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例文之一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乡镇、村办企业招聘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户籍管理混乱,分别落在乡镇经委、建委、商贸园等单位,有的长期无处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资者因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时间长,收费偏高。据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一亩土地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费、测图费、复垦费、补偿金等约在35000元左右,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江泽民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领导和督查工作。调查发现,乡镇要编制一个总体规划,设计费最低需8万元,而且乡镇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造成小城镇建设散乱。鉴于此,应成立专门班子,对全市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聘请专家论证设计,以减少费用,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既统一协调,又突出小城镇特色,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严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的科学程序,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三)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进镇人员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要求,协调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在小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按城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小城镇人口,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市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市、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例文之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清发展小城镇的思路
为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镇成立了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镇直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城镇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把城建工作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年度考核目标。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镇村干部、镇直所站负责人、工商企业界代表到外地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去掉了“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树立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经多方征求意见,理出了“立足镇域特色,发挥沿边优势,以工立镇, 以商兴镇,工贸结合,基础牵动,扩大框架,膨胀人口,努力把东和店建成沿边强镇”的城镇建设总体思路。
二、科学规划,用活政策,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新途径
按照城镇建设总体思路,2000年我们邀请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专家来我镇实地调查,分析论证,根据东和店镇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技术条件等,制定了《东和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2020年),并通过市级评审和批准。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注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道令,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大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东和店镇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依法规范征用土地程序;坚持地改与城建同步进行,镇政府对镇区土地依法垄断,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政策;对国有土地由县土地管理部门、物价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商评估后,依值竞价出让。为解决发展小城镇的资金不足问题,我镇坚持“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有偿集资、合股投资、个人投资、吸引外资、争取上级扶持等多种渠道累计筹集建设资金1.5亿元,仅争取到上级小城镇项目资金就达35027元,全部用于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7条、长6.3公里,新开环镇大道10.2公里,铺设方砖6000平方米,绿化街道2500平方米,改造高低压线路56公里,打深水井2眼,发展自来水用户410户,修建下水道4.8公里,安装路灯90盏,建高标准专业市场10个,建标准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建镇机关办公楼1栋,建二院门诊楼2栋,住宅楼3栋,建一中教学楼4栋、宿舍楼2栋。目前镇区基本上达到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
三、多渠道,全方位培植小城镇发展的产业依托
小城镇的兴起与繁荣,必须由相关产业来支撑,因此,我们把产业建设放到小城镇的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典型引路。目前,全镇发展优质小麦50000亩,白芝麻标准化种植30000亩,小杂果1200亩,林粮间作20000亩。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建综合养殖场3个,波尔山羊繁育场2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场6个,百头以上的养牛场3个,形成各类养殖专业村4个。二是努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开辟占地300亩的工业区3个,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工业区硬件设施条件,达到了“四统一”,即统一架设高压线路,统一进行路面硬化,统一修建排水系统,统一进行污染治理。镇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乡镇企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收、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大批客商来镇经商办企业,目前,全镇乡镇企业达到62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个,2003年企业上交税收达500万元,皮革和化工已成为我镇的两大支柱产业。三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繁荣市场经济贸易。我们兴建了皮毛、服装、百货、农资、瓜果、清真,建材、牲畜等十大专业交易市场,完善了市场内的道路、排水、防雨设施,达到了上有架棚,下有交易台,路面硬化,排水通畅,每天吸引万余人次进入市场交易,年市场利润达400多万元,同时带领餐饮、运输、住宿、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安置闲散就业人员2000多人。目前,镇区90%以上的门店建成两层以上的楼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30户,我镇已成为连接豫皖两省城乡商贸活动的纽带。
四、建管并重,常抓不懈,努力树立小城镇新形象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抓,从2001年5月份起,在全镇深入开展加强省级重点镇建设管理活动,把城镇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一是有人管事。成立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确定一名副书记专抓,具体负责城镇的建设用地、建筑施工、环境卫生和市场管理。把镇区划分为14个管理段,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各段,镇直各单位一把手分包一定范围的责任区,同时聘请了5名离退休老干部任督查巡视员,定期对城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二是按章理事。镇先后出台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门前四包责任制》、《文明市民、文明商户守则》、《小城镇建设管理责任区划分》、《督查长、段长职责》等一系列文件,使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三是齐抓共管。镇直各单位都成立了创建办公室,镇城管办与各段长和各部门创建办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狠抓督查,形成了人人都有创建主体,人人都是东和店形象,人人争做文明居民的良好城管氛围。目前,镇区内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店外经营、违法经营、欺行霸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城镇意识、文明意识大大提高,树立了城镇崭新形象,我镇正积极申报省级文明乡镇。
回顾近年来的城建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省、市对重点镇、示范镇的优惠政策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加之镇财政财力有限,对城镇建设投入资金不足,致使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营投资环境改观不大,制约了城镇的发展,由于连续自然灾害发生,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购买力降低,导致市场贸易不够活跃,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培植税源加快城镇开发,拉大城镇框架造成不利影响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亟待上级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下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主题(抓城镇就是抓经济)突出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管理)实现三个突破(城镇规模、城镇环境、主导产业)达到四个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居民城市意识、城镇经济、城镇功能)。为此,我们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例文之三
一、加强领导,成立班子
为确保我镇的城镇化工作顺利推进,促使城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镇人大主席、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的领导班子,并且书记主管、宣传委员分管城镇化工作,并抽调了精干力量充实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人员,加强了城镇化强有力的领导。
二、强化管理,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坚持原则,按规划建设
为确保我镇的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我镇严格按总规要求建设,充分协调居民与建房户的关系,做到了在不违反总规的前提,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反映之事。
(二)加强巡查,确保安全质量
一是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和不定期进行安全质量巡查工作。年初与各建筑老板签订了建筑安全责任书。并要求建房业主和建筑承包商也要签订安全责任书。每季度召开一次建筑老板安全工作会,每月对各点上的建筑质量安全进行1—2次巡查,每周对场镇的建设工地的巡查不少于2次,而且将管理责任划分到城建办每个人头上。二是对房屋的建设严格按原则、按程序办理,严把风貌关。要求每个工程都必须报质监、请监理。三是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发现隐患有处理,有跟踪督查。四是以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契机,加大了全镇在建房屋的巡查、处罚力度。五是成立江口镇场镇秩序管理综合执法队,负责对场镇规范性整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基本保证了街道交通畅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
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镇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截流增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我镇的城镇化建设,与去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近2%。
一是全年完成新建房屋3万平方米,并全部配套建设生化池,旧城改造也日益发展起来,新增城镇人口达2000余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人;二是滨河小区的管网铺设管网和道路的硬化预计年底可竣工;三是加大了对滨河小区的亮化、美化力度,启动了人行步砖及路灯安装工程,年底即可竣工,将展示江口镇的新形象;四是完成了渝巫路连接路的勘界及放线任务,并协助相关单位、部门完成线路及杆子的搬迁;五是政府职工周转房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年底即入住,并且已把文化综合楼的场坪平好了;六是滨河新区的电网安装已进入扫尾阶段;七是新建简易垃圾池10口,专用垃圾斗车4个。切实做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定时清运,改善了场镇的卫生环境,镇容得到了整洁,赢得了市民的称赞;八是新栽、补栽路旁绿化树500根,新增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九是督促、支持规建所完成配套费 120万元,并做到了专款专用;十启动了江口镇农贸市场的改、扩建工程及江口客运站建设工程,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十一是启动了江中至大桥公路的建设工程。
(四)加大产业培育,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我镇对投资软、硬环境方面的不断优化,依托镇内丰富的资源发展一批新型企业和不断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延伸产业链,加大了产业的培育及壮大,不断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江口镇的地理和商贸业繁荣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我镇的二三产业,今年引进乐兴购物广场及特星连锁店等商户落户我镇,繁荣了江口市场,给江口的商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共引进6家企业落户我镇,进一步推动了我镇的工业发展。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今年已完成了对向家坪社区新农村的初步规划工作,胜元社区、沙溪村和五星村这三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发展很快。特别是五星村作为城乡统筹示范点,今年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星村按“统一规划、统一场坪、统一建设、统一风貌”的原则加大了对集中建设居民点。目前已启动了3栋房屋的建设。全镇农村危旧房的改建工作也启动,并逐步得了落实。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调整了产业结构,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了高山及外来户入住村民点,繁荣了新村的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农村人员向集镇人口的转移,不断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我镇的城镇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与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造成我镇“乱、堵”的局面,虽然镇政府竭尽全力在进行整治,但因我镇财力十分困难,有限资金的投入对于我镇城镇建设迅猛发展的态势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整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需要上级加大资金倾斜和扶持力度。
四、明年工作的打算
明年我镇的城镇化工作将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力争农贸市场及客运站的建设早日竣工,改变场镇现有的状况;二是打通滨河大桥至巫溪路在江口老变电所处的出口;三是完成江中至大桥公路的建设;四是完成渝巫路场镇段1.8公里公路的建设;五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带动我镇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六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五星村城乡统筹示范点的建设工作;七是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整顿城镇秩序,确保我镇亮化、美化及规范化。
总之,今年我镇的城镇化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提高了我镇的整体形象。展望明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力争再创城镇建设工作的辉煌,谱写城乡统筹工作新的篇章。
相关推荐: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调研报告频道:http://www.reader8.com/data/diaoyanbaogao/