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三农工作经验交流
推金融创新之波 助三农服务之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制
推金融创新之波 助三农服务之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服务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金融服务改革政策和省委、省政府“三农”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强化“三农”工作的核心地位,**县积极实施金融驱动战略,依托特色林果、优质水果资源优势,试行“三权”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林农、果农“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为“三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县金融产品创新,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党委政府评价好、果农种植户评价好、银行自身回报好的“三好”成效。力角镇自和村委会果农李仕兵用其水果权证作为抵押,获得了富滇银行大理**支行200万元的贷款。果农李小芳用水果权证,仅3天时间就获得了20万元贷款。种植了500多亩柑桔的张冬梅动情地说:“前几年,由于得不到贷款,无法及时购买化肥,一年要减收50多万元。现在有了‘金果贷’彻底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据统计,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63.60亿元、贷款余额达44.44亿元,同比分别增16.16%、20.17%,其中涉农贷款31.23亿元,同比增28.56%,实现了全年“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服务“三农”作用明显增强。目前,**以葡萄、柑桔为重点的优质水果面积达27.93万亩、预计总产量达50.8万吨、总产值达36亿元,以核桃、咖啡为重点的经济林果面积突破70万亩、总产值达10.04亿元。2013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4.9亿元、增长13.26%,农村经济总收入45.88亿元、增长2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30元、增长18.32%。**的主要做法是:
抓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亚热带水果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形成了特色化、产业化、科学化、规模化的优质水果、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格局,获得了“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水果之乡”等多项殊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走出一条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支持。金融支农难、支持力度小,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难”决不等于可以对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视而不见、无所作为,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基于这一认识,为改变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贷款难、难贷款”的困境,打通银行服务“三农”的融资通道,开辟新的渠道,2013年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及县级各金融机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县性工作会议2次(**县财税金融工作会、**县经济林果权证核发及抵押贷款工作会议)、金融联席会议4次,专题研究部署全县金融工作。印发了《**县经济林木(果)权证核发及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与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抓确权颁证,夯实基础。传统的金融服务抵押担保门槛高、贷款审批手续多,农户很难达到贷款条件。为此,**县用确权颁证来跨过抵押担保这道坎,夯实农金对接基础。在全县10个乡镇全面开展了“水果权证”登记核发工作,共组建1个专门办公室、10支工作队、抽调1193人、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00万元开展“水果权证”登记核发工作。截至2013年末,全县水果权证已经审核录入47392户、确权水果面积32.38万亩,核发“水果权证”47338本,为广大果农提供有效抵押物。扎实开展了“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截至2013年末,全县共勘验集体林地22979宗、发放林权证15968本,确权面积225.88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96%;颁发土地经营权证72983本、承包面积25.86万亩,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23423亩,办理土地经营权变更1200份;筹措资金594.79万元,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86个行政村、2045宗地、253350.5公顷,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39729宗地;核发农村房屋所有权证48389本、房屋测绘面积1594万平方米,发证率达75%。“水果权证”和“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变“资产”为“资本”成为可能,贷款担保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抓金融创新,助农惠农。“三农”金融业务具有客户弱势、需求小频急、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同时还存在高成本、高风险、商业可持续难三个突出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农村金融服务乏力的症结,不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如何适应现代金融体系,而是现代金融体系如何适应农业农村实际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支持和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创新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金融部门顺势而为,以“创新机制,互惠互赢”为原则,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加快推进惠农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金融服务新模式。富滇银行大胆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方式,先行先试,为**果农量身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水果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金果贷”,果农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全面畅通,贷款规模限制全面突破,贷款利率低,还款方式灵活多样,深受广大果农欢迎,受到中国商务部、凤凰资讯、新华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水果网、三农财经等全国众多媒体报道和转载。2013年10月“金果贷”入选“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小微金融实践优秀案例”,截至2013年末,富滇银行用水果权证抵押贷款达412户、6303万元,最高单笔贷款达300万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针对农村信贷量小、面广、期短、用频的实际,将小额农贷与水果权证相结合,增加农户授信5000万元,为办理经济林木(果)权贷款制定下发了《惠果通贷款管理办法(暂行)》,在全县16个经营机构统一管理、规范流程。截至2013年末,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完成惠果通贷款1103笔4391万元。农行**支行积极开展“三户联保”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个人经营贷款,完成农户小额贷款授信4亿元,“三农”个人贷款余额7379笔、17816万元。**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各级党组织协作,积极探索开展“红色信贷”。金融产品的创新,实现了“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让**农民群众获得了充分、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抓长效机制,优化环境。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是实现做大做强农村金融产业目标、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为建立良好的银政关系,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将净增存贷款、存贷比以及创新金融产品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建立完善了目标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抓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上报争取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274万元。强化征信系统和诚信社会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完善信息评价,规范信息管理,创建信用乡镇2个、信用村134个,评选信用户53115户,营造了政府讲公信、企业讲守信、个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同时,各银行不断提高服务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定价,改善服务环境,为果农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农业是大金矿,农业是聚宝盆”。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的核心地位,以“绿色、生态、安全、优质、健康、营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施金融驱动战略,把全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县与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结合起来,着力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巩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做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最终让农业强、让农民富、让农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