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1:小学语文教科研计划(928字)
一、工作思路:
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和教务处工作计划,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通过拼音、识字、课文、听说活动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进行“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及策略的优化”等专题研究,以带动其它年级进行研究。
3、加强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县下达的各项教学指标。
三、工作重点:
1、优化备课组活动,积极配合大教研,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进行骨干示范活动,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组织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训练研究的力度,组织开展优秀学习习惯评比活动。“普通话口语表达”的深入开展,“写一手好字”实施与评比竞赛。
四、现状存在问题:
1、新课改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内化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部分教师的守旧思想较浓,课堂教研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教研活动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尚未完全脱离形式主义状态,活动内容教学思想的碰撞不够激烈。很多教师对展示教学都有推拒的心态,缺少暴露自己、锻炼自己的勇气。
3、课堂教学的反思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每节课后上完,都会有很多感受,或者顺畅满意或磕磕碰碰,这些即时的感受都是非常珍贵的,都应该尽快记录下来,总结一下得失。可遗憾的是,这种能促使自己快速成长的机会都在忙忙碌碌中悄悄溜走了。懒惰思想是人人都有的,造成教师成长缓慢。
4、骨干教师的辐射力量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学校疏于管理,使得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导致这些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五、具体措施:
1.九月上旬举行教学比武。
2.九月中旬系列课型立标学标。
3.十月中旬教学成果展示。
4.十月下旬校内小课题教学成果展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指导方法的研究》。
5.12月上旬校级小课题教学成果阶段性展示。
6.12月中旬县级教学阶段性总结。
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2: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4987字)
【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学科组将在集团的一体化管理背景下,在集团三年规范的引领下,自觉开展“生命·实践”合作校研究,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研究,牢固确立“成事成人”的价值追求,将以常规品质提升为底线,以研究融合推进为主导,传承研究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集团合作研究的新策略,寻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和师生学科素养的新发展。
【工作目标】
1.建立集团内教学常规管理新制度。
2.创生集团内日常研究推进新范式。
3.创设集团内各级课题研究新格局。
4.营造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新生境。
5.实现集团内教学质量整体新攀升。
【主要工作】
1.学科主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省“十二五”子课题申报论证活动;
3.市“十二五”备案课题的推进研讨;
4.学科校本纲要初稿的实践论证和修改完善;
5.集团内学科每月联合主题教研活动;
6.加强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每月一次教学质量专题调研活动;
7.学科知识管理和资源建设;
8.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如:区教师基本功竞赛,学生作文竞赛等。
【主要策略】
一、确立一个理念:规范出品质
策略:常规逐步统一,资源分享互补。
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日常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学期,学科组将站在集团一体化办学的新背景下,本着前延后续的工作思路、常规质量两手“抓”的工作原则,一切从实效出发,清晰方向,明确要求,规范实施,过程管理,及时评价,力求使常规工作扎实推进并有所突破,逐步形成科学、有机的节律和稳定、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1.强化职能:以中层竞聘、部门分工、职责重建为契机,进一步清晰教学研究的基础保障是规范有效的教学常规,以此强化各级管理者的常规管理意识。尤其是教研组长对学科、年级教学质量的日常监控、把关的意识要增强,将管理职能从组织研讨走向年级日常教学的各个领域,从校走向集团,对年级组教学常规、课题研究和质量评价等进行全面负责。
2.完善制度:对两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进行研讨,取长补短,合理取舍,形成统一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1)基本教学常规:规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二实小集团教学常规:二实小校区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内容要完整。翠小校区老师的备课也要体现结构与内容的完整性。带教案进教室;提前进教室;有当堂作业时间(落实、渗透在过程中,学生用动笔时间,低年级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字)不拖堂;年级基本统一作业类型和作业量,课外作业时间有效控制:低年级不留笔头作业,中年级半小时,高年级一小时(所有作业合并)、作业批改规范等。
(2)研究活动常规:本学期是集团一体化办学的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的队伍更庞大了,为了让语文教研活动能真正服务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活动要求前有方案策划(提前告知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中有过程推进(有主持人、重点发言人),后有反思总结;研究过程资源及时整理。学科组、各教研组有固定人员进行研讨活动到会考勤(徐艳)、研讨实录(尤心韵、徐洁)、照片拍摄(李琳珺)、素材整理(教研组长)、课题资料上传(校园平台已提醒,10日前上传陈水香、郭筱凯)活动报道(年级承办活动为单位落实到各组内部,教研组长把关,大组活动由马燕芬、毛鸣臻、王莺负责)。各教研组在学科组计划下有清晰的教研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做好各项研究内容、成果等统计工作等(金旭峰组日常教研整合意识强、推进力度大、目标达成度高)。每次活动,集团层面的要求教师按年级班级顺序就坐,年级教研组活动必须在规定场地:一年级办公室、二年级接待室,三、四年级录播室,五六年级三楼美术教室,图书馆和食堂是备用场地)(今天会后研讨一、三、四年级就要换场地,已联络但开门等钥匙交接内部协调)
(3)学科管理常规:开学教研组计划、过程中教研组活动记录、学期末教研组总结、教研组质量分析等,重平时的规范执行,重阶段的调研跟进,重期末的质量评价。
3.加强调研:“教学常规调研”仍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学科组将采取综合调研与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为出发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听课中指导,在指导中提高,在提高中促进,全面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
综合调研实行推门课制度,学期初,学科组将集合两校区骨干教师成立调研队伍,2人一组,各校区一个,每个年级成立2-3个调研组,不通知、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40周岁以上隔夜通知,原则上先骨干后普通教师,先跟班教师后新接班教师),并相机检查教师的备课,学生作业设计、批改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调研由点到面,从四年级入手,集中骨干教师进行调研,在集团内形成调研要求、规范、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然后进行全校各年级的全面调研。调研内容主要为:开学初师生教学的基本常规,内化标准、督促评价;新基础基本理念(重心下移;结构开放;互动生成等)和评价标准的落实(对学生成长有利,教师思维方式的变化)。调研的目的一方面利于学科组对集团内师生教学情况作总体把握,提出后续工作目标;同时对教师进行梯队梳理,提出分层突破目标。
专项调研坚持针对性强的特点,每次调研将在集团层面以年级组或年段组展开,根据阶段工作重点和过程生成性内容确定调研主题,内容涉及教师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早读课的内容安排和有效组织、教材作文的指导和批改、诵读课的落实和推进、年级单元整体教学的日常化、纲要完善修订的推进情况等专项检查,及时反馈,较强的针对性便于寻找共性问题,也可为年级组组织常规教研活动提供研究主题。
4.建设资源:对于两校教学资源,在日常研讨中加强沟通了解,在整合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在运用过程中杜绝“搬来主义”而是要在运用中不断完善不断内化,同时要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不断创造。
二、紧扣一条主线:研究促成长
策略:课题深度整合,引领团队成长。
学科组是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深化课题研讨,创新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发展的实践共同体。本学期,语文学科组继续以省级十二五课题为抓手,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带领教师开展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跟进式深入研究中对已有纲要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和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升实践变革能力和系统研究、思考提炼能力。
1.跟进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目标。
上学期,我们对单元整体研究的整体转型作了备课层面,本学期学科组将切实落实课标修订稿的学习与实践的同步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纲要编写与实践研究的一体性,把纲要已有稿件作为日常教研素材,将专题内容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组合式研究,教研组长分阶段、分单元、分专题分配到每月的集体备课中去,组织学习尝试、实践论证,集中教研组力量对结构、内容、表述进行修改完善。对缺漏部分进行再梳理,再实践,再创造,再总结。学期结束,组织骨干教师以年段为单位进行质量把关。
2.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实效。
为了保证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课程部在时间上提供了保障,确定每周一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本学期,我们将真正实现集团的融合教研,打破校区格局,每个教研组将由原来的6人扩大至10-12人,继续运用互动循环研讨制(组内循环执教、主讲;组际由各教研组循环承担课堂教学研讨和其他组参与研讨),这样既增加了教研组组内和组际的互动,又促进了集团内教师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的质量提升。
(1)每月一次集团内学科组集中研讨。以集团年级组为单位承担,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内容进行两校区融合式教学研究,两节研究课分别由两校区的两位老师执教,活动时先由组员进行单元汇报,内容涉及单元文本解读,目标制定以及单元结构教学的设计思路(以暑期两个团队的集中呈现为范例,可以由1人陈述,也可以分板块团队成员合力陈述),接着两位教师执教研讨课,课后先是组内评课再进行组际评课。从活动安排表到场地设备的准备,以及过程的摄影摄像后后续的报道、资源收集梳理均由年级组承担,组长积极发挥各梯队教师的作用,在活动前要明确分工,全组通力合作,同步推进研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共承担,促进教师在贡献和分享中互动发展。
(2)每月两次集团年级组合作研讨。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翠小各年级联络员加强两校区交流沟通(会后相互认识),结合集体备课与纲要研讨、年级单项能力的训练(如默读、查字典等难点的讨论)、阶段教学重难点突破和年级学生学科活动等统筹安排学习和研究内容,开学前每个年级组制定好本学期活动计划,做到活动前明确主题,过程中有效讨论,活动后总结反思,以促进研究的高效运行。教研组长要注意过程积累和文本规范,在组织开展工作的同时及时记录、梳理完善和提炼总结,学期结束,教研组以一览表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内外学习、主题发言、课堂研讨等)和成果(教师、学生)的梳理。
(3)由于两校区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差异,因此每月安排一次分校区教研活动,一般安排在月末,由各校区教研组长承担,针对本校区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研究活动,以加速融合的进程。二实小校区重纲要与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相互论证、补充完善,翠小校区重新基础基本理念的专题学习交流,每次都要提前布置内容,每次研讨推进力度要大,都要有实际效果。
三、 强化一个意识:活动增素养。
有效的学科活动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本学期,学科组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项丰富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回归课标,使活动更理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作为学科指导纲要,其内容的覆盖面要求我们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进行大胆地实践与创造。
因此,本学期,语文学科组将大力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实践的重要舞台,成为二实小教育集团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活动的组织实施不在形式要回归课表,注重内在品质,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作用于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然,活动课程评价也很重要,对活动课程的评价,并不是过多地关注活动本身,而是关注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表现,所以,我们不仅要考察其全过程,而且要采取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主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态度和表现,把活动的过程当成评价的过程,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符合二实小集团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2.围绕诵读,使活动更经典。
“文以载道,继往开来”,让学生爱上经典,通晓事理,敢于承担,修心修志,孝亲尊师,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诵读国学经典,同样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使其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本学期,语文学科组将带领各年级组积极开展“诵经典,健心智”语文实践活动。开学初,各教研组在学期初确立经典诵读内容,并策划本年级活动方案和评价方式,自选内容,自定形式,鼓励开展有特色有个性的活动,学科组一方面将对整班课文朗读和个人朗读进行全面调研,另一方面,对各年级经典诵读进行活动化集中展示。既为学生创设展示舞台,也为各年级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并及时组织年级组一起探讨活动得失,以望在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二实小教育集团经典诵读活动系列。
3.把握节点,使活动更多元。
各级各类学科活动,如一年一度的省市“网络阅读征文”“华人作文大赛” “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市区作文竞赛、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征集等已常态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也给了学生展示语文学习的平台,从六年级澳洲行见闻录到各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常州市晚报小记者栏目作品的征集等,都需要教师大力宣传并积极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把活动的指导、参与、实践过程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