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b、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c、单或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d、只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2、一般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应按照( )扣除没收财务损失、支出各项税收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后的10%提取。
a、利润总额
b、营业利润
c、税后利润
d、未分配利润
3、财务评价不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a、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的一致性原则
b、费用与效益识别的有无对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基础数据确定中的稳妥原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敏感性分析可分为线性敏感性分析和非线性敏感性分析
b、敏感性分析的结论及建议中,减轻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措施可分为国家或地方政
c、当不确定因素为费用科目时,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变化与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呈相反的方向
d、临界点的高低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有关
e、可编制敏感性分析表将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进行汇总
5、影响企业选择投资战略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 )。
a、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b、企业稳定发展的意愿。
c、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开发市场的能力
d、企业筹集和调配资源的能力
e、企业所属行业的竞争结构及平均利润率水平
6、下列废气处理方法中( )适用于废气浓度在几百万分之几百至几千ppm。
a、冷凝法
b、燃烧法
c、催化转化法
d、吸收法
e、吸附法
7、建设方案总体设计过程中,需对主要厂房、生产装置等主要构筑物的( )进行初步研究。
a、建筑特征
b、结构型式
c、能源供应
d、特殊要求
e、经济合理
8、国民经济评价采用了( )经济评价理论。
a、费用一效用分析方法
b、“有无对比”方法
c、影子价格理论方法
d、资本金流量分析方法
e、总量效益最大化
9、在价格预测方法中,利用利益均衡原理和产品与原料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价格预测的方法是( )。
a、回归分析法
b、比价法
c、政府定价
d、以上都不正确
10、盈亏平衡分析可分为( )。
a、线性和非线性分析
b、盈亏平衡点分析
c、线性间分析
d、线性内分析
第三章 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条件评价第一节 资源优化配置
一、资源分类与特点
▼(一)资源分类:
1、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大自然的作用不断地繁衍的资源,包括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有机体)和水;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可观测的时间限度内不能自生恢复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它非金属矿。
2、可枯竭资源和不可枯竭资源:
不可枯竭资源包括水、太阳能、风能和土地等;
可枯竭资源包括全部不可再生资源和部分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
3、物质资源与生态资源:
物质资源是指人们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的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生态资源是指能保持生物圈生态平衡,一般将能容纳人类活动所产生废物的资源,如空气、水、土壤等。
▼(二)资源特点:有限性、分布不均衡性
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建设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在项目评估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把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三、资源利用的一般原则(记5条)
1、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要求。(近期与远期、局部利益和国家完整利益);
2、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全球化角度出发;
3、资源的利用开发必须注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三结合、三统一)
▼在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中,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利用、多种途径、讲求实效、重点突破、逐步推广”的方针,遵循(三结合)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污染防治相结合,(三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资源利用要与环境(生态)相协调。
5、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的节约并举。
四、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性分析
(一)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6条):①科学性;②有效性;③有偿性;④综合性;⑤经济性;⑥可靠性分析。
第二节、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源条件评价
一、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源条件评价的目的
▼资源开发项目:指煤矿、石油、天然气、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矿产资源,水利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项目。
▼资源开发项目的决策分析与评价阶段,对资源条件预以评价,为项目建设规模、开发方案的设计和效益评价奠定基础。满足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二、资源开发项目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资源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体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②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④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规定:▼森林采伐项目的设计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起到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⑤符合对资源储量和品质的勘探深度的要求:▼资源开发项目的可研报告,应附有具有资格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的评审意见和国土资源部或省(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认定书。
三、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源条件评价的内容(▼5个方面)
(一)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主要分析:
1、是否符合资源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是否处理好地方与国家整体利益关系、远期与近期开发关系、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和储备、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是否制定合理的资源综合开采利用方案。
(二)资源可利用量:主要针对拟建项目性质,提出合理的开发(开采)规模和开发(开采)年限。
(三)资源自然品质:根据项目特点分析研究资源品质,为制定项目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四)资源赋存条件:主要分析研究资源的地址构造和开采难易程度,以便确定开采方式和设备方案。
(五)资源开发价值:主要分析资源是否值得开发利用,为预测项目效益奠定基础。
第四章 建设方案设计
第一节、建设方案设计的作用、内容和要求
一、建设方案设计的含义和作用
1、在对拟建项目取得市场、资源等研究的阶段成果,并初步研究项目战略和投资控制意见后,就应开展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
2、设计方案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5条)
1)在市场、资源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实现项目目标和战略的工程和技术方案。
2)为估算、融资、成本分析和财务评价等后续分析工作提供条件。
3)反复开展技术经济比较,完善方案的同时,实现项目优化。
4)为初步设计提供全面的基础方案和依据。
5)有利于项目实施阶段的工作(资金筹措、技术贸易、设计、设备和材料定货、施工和安装等)的酝酿和准备。
二、建设方案设计的内容:建设方案设计的内容随行业和项目复杂程度而异;大型或复杂工业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一般包括13部分: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2.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3. 主要生产设备方案;4.(场)厂址;5.原材料原料供应;6.总图运输;7.土建工程方案;8.公用、辅助、场外配套工程;9.节能节水;10.环保;11.劳动、安全、卫生消防;12.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3.项目进度计划。
三、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一)工业建设方案的要求(9点)
(3)采用先进、适用和前瞻性技术,提高项目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5)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8)多方案比选以节约投资和运行成本,满足投资和成本控制的要求。
(二)投资前期研究建设方案的深度要求
1、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设计,满足国家对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要求。
2、可研阶段满足: ①各主要条件和数据应有文件或意向书作为依据;②各层次建设方案设计经比选后提出倾向意见;
③满足投资误差不超过10%的要求;④最终使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结论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
项目就是能够突破现有事物运行或发展的进程,带来急剧变化和结果的活动。随着市场变化频率的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也随之缩短,现代市场的迅速变化和人们对于效率的极度推崇,已经使得企业承受不起逐步调整所付出的代价,而项目能够提供一种结构,使人们能够以远高于积累调节的速度来变革公司和达到预期目标。所以,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和市场对产品要求的提高,项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项目管理也成为企业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工具和普遍的社会现象。
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概念起源于美国。如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计划、北极星导弹计划等。20世纪60年代初,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倡导下,项目管理被引入我国,并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试点应用,当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还牵头成立了“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而项目管理在国内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被应用,是在改革开放后。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在国内第一次采用了国际招标,中标的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法不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而且工程质量优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给当时我国的整个投资建设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其项目管理的经验迅速在全国许多大中型工程中推广,1991年建设部在全行业全面推广项目管理。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在保证项目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预防和控制风险等诸多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几乎已经成为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金融投资机构的项目,都要求应用项目管理。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每年的社会投资都达数万亿元,尤其是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些都带来了新一轮的项目管理热潮。
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之处就在于它的风险系数较高。通常意义上的管理活动是一个稳定的过程,它持续不断地进行,或者在某一点上结束,但是管理方式是基本一样的,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工作的内容会经常有所调整,但仅限于 “微调”。项目管理就不一样了,它到达终端后就会停止,团队成员就会解散或重新组合从事其他任务,在这个意义上,每个项目都是唯一的,从事项目的人员解决的都是一些新的、陌生的问题,而项目管理自始至终都必须面对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问题,它是受风险驱使的,项目的目标越有价值,其中蕴含的风险就越大。风险是项目生命周期中需要不断受到明确关注的核心。
通常意义上,项目管理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范围管理、监测与控制、计划、日常基本工作与行政管理、组织和团队建设。其中范围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内容之一,之所以对它特别强调,是因为在项目进行中目标可能发生变化的风险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常见的因素。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心脏,监测与控制、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平稳运行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如果项目成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够始终信赖和遵循这些原则,那就能够避免项目中的许多陷阱。这些原则包括:经营原则。也就是项目必须和经营战略紧密相关,能够产生许多效益。企业需要合理的计划选择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能为投资带来最大效益的项目,并在风险演变成危机之前及时调整计划,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管理和控制原则。企业需要利用设计关键路径或关键链的方法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和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新计划,并及时向上级汇报。项目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需要不断协调那些相互冲突的需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资金完成最大的产出,因此维持时间、资金与绩效之间的平衡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人员原则。完成项目需要特定的技能,而项目的技能来自整个组织,而不是单个成员,因此组织成员的搭配与促进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是一个需要高超智慧的事情。
当前,项目管理已经日益成为企业或各种组织成功驾驭变革的工具,而众所周知,变革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所以掌握项目管理的艺术,培养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