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选择题部分彰显生活性、创新性、人文性、**性
-选择题中组合题型有增多趋势,选择题专题化趋势减弱,综合性降低
单项选择中的组合型题实际上是“不定项选择题”,以考查知识面广、突出发散思维而备受命题老师青睐,2006年的几套全国卷中这种组合题型在12个选择题中平均占到了七八个,这种题型还有增多的趋势。做好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排除法,要做到“三排”:一排错误项,观点本身错误或者包含着部分错误的项要排除。二排无关项,观点虽然正确而且有理论性、时政性,但是与题干本身没有关系或者与题干要求没有关系,这样的应该排除,一般包括与题干的中心思想、主要宗旨无关,还有的与设问时的知识限制不相符,还有的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排大于或者小于项,知识内容大于或者小于题干的知识范围和规定范围,这样的选项也应该排除。排除法还可以根据正确项来排除其他组合项,考试中,如果你拿准了一个或者两个组合项肯定正确,那么没有把这一项或者两项组进去的选项一般不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组合型选择题中多数是“四选二”或者“四选三”的,这样的题型更要注意排除法的运用。
-主观题趋向于“小角度”切入,限定具体理论展开分析
从近两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来看,主观题趋向于小角度切入,运用具体理论知识详细分析的方向发展,给出的社会热点问题,选取一个较小、较细的事件,以此体现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等社会大背景。设问的角度和方向也是多数指出了具体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让你具体展开来分析说明。这传递给了一个信息,过去那种考查发散思维,要求“提纲式”答案的主观题渐渐退出,那种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转向了选择题中的多项组合型题,而且主观题能力立意逐渐转向运用具体知识把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解读明白,要求理论和实际真正结合起来。
-主观题型预测性例题
材料: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人数的57.6%,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在建筑业中占到近80%。第三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人数的52%以上。
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子女入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其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等得不到有效保障,并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就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提出“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所谓“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就是对进城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等看待,使他们享有平等待遇和权益。
《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强调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
《若干意见》还提出,要把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在农民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依据所学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维护农民工权益为什么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10分)(2)运用所学哲学认识论的知识,从有利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说明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的必要性。(8分)(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1)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2分)。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2分)。用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每个劳动者纳入法制管理和保护的体系中,当劳动者在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的规定,依法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6分)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既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又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包括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2分)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可以使农民工积累起更多正确的主观因素,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4分)[注:考生如果具体说明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意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但不超过本小题总分8分]
(3)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农民工是我国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就要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其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每点2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