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日常管理 > 职场经历 >

“年薪制”新闻调查:老总年薪是职工的33倍

2017-01-01 
“年薪制”新闻调查:老总年薪是职工的33倍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企经营者年薪是企业员工平
“年薪制”新闻调查:老总年薪是职工的33倍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企经营者年薪是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13.6倍,而且范围扩展得太大,有的企业班子全体成员都拿年薪,占用了职工的工资总额。

  对此,职工怎么看?国企老总怎么看?各职能部门怎么看?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年薪制是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实行的一种薪金制度。

  一项制度,如何做到既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又兼顾社会各利益阶层的认知,以达到发展兼顾稳定、效益兼顾公平之目的,是考量我们决策管理机关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的课题之一,也是展开此次新闻调查的目的所在。

  年薪制这种分配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办法,发达国家早已实行年薪制。XX年,我国中央企业全面实行经营者年薪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经营者的年薪与员工收入差距过大;不具备拿年薪的企业,经营者也拿年薪;有的经营者拿年薪搞暗箱操作等。对此,职工反映强烈。

  差距究竟多大

  7月20日20时30分,山东某大型国有机械制造企业机加工车间,正在车床前生产“活塞”的吴师傅针对企业经营者与员工的收入差距说:“企业高层领导的收入多少我不清楚。俺是计件工资,每月全算上1000多元,如果上中班,8小时给5块钱的补助费,一个月能增加100多元。”据了解,在这家企业像吴师傅一样的操作工有XX多人,他们年平均收入1万多元。

  记者在这家企业的“职工技协成果总结”表格上看到,三位职工搞了一项“小松活塞粗孔定位改进”的技术革新项目,共得到一次性奖励1000元,而这个革新成果每年给企业带来30多万元的效益。“听说老总只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能拿几十万的年薪,我们的工资怎么就不能随着效益增长?”这个革新项目组的组长刘师傅说。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王某和副董事长张某告诉记者,他们的年薪分别是40多万元和20多万元。“这是近一两年当地国资委给定的,我早在1995年就拿年薪了,那时候拿20多万元。”王某补充说。

  “老总43.6万元,职工只有1.2万元,老总年薪是职工的33倍,差距是不是太大了?”山西一煤碳企业的职工这样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对记者说:“目前经营者年薪制的范围扩展得太大,有的班子全体成员都拿,这样一层层地涨,占用了职工的工资总额,影响了职工利益。”

  据有关部门透露,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薪设最高限制,初步定为不超过本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14倍。有人担心,这个规定会激起那些尚未达到这个倍数的国企经营者向14倍的年薪收入冲顶,追求利益最大化。特别是那些亏损的国有企业,管理者成为穷庙里的合法富方丈,它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益远远大于激励老总们好好干所带来的正面效益。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目前,一些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年薪已达到六七十万元,有的甚至已超过百万元。近四年来,中国股市股指虽然从2245点跌到了XX年的1000点,市值损失了一半多,但就在股市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年薪却在一路走高。1998年,当年840多家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平均年薪为5.1万元,而在XX年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平均值已达到19.9万元。XX年股市虽然十分不景气,他们的平均年薪却熊市走牛,达到23.6万元。

  有的企业无论是否赢利老总都拿年薪。以某省一家钢厂为例:近几年来,老总为了追求自己拿到高额年薪,人为做大效益这块蛋糕,以期从中获取丰厚的个人回报。

  XX年,全国同类企业大都发展到年产300万吨钢,利润7亿~8亿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万元左右。而这家钢厂只有200万吨,利润两亿元,职工年平均收入1.2万元。如果将该企业职工工资提到同类企业水平,企业当年不仅“颗粒无收”,而且要亏损1亿~2亿元,老总哪有年薪可拿?而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该企业老总却拿40多万元年薪。

  方方面面的看法

  广东国资委日前透露,该省今年起将拉大省属国企老总收入差距。根据方案,约15%老总将拿到最高的100万~150万年薪,4%拿最低的15万~25万,其余部分拿40万~90万元。据说,一项名为《企业经营人员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条例,将成为提升国企经营管理水平的杠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年薪制”新闻调查:老总年薪是职工的33倍

  此举传达的信息是:广东省属国企领导的业绩将与薪酬挂钩,干好干坏不再一样。在考核、薪酬等方面的思路措施正在拓宽完善。可这个消息中提及的一句话却使上述意义大为“减色”,令人疑惑。因为在此之前,老总们年薪只有20万~30万元,这说明即便是干得最差的老总,其收入顶多是微跌或持平。“业绩考核”的实际结果是老总薪水普遍上涨。

  现在只要一提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基本就是“两字”:“涨钱”。涨的理由冠冕堂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新观念,尊重人才,体现劳动价值等不一而足。抛开这些“大道理”不谈,实际涨钱的最根本原因是一些人总爱拿私企说事。称私企老板动辄年薪几百万,言下之意国企应像私企靠拢,否则“不公平”,留不住人……

  某省一家企业的领导近几年反复向职工讲,省里要我们搞年薪制,我们不搞,因为企业处于发展时期,困难时期,公司上下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苦日子,同舟共济,共赴危难,共渡难关。

  “我们一直信以为真,对公司领导充满敬意,对工作充满激情。直到今年4月有家媒体披露才知道原来老总们XX年就拿了年薪45万元。这不是对全公司干部职工的欺骗和愚弄吗?中央一再强调厂务公开,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要对职工隐瞒呢?企业老总拿年薪职工理解,但暗地里签年薪协议,偷偷摸摸地拿钱,直到报上披露还支吾搪塞,说是省里要搞的,我们只拿了17万。”职工赵师傅说。

  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的干部职工没一个人说不该实行厂长年薪制。

  “前几年干部职工强烈要求实行,可是老总不同意。企业也没一个干部职工说老总拿年薪多了,干部职工的意见是,老总年薪不能暗箱操作,应列入厂务公开范围,不应长期向职工隐瞒,百姓应有知情权;二是老总年薪是建立在职工年人均工资之上,老总45万元,职工只有1.1万元。”赵师傅这样说。

  XX年,某省国资委与这家企业老总签订年薪协议,协议规定:老总年薪可为老总基薪的3倍,老总基薪为本企业职工人均年工资的6倍。可老总当年年薪竟拿到45万元。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省国资委讲,兑现年薪时,考虑老总贡献大,利润上升幅度大,7万基薪太低了,于是将基薪提到11.6万元。

  这家企业的职工不解:老总年薪太低的原因应是职工年人均工资太低了,要提高老总基薪,那应首先提高职工年人均工资才对呀,凭什么毫无依据地随意不按协议兑现而擅自提高老总的基薪而置工人工资低于不顾呢?

  目前存在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得不让我们把“年薪”的问题放在全球现状和国情现状中看。

  专家认为,央企负责人的年薪在13.6倍的基础上又有上升的趋势并不符合我国国企现状和我国国情。效益与公平历来是经济学中最复杂难解的命题,把这一命题用一个简单化的数字表述是否科学?

  当前,我国约有15万个国企,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千差万别。既有赢利的,也有亏损的;既有市场化程度高的,也有吃垄断饭的。领导能力不同,经营业绩也不同。把这些企业统统归纳到一个标准,本身就缺乏科学性。

  据介绍,一些发达国家企业高管的工资收入状况是,欧盟大多数公司CEO的税前年收入相当于一般员工平均收入的5~15倍。在日本,同一公司内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为一般员工的17倍。德国公司总裁年平均收入达到制造业的员工平均收入的13倍。XX年,英国有关行业工会公布的年度报告说,英国平均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16倍。公司董事长的最高工资为16.2英镑。美国生产总额超过2.5亿美元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年平均工资是普通工人的20倍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国企经营者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总裁和普通员工年薪的倍数,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XX年《中国劳动保障年鉴》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XX年在岗职工的年平均收入为14040元,而美国工人的年平均收入为3万美元,是中国工人的18倍。 共3页,当前第2页123“年薪制”新闻调查:老总年薪是职工的33倍

  在社会生活与收入分配中有一种现象,即收入水平与倍数效应。即年薪收入相差同样的倍数,收入越低,差距越明显。

  XX年,我国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4040元,假设按高出13.6倍的14倍计算,企业老总的工资应该是196560元(当然有相当多的老总没达到这个数,也有相当多的老总远远超过了这个数),这还不算他们的各项职务消费。

  如果从经营业绩上衡量,有相当多的国企老总根本不配拿如此高薪。当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国企处于亏损状态。

  据了解,重庆的一家企业实施破产,而经营者在企业破产前就已把企业掏空,把工厂里的设备拉到自己成立的私营企业。在央企全面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一些地方国资委和企业负责人对年薪制缺乏正确的认识;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配套的改革措施没有跟上。其中,配套改革措施没有跟上是主要原因。

  苏海南分析说,一些地方国资委和企业负责人对年薪制缺乏正确的认识,是指有些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把实施年薪制看成是改革措施和约束机制,只看成是捞钱的渠道;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是指经营者在企业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一些地方国资委不清楚,不能准确地衡量好的业绩中经营者发挥了多大作用?反之,效益滑坡又与经营管理不善有多大关系?所以,企业经营者拿年薪时就排排坐,吃苹果,只要是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份儿。

  针对配套改革措施没有跟上,苏海南特别指出,这是指经营者选拔使用的机制改革没有跟上国企分配制度的改革,央企负责人基本是任命的,但任命中有的并非具备条件,也就是不具备管理要素的能力。经营者的产生方式还没有市场化,目前57%的国企领导仍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