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中共贵州省委秘书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处长和3个副处级领导干部。
一、选拔职位(一)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处长。
(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3个副处级领导职位。
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职责为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工作服务。围绕中央和省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开展调查研究;负责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文章等文稿的组织起草、修改以及活动新闻稿的审核;负责有关公文的办理和文书管理;负责省委主要领导同志重要活动的协调和服务;参与省委和省委办公厅文件、文稿的起草和省委召开的有关会议的服务工作;负责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专职秘书的管理;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选拔范围贵州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在黔单位。
四、资格条件(一)基本条件
1.中共正式党员。
2.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3.具有五年以上工龄。
4.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或“合格”以上等次(不含企业单位)。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秘书一处处长
1.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的正处级干部,2006年6月底以前任副处级职务的干部;事业单位的正处级干部,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2006年6月底以前任副处级职务的干部或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国有企业中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和2006年6月底以前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省属国有企业、中央在黔企业的中层正职和2006年6月底以前任职的中层副职,市(州、地)所属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和2006年6月底以前任职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事业单位中,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以专业技术职务为准。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63年6月30日以后出生)。
3.应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
(三)副处级领导职位
1.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的副处级干部,2006年6月底以前任正科级职务的干部;事业单位的副处级干部,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2006年6月底以前任正科级职务、从事公务的干部,2006年6月底以前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国有企业中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和2006年6月底以前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省属国有企业、中央在黔企业的中层干部,市(州、地)所属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和2006年6月底以前任职的中层正职干部。事业单位中,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以专业技术职务为准。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68年6月30日以后出生)。
3.应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
1.正在受司法机关立案侦察、纪检部门和监察机关立案审查的。
2.正在党纪处分所规定的提任使用限制期内的。
3.受过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刑事处罚的。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背景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经验中建立起来的。
3、是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年发展阶段:1、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初步形成
2、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发展形成基本的轮廓。
3、十三大--十四大,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为标准,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他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突破了常规,开拓了马克思理论的新境界。
2、 坚持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露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
3、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察世界,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4、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来源:m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怎样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任务?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本质(重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992年邓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发展
(1)在目标层次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基础地位
(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
(5)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6)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法,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本质与基本特征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5)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生产力,可能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
(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
(3)发展是硬道理
(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5)要善于把握时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问题
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
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核心和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是衡量生产力是否发展的直接尺度。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进步。
依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但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
一切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即使是社会主义的,也不一定是当前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