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备考指南 >

公务员考生应塑造“中庸个性”

2008-10-04 
  作者:戴斌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正在不断升温,越来越多人开始参加这项难度越来越大的考试。 ...

  作者:戴斌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正在不断升温,越来越多人开始参加这项难度越来越大的考试。但也要许多人对这项考试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考察应试者,这样的考察能体现出谁更合适当公务员吗?其实公务员考试无论从出题角度还是出题目的上看,都是为公务员所需素质而度身定做的,笔者认为从事公务员工作首先需要“中庸的个性”,而“中庸的个性”与公务员考试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以下将为大家一一论述:

  中庸的个性和处事方式——对应题型:申论题、面试题

  首先谈一谈“为什么公务员需要中庸的个性和处事方式?”

  (1)民族因素: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强调中庸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处处总是以和为贵,不愿意轻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古代的例子就不详谈了(因为太多了),就拿当代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崛起”等一系列主张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中庸之道。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已经是在用中庸的处事方式来解决许多国际问题。同时从微观角度来看,公务员是代表国家去执法的,执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执法时要与社会常理相一致,而中国的社会常理中就包含了中庸之道,因此公务员需要中庸的个性和处事方式就不足为奇了。

  (2)党的历史因素:在党的历史上,内部曾出现过两种错误: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主义”,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前者是一种激进的处事方式,后者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方式。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过左过右都是不对的,都会给党的执政带来不利的因素,屡次党能够度过难关,靠的也是一种中庸的处事方式,不过左也不过右。在这里请大家不要误解的是,真正的中庸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的一种积极的处事方式。因此总结党的执政经验,中庸的处事方式(不过左也不过右)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而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公务员当然也要有中庸的处事方式。

  (3)工作特点:从执法的特点看,公务员是握有较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如果处事方式不中庸很容易造成执法尺度不一。比如城管大队对路边小贩的执法处理,有些执法人员可能脾气比较差,一看见路边小贩似乎就“义愤填膺”,干脆连人带货一起押上车,少数甚至又打又骂,其实处罚是要的,但更多还是要教育嘛。而有些执法人员似乎天生就是个老好人,说什么:“算啦,看你生活也不容易,这次就放过你啦,下次不要这样”,这不是明纵容他们嘛。所以过左过右造成执法尺度不一都会影响公务员执法效果。中庸的处事方式是既适当处罚也积极教育,这样一方面能达到较好的执法效果,又有利于社会和谐。

  请大家要注意,笔者要再一次强调,中庸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不代表天天喝茶看报纸无所事事;也不代表事不关己,己不操心。那是旧的,腐朽的,假的中庸观点。新的,真正的中庸,笔者认为是八个字:“适可而为,勇而为之。”

  这个原则尤其在面试中尤其重要,下面笔者给大家讲几个面试题大家就会明白了。先解释一下“适可而为”,就是你只做与你身份、职责相适应的事情。笔者有个朋友考了某省的选调生,现在在某乡镇做公务员。有次吃饭他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镇的镇委书记不大会讲普通话,所以在开会时常常委托镇的宣传部长帮他读发言稿,有一次他辖区内的一个村被评为模范村,有电视台要来采访,村长这下可高兴了,于是整理好行装后就赶去了记者招待会现场,没想到到场后,那个宣传部长竟然习惯性地“自动自觉”替书记念了发言稿(这里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结果大家都以为宣传部长是镇里的书记。第二天宣传部长就上了电视和报纸,接受广大群众的赞扬。书记心里当然是痛苦啊,在镇里兢兢业业辛苦工作了十几年才有了一点成绩,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上一下电视,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认同,那十几年的辛劳也就值得了。可是被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哎!后面的结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或许宣传部长后面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后来笔者在某省的公务员面试题中见到这个例子所改编的一个题目,问的是如果考生是镇委书记的秘书,发现宣传部长“越权” 发言了,现场你怎么处理这个情况。最佳答案当然是要“中庸”的,即要维护书记的权威,同时也要让宣传部长能下得了台。这里体现的就是作为公务员要“适可而为”。

  “勇而为之”,就是该你担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尤其是领导或组织的权威的时候,你要勇敢地站出来。有一次某市国土局长去到乡村视察农转非的问题,在农田边经过的时候被当地的一群群众围住了,问为什么要拆他们的房子。事实上这些农民并不懂国家相关法律,非法占用农田建房子,而且所建房子不符合安全标准,依法是要拆除的。但这时候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局长一时也无法解释清楚给他们听,结果被围困了。随行的秘书因为走在后面,没被围住,这时他很怕,竟然抛下领导,自己跑回村委会,找村长帮忙。他自以为他自己很聪明懂得脱身找人帮忙,但实际上等到他叫到人来帮忙解围,局长已经被围困将近一个小时,危险指数已经五颗星了。这个例子后来也曾被改编成一道公务员面试题,就问考生如果你是那个秘书你怎么处理。这道题最佳答案是:自己加进去,跟大家说你是负责人,有问题你留下来解释给大家听,并假意让领导回去单位拿文件来核实一下情况,让领导迅速解围,又不影响群众情绪。领导回头肯定会回来救你。而你不是直接关系人,领导才是真正的危险对象。最后就算真的危险你就老实说你只是秘书,村民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其实好多面试题都来源于真实例子,考察考生在实际的场景中,所做的反应符不符合公务员素质的要求。在面试中是如此,几乎所有的最佳答案都是中庸的,过左过右的做法通常得分极低。在行政术语中,“中庸”其实就是要“统筹兼顾”。因为面试题中常常就是给出两个都需要兼顾的利益,看你如何巧妙地“统筹兼顾”。

  至于申论题,更是要体现出中庸的味道方为上策。因为在申论考试中,影响考生分数提高的一大障碍,便是考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往往可操作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对策上不够“中庸”。比如有些考生在谈到明星逃税的问题时,就极力强调要加重刑事和民事处罚,让媒体暴光引导公众对其道德谴责等等。就上面的例子而言,首先严刑重法并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其次法律不是针对明星而专门设置,是对应整个社会的;再次如果政府引导媒体暴光其行为似乎容易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嫌疑。所以考生“想出来”的许多对策在现实中是不会被政府所采用的。因为许多考生在看到自己深有感受的一些话题时,往往是以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忘记了在考试中是让你以一个公务员的身份,用公务员的思维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不是代表自己,处事要抛下个人喜好情绪,“中庸”地提出解决办法,才会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申论考试中,考生要懂得身份的转换,恰当的提出较“中庸”的对策,方能与现实相符合,从而获得评卷老师的认同,取得较高的分数。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面试与申论有许多共通性,都是对事物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只是面试要求语言更简练概括,申论就论述得比较详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