工程师组成的骨干队伍;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要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要积累足够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数据;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独立性:《建筑法》明确指出,工程监理企业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工程监理企业按照“公正独立、自主”原则开展监理工作。按照独立性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严格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工程建设文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等的规定实施监理;在委托监理的工程中,与承建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和其他利害关系;在开展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程序、流程、方法、手段,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开展工作。
4.公正性:公正性是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准则,是监理行业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在开展建设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应当排除各种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监理的委托单位和承建单位。
四、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掌握)
(一)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工程监理企业可协助建设单位选择适当的工程咨询机构,管理工程咨询合同的实施,并对咨询结果(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提出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或者直接从事工程咨询工作,为建设单位提供建设方案。工程监理企业参与或承担项目决策阶段的监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项目投资决策失误,也为实现建设工程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可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由于这种约束机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可以有效地规范各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建设行为的发生。即使出现不当建设行为,也可以及时加以制止,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后果。应当说,这是约束机制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管理程序和市场行为准则,也可能发生不当建设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监理单位可以向建设单位提出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发生建设单位的不当建设行为,这对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也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当然,要发挥上述约束作用,工程监理企业首先必须规范自身的行为,并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
(三)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在加强承建单位自身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由工程监理企业介入建设工程生产过程的管理,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有以下三种不同表现:1)在满足建设工程预定功能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设投资额最少;2)在满足建设工程预定功能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建设工程寿命周期费用(或全寿命费用
最少;3)建设工程本身的投资效益与环境、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