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书本、考察能力、时事切入、不避热点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大纲卷)历史部分内容分析
朱雨辰 中学部
2008年度高考文综(大纲卷)考试已经结束,从已经出来的全国卷一、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来看,文综历史科目的命题特点逐渐成“立足书本、考察能力、时事切入、不避热点”的趋势,下面分别从以上各方面结合试题分析08年的文综高考历史部分,以期为以后的高考复习提供方向和建议。
1.立足书本
高考历史科目的考察一直以课本为基础,而识记基本史实作为回答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立足点也是每年历史必考的内容。今年文综历史科目则立足于书本,侧重于对时空概念的考察。如08北京卷的12、13题分别考察了空间和时间的定位问题。其中13题考察古代对外交通的状况更是把书本中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图(古代史书p80)经过一定的删减直接放在了试卷上,而北京卷的19题就考察了1958年和1980年两个时间点的历史事实的定位。
纵观各类文综卷,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定位历史事实的题目比比皆是。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整理历史课本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定位。因为近几年时间往往不会作为答案给出,所以一直成为考生忽略的问题,而不直接考时间不代表时间不重要,往往在考试的时候,时间扮演着“桥梁”和“标尺”的作用,“桥梁”的作用指的是把题目给出的材料通过时间同书本知识连接起来。“标尺”的作用指的是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往往可以以时间为标尺,排除一些时间上超前或者滞后的选项。所以关注书本中的时间标志词是复习整理书本的前提。
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历史书本中的地图,尤其是古代史的地图。近几年的高考,直接采用书本上的地图作为考试的材料也是命题者常见的作法之一。
2.考察能力
今年高考的一个趋势是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出答案的题目越来越少,更多的题目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08北京卷14题考察水利工程。需要我们动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题干中获取到“蜀相诸葛亮”中的“蜀”字,从而定位到四川,定位到都江堰。又如08北京卷的19题则完全考察了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
考纲要求的能力有4点: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高考也越来越突出对这四点能力的考察,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全国一卷出现了大量的材料型的题干,通过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和对书本知识的调动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对于这4点能力的锻炼,需要考生及早准备,立足于对书本知识的整合,进行适当的解题训练。做题之后要注意总结答案,哪些信息是材料上有而我没有获取到的,哪些信息是书本上有而我没有联系到的,哪些信息需要我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只有科学的训练才能促进这4方面能力的提高。
3.时事切入
历史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历史照亮未来之路。通过历史启发对现实的思考成为高考命题者的一个思路之一。时代感浓厚成为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征之一。如北京卷14、15题从抗震救灾切入,考察了古代水利工程和太平天国时期的主张。
这种时事切入的考法实际上是对书本知识的考察,而这类题目的难度在于时事增加了我们对题目的陌生度。这就启示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勤于整理时事,并从时事中思考其历史相似点,思考书本知识中有没有能够联系反映当今的时事。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考试时对于时事切入这样的题目的陌生感降低,更能够有效的找到书本对应的知识点。
4.不避热点
高考文综历史的考察,一向不避热点,这种热点包括三层含义:1.时事热点 如北京卷37题实际考察了时事“改革开放30周年”后的书本知识点;2.知识热点 有些知识点的考频相对较高。如对于不平等条约的考察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 今年的全国一卷考察了不平等条约中治外法权的废除问题; 3.课改热点 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北京卷在非选择题的形式上就采取了小组研习,主题会议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考题形式。
对于热点的问题的备考,学生在备考是要紧扣时事热点,主动总结知识热点,积极实践课改热点。这样才能在热点问题上不至于措手不及。
总的来说,08年高考文综历史科目的考察稳中有变,相信对09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