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干知识学科内知识串讲及跨学科知识渗透100例(61~80)
61.列强对华输出资本
历史: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得垄断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强迫贷款,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的特征之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争做中国债主、设立银行、争夺铁路修筑权、办厂开矿等。应掌握这些方式的具体表现,理解各种资本输出方式对中国造成的恶劣影响。
1913年袁世凯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从而消灭国民党控制的南方各省,以办理“善后”为名,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2500万英镑,八四实交,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合同规定盐税的征收要聘外国人协助管理,从此盐税被外国人控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提供货款为条件,鼓励北洋政府出兵参战。段祺瑞依仗日本帝国主义支持,借款练兵,企图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至1918年先后8次向日本借款。日本通过借款加强了对段祺瑞政府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控制,致使一战期间出现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政治:联系现实分析认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与我国今天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有何不同?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是被迫的,是以牺牲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利为代价的。而今天我国向资本主义贷款则在不损害中国主权的前提下,是完全平等和互利的,二者有实质性的区别。
用现象和本质的观点认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理解并掌握现代化建设中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原则: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6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953~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其中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较慢,各部门发展不平衡。
政治: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只有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行使自己的发展权。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联系有关时事,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外国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应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工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民族工业有何影响?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怎样才能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联系时事,正确认识走私是冲击民族工业的祸水,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认识打击走私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6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西部开发
历史:近代对西部的管辖和西部人民的斗争:
19世纪70~80年代,云南、西藏、新疆人民抗击英俄的侵略。
1875~18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1913年西藏地方政府与英印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到北洋政府的拒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转移到西南。许多近代工业企业先后从华北、华中迁到西南、西北各地,增强了后方的经济实力。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内蒙古人民进入了生活、生产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地区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西部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革命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5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一五”计划完成后,西部地区修筑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及宝成铁路,这些交通路线沟通并加强了西部和内地的联系,加速了西部的发展。
1957-1966年,我国对西部的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头钢铁基地建立,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建成,成昆铁路开始修建。
1966~1976年,国民经济在动乱中缓慢发展,西部地区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9年葛洲坝建成,四川西昌、甘肃酒泉成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
地理: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自然环境相对处于劣势,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多为山地、高原、沙漠,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消费市场不活跃;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科技对经济影响较小;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育较晚,经济结构单一。
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自然条件方面,拥有丰富的能源、原材料(如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利资源等)和广阔的市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发展边境贸易有利。社会条件方面,西部大发展时机成熟;国家政策的优惠与支持,东部人民的大力支持。
政治: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部大开发要集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林、牧、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西部人民自身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搞活边境贸易。
“十五”期间要突出重点,搞好开局,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五到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使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
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
国务院已颁布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
64.土地政策演变问题
历史:中国共产党依据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了符合当时革命和建设实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作用。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2000年,中共中央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
地理:结合我国国情,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锐减,1990年我国把每年的6月25日定为我国的“土地日”。
政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农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搞好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体现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的原则。
国家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是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具体表现。
中央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市署农业和农村问题,体现了政府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国家职能。
本5页:第 【1】 【2】 【3】 【4】 【5】 页责任编辑:sony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